“約一稿何如”
“嗯”
“關于上海”
“嗯”
我是北方人,機緣巧合在上海求學。不折不扣的工科女,卻有著以文字者自詡的偏執。
印象中的上海灘,是浪奔浪流永不休,是風口浪尖,是繁榮、前衛、奢侈的代名詞,是霓虹燈,是高架橋,是動輒上百層的高樓大廈。
然而,我只想講幾件小事。
【森林】記得剛到上海南站是一個新秋的清晨,陽光還是迷迷糊糊的黑,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出站,打了一輛出租車,慢慢駛入上海的早晨。司機健談無比,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上海啊,就是個水泥森林”。高架路兩旁,無數高樓大廈飛快地向后掠去,我能感受到它們昨天在空調、計算機、策劃案、以及濃重的咖啡香氣中高負荷運轉的喘息。偶爾一兩個窗戶發出的淡黃色的光,那是這里的人們在炫耀操縱行業命運的聚光燈。寸土寸金連帶著空氣都昂貴了起來,混雜著勝負得失的復雜氣味。這個森林中的空氣,新鮮得讓人喘不過氣來。車子一路暢通無阻,這個森林沒有邊緣。
【220】這恐怕是上海老人最多的一趟公交了。每停一站,都是機器一遍又一遍的復讀著老年卡,老年卡的提醒聲。人老了不容易,提著買菜的手拎兜或贈送的小車,在層層包裹中找出公交卡,刷卡,再匆忙放回。他們的生活習慣和上海這兩個字關系并不大,他們過著和我的祖父祖母一樣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在弄堂中生活了一輩子,他們阿拉阿拉,了伐了伐,講著最正宗的上海話,這是那些在上海落地生根的人難以融合的東西。一座城市的方言,能反射出這座城市真實和溫暖的一面。我的一個老師講,他永遠只能是個河南人,而他的女兒只認為自己是個上海人。
【二教】參加黃曉明和Angelababy的婚禮,聽bigbang、exo的演唱會,逛lv、gucci、chanel。同一座城市里,能發生的事情還有,聽學校舉辦的西班牙Aupa四重奏音樂會,買50塊一張的短道速滑世界杯票,然后到現場吶喊,去共青森林公園,去上海博物館,去聽各種講座把小紅本敲滿一個個章,去買書,去擠簽售會。ab&黃婚禮時,我正在二教上著c++,不知道窗外發生著什么。我們的確都生活在上海,但是奢華和平凡注定不能分享,也無需分享。要知道,面具戴久了,會變成皮膚。天氣談多了,會變成陌路。這真實平凡的悲歡離合,我們總是觸手可及。這樣的日子,不拘在哪里,能過一生,也挺好。
其實沒有什么能夠永垂不朽。
作者:北方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