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臘月二十九,明天就過年了,人們常把臘月二十九稱作“小除夕”,這一天,大家往來拜訪叫做別歲。
民謠稱“二十九,蒸饅頭”,可惜我不會蒸饅頭,平時過年的時候都要炸酥雞、炸丸子、炸豆腐,今年家里卻是到今天還什么都沒有準備,甚至感覺不到明天就要過年了。
早上兒子起來問我,到底什么時候過年?我看看日歷,明天就是年了,家里還是沒有什么過年的氛圍。中午時分拿出早就網購好的紅紙,和兒子一起寫福字、寫春聯,看著擺滿一書桌的對聯和福字,才覺得好像真的要過年了。
紅紅火火的,真好。
小時候,過年是手里的一把糖果,是身上的一件新衣,是門前的一串鞭炮,是大雪過后的一縷陽光,瑞雪兆豐年,在一片紅紅火火中期待一個美好的新年。
長大后,過年是歸家的列車,是媽媽做的年夜飯,是支付寶里集的五福,是微信里漫天的紅包,是七天長假。
都說年味淡了。
現在的我們不用再屯年貨,因為有了全年無休的超市;貼春聯也不用自家打漿糊了,拿透明膠帶一粘,省時省力;年夜飯越來越豐盛,第一口吃的永遠是手機,不照個相,這頓飯基本是白吃了;春晚依舊年年都播,舞臺制作一年比一年精美,但已經沒有人認真看了,手機紅包的聲音比春晚更有吸引力。很少有人守歲了,不再像小時候,聚在一起打撲克聊天就能守到大年初一,天一亮,放個大炮仗,期待開門紅;拜年的時候,也不再需要行跪拜禮,甚至不用拜年,壓歲錢就到手了,沒有了小時候的滿足與期盼。
仿佛一切都稀松平常,究竟是年味淡了,還是我們變得隨便了。
我真希望我兒子也能夠如我一般對中國這個最盛大的節日保有美好而又期盼的記憶。
還記得小時候總愛哭,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每年除夕的時候母親都要給我枕頭底下壓一把菜刀,放幾根蔥和幾瓣蒜,盡管我不知道用意是什么,可那個時候我就是睡得很踏實;小時候會用爸爸抽旱煙點火用的香,一手拿香,一手拿鞭炮,一個一個的放,特知足、特開心。
我希望我兒子的春節也有這樣美好的童年記憶,而不是只有大人們刷手機的場景,不是草草吃完所謂的年夜飯然后睡覺一直睡到新年。
有些時間,我們需要一些傳統、一些俗禮,讓這些平凡的日子變得光彩熠熠,也讓這些日子在我們的生命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每每回想起來,都會心生溫暖。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希望來年,我們都能堅持夢想,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更好的未來,與幸福結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