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接受含章老師的邀請,2月19日,新年的第一個月,三個月后我又來啦,有些惶恐,有些唐突,再次獻丑啦!本欄目是優秀家長訪談,深感自己還不夠優秀,還要向眾多的老師和家人們學習。由于經歷可能不是一帆風順,陪孩子一路成長的過程中,收獲開心、也有憂慮,更多的是一些淺顯的體會和感悟,也希望能給您的未來人生路帶去些許捷徑,如果您也跟我曾經一樣,希望您能快速走出困境,走向曙光,迎接燦爛的明天。
一、放空自己,再度學習
上個月24號-27號,完整的學習完了易家文化第六屆家長教練營。本來我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而且國外的老板還不定期會過來處理一些事務,還需要我這個財務管理身份的陪同,當我看到易家總部人員發出教練營課程時,第一感覺是必須要去,所以我第一時間填寫了報名表,但是手里的工作一個接著一個,5月又是年報的最后一個月,作為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來說,無比是黑色的5月,稅務的金三系統再次升級,申報的報表力爭準確,一旦修改,就會留下痕跡,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非常不利,如項目申報等等,就會有被懷疑操縱數據。還有,兒子一個人在家上學,他可以嗎?我想,有太多的家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心里糾結,去還是不去,如果去,就得提前處理完工作上的事情,同時還要解決孩子的上學問題。當你決定你要去哪里,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本來公司老板定在5月中下旬來國內的,卻提前一周告訴我,他這個月不得來了,而且又有新的計劃,真是計劃趕上了變化啊。同時,兒子今年新結識了一位男老師,非常用心,對孩子嚴而有愛,幫我做了兒子的思想工作,兒子含著淚堅定的答應了,真是各方力量在幫我決定呀。
就這樣,我把手里的工作處理到一個階段,把兒子托于親戚照看,放下所有日常事務,帶上一個放空的心,去了一個熟悉的地方-南京,易家的總部。
因為要去做醫院作檢查,我23號就到了,還很有幸,聽了一節張紅星教授講授的《易經》,這是專門為傳承者深度學習打造的系列課程。我是個沒有其他娛樂愛好的另類女性,從小就喜歡看名人名言錄、政治、哲學,這些很平淡無味的文字,張教授的課程就是集中歷史與當代,集國內外古代與現代哲學于一體的講授特色。雖然只聽了一節課,仿佛自己穿越時空檢驗了一下歷史又回到了腳下地板。相信這個系列課程,很快就會和大家見面的。我們一起期待吧。
相信參加了第六屆教練營的家人們應該都有這種感受。
二、痛定思痛,清醒自己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兩段失敗的婚姻,有朋友調侃說,我能活下來,也是個奇跡。
是的,小時候爸爸就是一個缺少責任心的人,還喜歡賭,媽媽是個賢良女性,深受封建傳統的思維束縛,硬是自己堅持了一個不幸福的婚姻,給了我們姊妹四個一個完整的家。老實說自打記事以來,我是非常痛恨我的父親,他不顧家而且還很自私,生活就是這么捉弄人,兩個孩子的爸爸,不是花,就是賭,自己還沒有什么本事,最后一個還給我留下了20萬的債務和孩子。自小朋友送我一個綽號:書呆子,就是只會學習不會玩的人。
自然,學習是我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幾度生活波折,原本很愛干凈的我,有時候接連幾天不想換衣服,不想洗澡,不想洗頭,更別說照鏡子了,完全是一副頹廢的狀態。我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但是從小缺少美感的我,也不知道如何調節自己,唯有看書加看書。
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斷舍離,極簡主義,讓我找到了不用太過裝飾自己的理由;于丹的論語心得,讓我知道了孔子也說過,結束一個本應該結束的生活,也是一種智慧。
圖上是同一批豌豆米,當它第一次呈現給我們的是非常有活力的、鮮嫩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主人未能及時食用,在即將變為垃圾時,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展現自己的生命——豆芽,我們都知道豆芽是另一種有營養的食物。
我們活生生的人,是否也可以自己開辟心靈的第三條出路?
世界上的路千萬條,人的生活、工作、感情都可以有第三條路可走,我也是在行車的過程中,遇到長時間的紅燈,也會改變路口,繼續前進。
我承擔了,我決定了,但是我心中沒有太多智慧去修復自己的內傷,還要承受多方面的壓力,一個單身女人負債帶著一個兒子,不培養孩子就是父母的失職,孩子一輩子都不會原諒你的。一切的根源還是要解決經濟問題,我也是選擇了學習,學習自己的專業技能,學習育兒的智慧,就這樣緣分讓我來到了家長大學,就是現在的易家。
當楊老師說到家庭的三角關系時,我是一遍一遍在心里走過,我的原生家庭就是其中之一,我自己所創造的小家庭,也是父親缺位的三角形。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這些現實存在的狀態,而且必須有所改變。
如《易經·剝卦》:剝,剝也,柔變剛也。不斷的剝離自己的痛苦,讓它一點點褪色,你才能換上新裝啟程新的生活,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也是艱難的,我就是在這樣的不斷的反反復復過程中,走出了地平線。
5月1日那天,向謙奉老師請教后,給自己取字“謙牧”,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希望用這樣的一個要求來鞭策自己不斷的修正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了這個清醒的目標,我就只管行動了。
一個人命運的改變,1%靠別人的敲醒,99%靠自己的覺醒,只要還有拼搏的心,你的世界就會改變。
同樣的道理,正如圖上展現的那樣,你不努力,別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我們看到這個圖可能會明白,但是,當我們身處在凡塵中,卻未必可以看到生活的全貌。也就是跳出事件之外觀察事件本身,這是一種全局思維。
每個人都可以給自己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無關金錢,無關利益,只關乎自己的初心就好。
三、打開心門,擁抱未來
在教練營還沒結束時,含章老師要求我確定一個分享的主題,正好學習了楊老師的課程《打開心門,讓智慧進來》,我就想著自己只有打開心門,才能有勇氣擁抱未來。
我帶著空空的心來,裝滿了智慧錦囊,大家想知道嗎?想知道的請刷朵小花送給自己吧。
整體課程設計非常緊密而有條理,環環相扣,理論與實操、體驗相結合,能體會到老師的用心,全心全意毫無保留的在傳授畢生所學。
第一天,楊老師就給們作為教練的五項原則——信念
1、每個人都是OK的;
2、每個人都是擁有成功所需的一切資源;
3、每個行為的背后都有正面的動機;
4、每個都在當下出了最好的選擇;
5、改變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最初開始,我們只見文字,不懂真正內涵的。大家都是一臉疑惑,甚至心里都在想,這未來幾天都會學習到啥喲。
不過這并不影響我們繼續聽課學習,幾位老師從不同角度帶領著我們一層層剝開,從理論到體驗,從文字到身體的感知,真正的學習給到自身的一項教練技術。
如同我們學習駕駛技術一樣,我們教練本身就是有一手超嫻熟的駕駛技術才能教會我們開車,異曲同工。
因為家長身份的特殊性,我們必須了解家庭關系金三角,這是我們很少會考慮到的層面。因為我們都被日常家庭鎖事所束縛著,包裹著,有點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楊老師幫我們呈現了一個又一個我們日常所遇到事情,孩子的表現,家人的態度,自己的心里感受,這些內容,用圖形展現出來,就是一個個三角形關系。
父母與孩子是鐵三角,父親與母親的關系斷裂必定引起父親與子女或者母親與子女的斷裂。世界上只有沒有孩子的父母,絕對沒有無父母的孩子,親子關系是無法替代的關系。
當我看到這種三角關系描述時,我心里很痛,因為我的兩個孩子都經歷了這種斷裂,也給孩子造成了一種永遠的內傷。
我們都知道生活一些事件會給我們的孩子造成一些傷害,但是我并不知道這些傷害會到什么程度。
父母拋棄:
愛的缺失:
父母否定:
師源創傷:
同伴傷害:
愛的過渡:
代替成長:
控制成長:
個人重復性失敗:
這些平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件,如果處理不好,都會給一個人的未來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可是我們每天都在重復的做著這些個傷害的事,而我們自己卻一點也不知道,也許只是知道某一個小部分,我們如何化解這些,如何轉換這些不當的行為?
我們作為媽媽,潛意識中,是否總是存在應該教育孩子或為孩子做出表率的觀念?
我就一直有。
因此,我們往往忽視孩子的視角去理解他們的各種行為。
楊老師告訴我們,母愛不等于教育,母親=共鳴,真正的母愛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和孩子共鳴。體驗孩子的內心、分享孩子的情感是第一位的,之后才能提到教育和習慣養成。
整個課程中,我把自己一會當作父母的孩子,一會當作孩子的父母,一會當朋友的朋友,不斷體會每個角色身份的真正內心感受。
一年多前,我也深刻體會到了來自朋友的傷害,一個女性好朋友的傷害。
我是久久不能走出來,按理,我們都是成人了,自然懂得各種方式的排解,也許我經歷過多的傷痛,走出來要花費很長時間,而且也是在不斷的思量著。
因為有些創傷是無法從外人的力量來化解的,只有我們自己具備這種能力,才可以真正幫助到自己。
當我體驗到家庭關系的特殊三角形時,我第一個思考是,父母任何一方都可以努力去做到的,但是,因為我們父母學習和認識不夠,卻自私的造成了一系列一錯再錯,任何一方的缺位,并不代表關系的斷裂。
我的大寶已經上大學了,但是孩子的父親一直阻擾我和他的聯系,甚至逼的孩子幾次離家出走,我也試著跟他們溝通,但是他們都是抗拒的,都是認為我的出現就是給他現在完美家庭的破壞,十分自私的兩個人,完全不考慮他兒子的心里感受。
我的小寶我是沒有斷裂跟他們血脈的聯系,但是本不負責任的父親,也是從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孩子慢慢就給自己確定是一個沒有爸爸的孩子,記得有次送他上學的路上,因為一個話題,他突然笑著說,我也沒有爸爸,我被一驚,轉念一想,告訴他,乾為天,天為父,坤為地,地為母,天地就是你的父母,你走到哪里,都是有父母的陪伴。他抬頭望望天空,看看地面,每走動一步,藍天白云就隨他而動,我不知道他是否有感覺到來自天地的力量了。
也許多少給予了一些疏導,但是在他心里一直缺少一位成年男性的陪伴,這點是現實的。同樣的,作為媽媽,我也是在爭取一切可以帶給他這樣接觸男性的機會。我也希望能努力給他彌補一些。
無論是何種關系,最重要的是就是溝通了,這次教練營,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溝通層次圖,成人溝通是從外到內的,打招呼-講事實-講看法-講感受-敞開心扉孩子溝通是從內到外的,敞開心扉-講感受-講看法-講事實-打招呼,語言越少,溝通越困難,越向里越要求有安全感。
我們溝通關系的定位盤就很好的展現了這種這絕妙的方式。
如果關系定位不對,也就會導致溝通的不順暢,或者沒有結果。
分享一個小故事,孩子有些急躁的性格,在他練習魔方時,一旦出現錯誤時,就會發脾氣,他一發脾氣,我心里就特難受,不知道如何是好。
放在之前我也會跟著生氣,或者就直接批評他了。
這次我學會了從他的溝通方式去做,我說,你發脾氣時,媽媽心里好難過,很不舒服,你自己是不是也是不好受?他立馬過來抱抱我,看著我,我就接著跟他說我的看法,因為機率問題,我們出現不順暢的轉法,就要增加練習,立刻才取行動對嗎?教官也是這么說的,對吧,很快兒子也是調整了自己狀態,輕松的將魔方還原成功了。我想,這就是處理情緒的實踐這一吧。
工作中也是這樣,每次我外出兩天,公司內部都會發生一些棘手的事情,感覺處處在提醒我要修練自己。
28號,我一上午都是在聽取人事的反饋,我很淡定,因為從她的描述中,我已經看到了事情的根源,如果要解決問題只能從根源去解決。
因為老師教給了我們走信念地圖的方式,看待一件事物效應,所以,改變結果,我們只須從改變信念開始。
是不是很奇妙呢?
生命刻度尺,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歲月數字化,總以為自己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浪費,總是把一切推到明天,但是看看這張A4紙,我們還有多少可用的歲月呢?
我們不需要等到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很厲害。就如今天的分享,我想大家也看到了我的脆弱,我的不成功,但是我愿作易家的一塊磚,只要我主動參與建設,我就是有作用的那塊磚。
生活總是要有點美感,我們除了生活、工作,還有詩和遠方。
第一次學習泡茶,有些笨拙,有些不自如,相信我們只要用心、專注,就會給自己內心注入一種美的力量,就會體驗到來自茶多酚的營養。
冰心去凡塵
清宮迎佳人
甘露潤蓮心
疏影橫斜水清淺
現代人忙忙碌碌,可知,“忙”為心亡!
林語堂先生說:“以一個冷靜的頭腦去看忙亂世界的人”,才會體會出“漬茶的美妙氣味”。同樣,以冷靜的頭腦去品味生活時,會發現生活的樂趣與情趣,茶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飲茶既可以養生又可修身。
習茶是以茶為載體以,通過烹茶盡具:以視覺、嗅覺、觸覺、聽覺,感受茶的形態、色澤、香氣、滋味;領略行茶之滌器、賞器、煮水、點茶、品茶的茶韻之美;感悟茶中之道:明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由形到心,逐步完善人格修練的過程。
后續分享,敬請期待!(我的學習起點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