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參與:“家校合作”的能量升級
——讀《家長教育參與:實現學校治理的品質提升》(第1稿)
習慣了兩周一次的學術論文研讀,心有所向,情有所系。當心靜下來,沉下去的時候,學習就在悄然中發生。第一遍讀,是在手機上,粗略地瀏覽了一遍,只注意到了1.0版本、2.0版本、3.0版本這幾個新鮮的詞眼。第二遍讀,是在彩印文稿上,細細圈劃,前后比照,才發現三個版本的玄機,那便是家長教育參與學校治理的改革與發展狀態。李教授以前瞻性思維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的發生與發展,推斷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現代化目標,這本身就是一種專業敏銳和學術貢獻。
一、通過研讀,明晰家長教育參與學校治理的改革與發展方向
如果將寒假之前各中小學主動或被動開展的家長教育參與視為1.0版的學校治理,那么,這個寒假所形成的新形態(盡管時間不會很長),就是2.0版本。隨著疫情的解除,我們是會退回到1.0版的學校治理,還是繼續升級到3.0版的學校治理呢?
李教授針對家長教育參與學校治理,分解成三個“進階型”學校治理改革與發展狀態:
(一)家長教育參與1.0版
寒假之前,校長、教師作為學校中最核心的治理者,已經被動或主動地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如:家長志愿者招募、家長學校活動等。1.0版的家長教育參與,家長的參與度有限,參與面有限,參與的創造性有限,一切都在校長、教師認可、期望的范圍內開展。
(二)家長教育參與2.0版
寒假期間的疫情防控,系統更新了家長的教育參與狀態。在假期,家長事實上成了教育的主體,替代了教師的大部分職責。在這一特殊時期,所有的家長都在和孩子一起創生家庭教育活動,家校建立起全面的合作關系。教師主動與家長合作,全力為學生們提供在家學習資源,發現、分析、解決具體的教育問題。借助2.0版本的學校治理,學校校長、教師應該認識到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家校合作的不可缺失性,從而在新的認識、實踐基礎上,重建學校教育。
(三)家長教育參與3.0版
隨著疫情的解除,如何促進學校治理體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李教授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理念上的真正調整與情感上的真切認同;學校治理結構的系統改進;教育工作者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1.理念更新 作為公共教育機構,學校應該屬于教師、學生和家長,是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認識學校的性質,認清教師的地位,特別是尊重、接納、認可、親近家長,應該是學校治理改革與發展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
2.系統改進 家長教育參與需要形成全員、全程、全領域的特征,從而充實學校治理結構。所有家長都需要被接納到學校治理結構中,而參與的內容不能只停留在志愿服務上,家長的智力投入更為重要;新的學校治理體系應該歡迎、接納家長參與學校辦學、教育教學的全領域、全過程,包括學校決策、教師評價、教研活動、課程開發等。
3.專業更新 教育工作者要容納對家長的理解,包含與不同類型家長聯系與溝通、互相理解、共事和相互學習的能力。在學校發展層面,要在學校治理中真正體現“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理念,把學校視為一個開放系統,以新的治理體系保障、促進教育工作者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在一讀再讀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李教授對于學校治理改革與發展的前瞻性思考,給家長教育參與學校治理指明了方向。
二、通過實踐,明確家長教育參與學校治理的改革與發展必要性
結合本人從開學到現在的班級管理與班級文化建設,談談家長教育參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開學第一課》發現“種子家長”
附:“種子家長”的發現與培育
—————?2020-09-01?—————
臨水墨梅21:30
耿媽媽好!您能幫忙完成《開學第一課》活動美篇嗎?
臨水墨梅21:31
以活動照片和活動感受為主要內容。
耿媽媽21:32
我這文筆很差,我來提交初稿,老師到時來把關。
耿媽媽21:33
活動照片?這個意思是什么?
臨水墨梅21:36
群里發上來的照片。
耿媽媽21:36
什么時候要?
臨水墨梅21:37
明天可以嗎?
耿媽媽21:44
好的。
臨水墨梅21:44
謝謝。
耿媽媽21:45
我加油,我也來寫作文。
臨水墨梅21:46
非常感謝。
臨水墨梅21:47
組織活動感受:
1、同伴影響很重要。
2、互學互鑒、同生共長的學習理念。
3、家庭學習中的良性互動。
4、種子家長的榜樣力量。
5、愛國主義的正強化。
臨水墨梅21:48
組班沒多久,就能有這樣的活動效應,非常欣喜和感動!
耿媽媽21:54
是的,一方面孩子們確實很積極,另一方面老師們牽引的好,“嚴格要求、一絲不茍、認真做實”。
臨水墨梅22:00
三力并驅,五育并舉,創造有意義的生活!
耿媽媽22:04
雖然我個人能力有限,支持老師還是全力以赴。
臨水墨梅22:08
家長中的No. 1。
耿媽媽22:11
家長們需要有人吆喝、帶領,我和她爸爸爭取先拋個磚、把真有能力的“玉”給引出來,只有家長熱情起來了,孩子才容易更積極。
臨水墨梅22:17
感恩遇見,攜手并肩!
—————?2020-09-02?—————
臨水墨梅14:42
挺好的。能以“美篇”形式呈現嗎?
耿媽媽14:42
“美篇”是什么形式?沒玩過。
耿媽媽14:42
我百度一下啊。
耿媽媽14:43
用這個app?
耿媽媽15:03
我找到了。
耿媽媽15:03
正在制作。
臨水墨梅15:04
謝謝,辛苦您了。
耿媽媽16:26
語文太差,沒辦法。
臨水墨梅16:27
已經很出彩了。
臨水墨梅20:56
每班一個學校家委會成員,我給您報上去了。
—————?2020-09-03?—————
耿媽媽07:32
謝謝董老師,昨天有點忙,忘了給你及時回復,家委這活還真沒干過,我盡力。
耿媽媽07:33
一個班才選一個?人好少呢。
耿媽媽07:35
我們班能不能自己組織一個小家委會,我們以前小學都是一個班一個,我們想要的改進、如果有更多有能力有熱心的家長一起來推動,這樣力量大一點,起碼班級里響應會積極一點。
耿媽媽07:40
所以,我想著如果班級自己有這個小組織,就能做一些正向的事情。
臨水墨梅09:58
班級層面也有家委會和家長志愿者(準備在第一次家長會上商量決定)。
耿媽媽09:59
明白。
—————?2020-09-06?—————
臨水墨梅18:12
第二篇《周末才藝秀》,應思嘉同學正在著手準備,估計明天完成。
耿媽媽18:24
好的。
耿媽媽19:51
董老師,這個班級公眾號小朋友媽媽那邊有申請嗎?
耿媽媽19:52
還是我來申請?
臨水墨梅21:03
需要您來申請。
耿媽媽21:19
明白。
臨水墨梅21:24
謝謝,您辛苦了。
耿媽媽21:27
我和王爸爸一起摸索,他單位有個運營支撐團隊,可以提供一些技術支援。
臨水墨梅21:38
辛苦兩位“種子家長”。
耿媽媽21:52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臨水墨梅22:04
感恩遇見,攜手同行;助力成長,戮力同心。
—————?2020-09-07?—————
耿媽媽12:57
董老師,你看看打開能看到文章否?
臨水墨梅12:58
能看到,“種子家長”太強大了。
耿媽媽13:03
后續王爸爸找專業一點的人,統一版式,否則每篇文章都要重新設計排版、有點費時。
耿媽媽13:07
我也學習了,以前沒這么仔細玩過。
臨水墨梅13:07
非常感謝家長的精誠付出!
—————?2020-09-12?—————
耿媽媽22:04
董老師,那個廚藝秀公眾號,最后還是我來編輯吧;如果哪位家長文書能力比較好,可以幫忙提供文案,排版我來弄,沒做過這個的,一會兒也不容易上手,風格也無法保持一致。
臨水墨梅22:07
好的,我群里征詢一下,昨天布置任務給“勞動教育”負責人朱同學,不知道他能不能勝任。
耿媽媽22:10
好的,如果他沒做過,他提供文案,我最后做個合成,做過最好,直接上手。
臨水墨梅22:17
以后的活動會涉及多個方面,設想盡量能有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共同參與,所以先征詢負責人意見,如果他無法勝任,再在群里征詢。謝謝您的提前謀劃和及時提醒。
臨水墨梅22:20
暫時還沒有文字編輯,不知道唐媽媽有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她很愿意為班級出力。等朱媽媽回復后我再征詢她的意見。
耿媽媽22:20
嗯,好的,沒問題的。
臨水墨梅22:20
謝謝您。
耿媽媽22:24
老師客氣了。
臨水墨梅22:25
優秀的家長,全面的孩子,一脈相承。
耿媽媽22:27
高估了,公眾號是班級一面旗幟,一起努力,爭取在小范圍內做成一個標桿。
臨水墨梅22:35
嗯嗯,一起努力,家校合力,成全孩子,能做成品牌甚至標桿的話,那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驚喜,共同期待!
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發現了幾個具有家長領導力的“種子家長”:
肖媽媽:培養孩子的學習自覺性、熱愛學習的態度、對人的真誠友善、對事的積極參與,最重要的是進行人格塑造和培養思維能力。(未來型家長)
耿媽媽:家長學習力(美篇作品、微信公眾號)、家長領導力(思想引領、方法策略)、家長行動力(鼎力支持、合力助推)(學習型家長)
王爸爸:認真翻看群信息,無不透露出學生們的“學而不厭”和老師們的“誨人不倦”。《開學第一課》內容振聾發聵,意義非凡!董老師孜孜不倦,全面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全面。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的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思想型家長)
(二)“周末才藝秀”推動合作進程
開學第一周的周末,看到微信朋友圈中一位家長分享孩子的鋼琴秀,就組織全班同學開展線上“周末才藝秀”,沒想到搜羅出了一批“才藝小達人”。“三力并驅,五育并舉,創造有意義的生活”,活動效果遠遠超出預期。學習興趣兩不誤,全面發展活教育。
線上“周末才藝秀”延續了十個小時,有29個孩子積極參與,精彩亮相47人次,創生了不少優秀的才藝作品。讓來自21所不同學校的學生和學生、家長和家長、家長和孩子之間,通過一次線上活動,能夠更快、更全面地互相認識和了解。
(三)“周末廚藝秀”發動全員力量
附:“周末廚藝秀”活動感言
1 陸同學:自己做的,更有食欲。
2 劉同學:生活新技能get后,感覺自己棒棒噠!
3 劉同學:不會做面的中學生,不是好廚子。
4 王同學: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親嘗一口,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5 毛同學:我做飯,我快樂,我自豪。
6 彭同學:做完飯之后體會到了爸爸媽媽的辛苦,以后要多幫他們做做這樣的家務。
7 薛同學:做飯是一件挺有樂趣的事情,但是媽媽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也是很不容易的。
8 許同學:以前總以為做飯不難,直到我自己做了一頓早餐,才明白做飯不易。自己做的早餐還是最香的,收獲能量滿滿的一天。
9 朱同學:在生活中,發現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很美好的!
10 徐同學:自己親自洗菜燒飯才能感受到做飯的繁碎,在日后,我會多幫助父母完成家務,使他們在工作之余有休息時間。
11 曹同學:有了這次做飯的體驗,才發現廚房是這么的熱,才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感恩!
12 唐同學:送給辛苦了一周的爸爸媽媽,一碗甜點祝爸爸媽媽甜甜蜜蜜。
13 叢同學:自己做的菜吃著格外香,感受到了家長做飯的辛苦!
14 郭同學:我參與,我快樂!
15 劉同學:第一次做炒飯,我感覺自己笨手笨腳,也體會到了做飯的不容易,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每一頓飯。我有了這次的經驗,相信下次我也會做得更好!
16 李同學:做飯好累,我這才知道媽媽做飯有多難。所有東西都來之不易啊
17 曹同學:自己做飯后讓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以后我會努力多為媽媽分擔一些家務!
18 陳同學:有了這次做飯的經歷,感覺到爸爸媽媽的辛苦、不易,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在學習上少讓父母操心,長大后報答父母。
19 肖同學:這次做這道老家的筍干和餃子并不是太會,但是我媽媽說“燕子筑巢是一步步來,也是需要成長和嘗試”。于是通過這次,我知道了:無論什么事情都學會去嘗試,失敗了就當作試一試,成功了就當做獲取了勝利。
20 應同學:熱愛生活,享受美食,讓平淡的生活充滿儀式感!
21 張同學:老板附贈十條蝦,我說跑蛋是最佳;煎一煎來燒一燒,色美味好大家夸;廚房就像魔術場,動手動腦樂哈哈。
22 戴同學:看似簡單的一道菜,實際操作還是有難度的。
23 安同學:用這個方法做棒棒糖,真好玩,下次我還要做。
24 林同學: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25 張同學:第一次做雞蛋餅,雖然顏值不怎么樣,但好吃才是王道!
26 沈同學:今晚,讓我來“大顯身手”,給家人做頓晚餐。隨著油鍋的“刺啦”聲,把我嚇壞了,正如媽媽所說:看人挑擔不吃力,自上肩頭嘴要歪,今日心得,燒菜太可怕了……
27 湯同學:堅持做好每一件事,為自己加油!
28 丁同學:雖說樣貌一般,但它使我快樂;雖說炒菜很難,卻給我成就感!
29 修同學:自己做的飯菜格外好吃。
30 孫同學:還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做成的蛋撻更好吃一些。
31 陳同學:今天的晚飯真是太好吃啦!
32 任同學:我覺得爸爸媽媽做菜很辛苦,學會做菜之后,可以幫父母分擔壓力,以后多幫爸爸媽媽做家務。
33 耿同學:又獲得一種新的技能、讓我以后可以更好得幫助媽媽分擔勞家務;還有,做事要細心、專注,不能你開小差。煮餃子事雖小、但道理一樣適用,今天由于大意、差點把餃子粘鍋了。
“周末廚藝秀”,共34人次參與,參與率77.3%。共有33人次發表活動感言,“滴水精靈中隊”的首場“勞動教育”,在家長教育參與中,以“周末廚藝秀”的形式,獲得圓滿成功!
三、通過反思,構建家長教育參與學校治理的改革與發展體系
(一)家長教育參與班級建設全過程
1.全員參與班級家委會
附:2020年六(1)班第一次家委會議
家委會的使命:積極發揮家委會的橋梁作用,兼顧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多方利益,做好溝通、協調及服務工作,整合各種有利資源,家校合作為培養成績優秀素質全面的初中畢業生的共同目標而努力。
?本次班委會共有兩項議題:(一)班委工作內容討論,(二)成員分工及選舉會長。
(一)班委會工作內容
1.班級服務
1.1 班級集體用品購買,例如一次性杯子、抽紙,也包括一些教輔(先在家長群統計參加集體購買名單)。
1.2 班級學習環境維護: 針對課堂紀律給班主任提合理化建議,消除蚊蟲騷擾建議等。
1.3 收集家長建議及其他班務協助:家長群收集家長意見并及時向班主任反映;代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處理班務,讓老師們有更多精力花在學習上。
1.31 為了孩子的眼睛健康,建議每兩周例如每月14-16日按整列調換座位,指定學生記錄座位變化情況。
1.32建議老師不隨意占用下課時間,指定班委會幾個學生監督學生下課時間遠眺窗外或者閉眼休息或者校園散步,降低孩子近視加深速度。
1.33 協助布置節慶活動場地,可以邀請其他家長志愿者。
1.34 班級公眾號已經有家長負責,如果有需要,家委會提供支持。
1.35 鼓勵班里成績優秀的孩子結對幫助成績中等的孩子,中等的幫助差的。可以讓孩子互相選擇。建議孩子雙方自愿不強迫。特別說明:班務里能讓班委會自己解決的事項交給孩子們去做,增加鍛煉機會,孩子們不能勝任的才由家長代勞。
1.4 特殊節日活動組織:例如學雷鋒日及教師節。
1.5 外請素養課老師進課堂:例如剪紙、浦東傳統文化蘆葦編制工藝。如果家長有資源,機器人進課堂很有必要,因為人工智能社會即將到來,孩子們有必要了解。學校機器人社團課招的學生太少。先提建議給學校,如果學校不采納建議則在班級層面實行。
1.6 班級集體外出活動。集體活動有利于增加學生和家長面對面溝通機會。例如臨港地區公園秋游,家長自駕前往;例如燒烤聚會。考慮參加活動人員多,工作量大,一般一學期一次。例如組織全班學生去高科技企業參觀,交通是個問題。如果學校組織過,則班級可以不再組織。
1.7 組織分層學習小組。如果學校領導不同意借鑒周邊初中課后管理方式增加晚自習和課外分層教育,只能靠我們家長自己想辦法了。學習場地可以利用學校教室,例如周一和周五放學后一小時,需要和學校協調清場時間延遲。如果學校場地不可用,可以通過網課方式,例如ZOOM 軟件。至于老師,可以是志愿者家長,或者家長團購外請老師。
2. 學校服務
2.1 收集家長意見向學校相關領導反映,如果可能,同時提出可行性建議。
2.2 代表班級為學校藝術節和體育運動會等重大活動提供協助。
2.3 中餐監督。
(二)成員分工及選舉會長
如果主負責人臨時有事無法顧及自己負責的家委工作,請提前在家委會群通知,由其他成員代勞。(家委會上再討論各成員具體分工)
2.全程參與課程性開發
班級家委會提出“校企合作”的建議。學校向臨港政府申請協助,讓臨港自貿區內高科技企業為區內學生提供大范圍參觀機會。以前有臨港工業旅游路線,但范圍不大。給學生做一些科普教學,比如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C919、和“彩虹魚項目”等,拓寬孩子們的眼界,讓同學們以臨港為榮,增強同學們的社會使命感。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教育也可以創新,科技與教育結合符合國家政策。臨港大學的老師也可以來臨港實驗上素養課,例如傳統文化課,提高孩子們的科技素養和動手能力。這樣能增加臨港實驗社團課的種類,讓孩子們有更多選擇,發揮各自所長。
(二)家長教育參與班級文化全建設
1.家長智慧課堂
20200914,肖媽媽開始首場“家長智慧課堂”之“研學旅行活動”專場,她以“家鄉美·故鄉情”為主題,帶領全班同學開始了福建周寧研學游。整合家長資源、家鄉資源、社會資源,來到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鯉魚溪,來到九龍漈、武夷山、鼓浪嶼,經歷一場別開生面的研學旅行。
2.家校合作共育
①該較真的時候要較真? 手機或電子產品的使用,要守住底線。
②該妥協的時候要妥協? 如:智商實在不行,可以考慮發展一技之長,以備謀生之需,不過分地拔苗助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
③學習日親子良性互動? 家庭成員之間多善意和良性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把家長的生活經驗、學習體會,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鼓勵孩子能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時間管理上以互相尊重、正面引導為原則,助力孩子的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
④雙休日合理安排作息? 先完成作業,再適當提優補差,關鍵在于家庭教育要有自主發展和休息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家庭成員一起做家務、一起運動、一起閱讀,有共同語言和生活情趣的家庭,能有更高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數。
⑤和班級發展保持同步? 既關注學業有進步,又關注好習慣養成,學科全面不偏廢,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家庭教育力提升
在開學第一次家長學校活動中,建議家長做學習型家長和成長性家長,而不是做茫然型家長和固守型家長。向專家學、向書籍學,怎么科學理性地幫助孩子成長和成人。向家長推薦《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尹建莉)《特別狠心特別愛》(沙拉)《正面管教》(美)簡·尼爾森《積極心理學》(開明出版社),家長在第一時間到網上購買,開始了家庭教育方面的閱讀之旅,用一個人讀、一群人讀、一個家庭讀、一組家庭讀、全班共讀一本書的方式,進行教育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學習和借鑒,讓科學育人伴隨家庭教育全過程,讓理性陪伴和優質陪伴在家班共育中漸漸成為一種風尚,一種潮流。
四、通過合力,達成家長教育參與學校治理的改革與發展愿景
一個孩子是一本書,我們要讀懂他;
一個家長是一棵樹,我們要依靠他;
一個老師是一面旗,我們要支持他。
時間管理,行能致遠,能力拓展,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方向
同心同德,合力致勝,重視細節,化危為機。——家校合作愿景
樹立家長的形象(高大、值得信賴),樹立老師的形象(尊重、真誠合作),樹立孩子的形象(好學、積極向上)。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努力建設“求真、向善、致美”的班集體,培養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