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閱讀和寫作,來晨山前就是我較喜歡也自認為做得不錯的。到晨山后,這兩樣的進步也最為顯著。
? ? ? ? 首先,文言的閱讀。
? ? ? ? 來晨山前,對文言文的認識幾乎為零,半文言也只是勉強看懂。五下時,穿越了《西游記》,是我第一次那樣一點點地分析一本書背后的東西,況且與這書還有點交流障礙,但整個過程下來,對語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 ? ? 然后是一段時間的小古文和《世說新語》,難度是差不多的。主要是因為量多,讀來讀去幾個常用字,讀了幾十幾百遍總會知道是什么意思吧。這次結束后,能完全看懂較短的文言了,并在其期間能夠在寫作上運用一些。
? ? ? ? 最后是《三國志》。經過一段時間魔鬼式的斷句練習后,竟能在不查注釋并保證一定速度的前提下知道意思。直接瀏覽大量原文,也可以直接提取信息。
? ? ? ? 三個大課程的穿越,使我的文言閱讀從最開始的小古文也一知半解,到現在的能讀大段的長文言。可以說是一門語言上的飛躍了。
? ? ? ? 閱讀和寫作一直是密不可分的,閱讀進步了,寫作自然也有長進。
? ? ? ? 對于寫作,我只能說我是懶。一篇文章,寫前常壯志成城地說要寫好多,寫著寫著不想寫了,草草結尾說就這樣吧。老師規定字數,不達標是不會的,但每次都是規定的線上再超那么一點點,從來都是這樣。所以啊,字數總在600~700之間徘徊,不多不少剛剛好。寫得倒也不錯,但字數是個千年都跨不過去的坎。
? ? ? ? 到晨山后的第一第二個學期,其實我仍沒改掉這個毛病。晨山的字數要求提到了800,我的文章就在800~900之間,而要求六百的文章就絕不超過800。
? ? ? ? 不過字數歸字數,這期間我也寫過幾篇挺滿意的,比如那篇《生之詠》。自己琢磨了大約一小時多,寫完了自己看著都舒坦。雖說現在翻回去覺得寫得有些散了,但很多詞句還是很喜歡的。
? ? ? ? 到六年級后,或許是自我學習的意識加強了,也可能是水平提高了,總之這樣下意識湊字數的事少了許多。文章好壞根據心情來,心血來潮就有好文,相比之前算是好了許多。
? ? ? ? 很快,寒假的那篇論文從天而降。我其實并不很擔心寫不到字數,因為知道其實我是完全有能力寫到兩千,甚至兩千還要多很多的。查了一天的資料,又邊查邊寫了一天,結束了。
? ? ? ?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顯得輕松很多,赤壁的論文最后上了四千。雖說可能是偏文藝了點,但作為一篇文章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 ? ? ? 除字數,質量上也有提高。一方面語言讀著更舒服了,另一方面文章的架構和組織,整體都有上升。
? ? ? ? 推動這些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