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
《水滸傳》的最大特點在于它的鋪排和結構設計皆是以人物為故事情節的主線。《水滸傳》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并非一兩個單一形象,而是群體形象,它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刻畫,特別是對水泊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個好漢進行了細致塑造。在《水滸傳》的前七十回安排中,都是針對不同的人物形象進行刻畫,通過語言、行為、肖像等描寫方式,塑造出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他們的個性鮮明。
《水滸傳》首開先河,采用白話文進行創作,它為后世小說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水滸傳》中的許多故事都可以單獨拿出來成為獨立的人物傳記,例如“武松傳”,“魯智深傳”等。《水滸傳》的結構就是將不同人物的生平展開故事情節,作者通過人物塑造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在敘事的過程中突顯出人物形象。
在《水滸傳》中出現的人物形象,同類型的人物形象都有著某些共同的人物特征,但也同時具有區別于其他人的性格特點。
《水滸傳》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很容易讓讀者記住。例如“黑旋風”李逵,他的性格有些魯莽、直率,心直口快,但對宋江卻十分的忠誠,可謂是言聽計從。作者在塑造李逵這一人物形象時并沒有將其塑造成一個是非不分,愚忠型的人物,他也有他的可愛和可悲之處,他愛憎分明,宋江入獄時他悉心照顧,宋江強搶民女時他揚言要殺了他。通過一系列的故事鋪排,將一個愛憎分明、明辨是非的李逵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面前。人物形象不再古板、套路化,而是具有了更多的血和肉,更容易吸引讀者的眼球。
人物的生活環境,受教育情況以及生活閱歷等都對人物性格的形成有重大影響。作者在撰寫《水滸傳》時通過對現實環境矛盾沖突的描寫,使得人物性格表現更加合理化,更加貼近現實,使讀者在閱讀時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都不是單一的性格,他們處于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性格都具有其獨特、多面、復雜的特點。《水滸傳》中人物形象塑造打破傳統模式,在人物塑造藝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按照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將其歸類。例如吳用、李逵等可以將其歸類為貧民起義者類。吳用的身份是一個小村子的私塾教書先生,算得上是一個知識分子,作者在對其穿著中有描寫到“似秀才打扮”,點出了吳用的身份。吳用號稱是“智多星”,在貧民起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他也有他的弱點,那就是做事不夠果斷,搖擺不定,從而讓宋江成為了梁山的當家人,為梁山好漢最后的悲慘命運埋下了伏筆。李逵作為典型的農民形象,在對封建社會的斗爭過程中表現出了貧苦人民堅決斗爭到底的決心,他是最為徹底的革命起義者,對封建社會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在打殺惡霸時從不心慈手軟,對宋江的招安行為堅決反對,他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憎恨不言而喻,他不止一次揚言要造皇帝的反。作者在塑造李逵這一人物形象時,我們看到的不在是表層的東西,不再是李逵性格的魯莽,而是透過一件件事情傳達出的更深層的含義,那就是李逵是一個重情重義的漢子。他雖然是處于社會底層的貧苦大眾,并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卻是一個是非分明,忠肝義膽的人物。作者通過對吳用,李逵等貧苦人民形象的塑造,傳達出當時社會底層貧苦人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境況,使讀者對當時的社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為了與貧苦人民形象作對比,《水滸傳》中還刻畫了另一類人物形象,那就是下層官吏形象。《水滸傳》中的下層官吏主要有兩種,即文官和武官。文職官吏的典型人物是宋江,他專門負責文書處理方面的工作。與文職官吏相比,在《水滸傳》中出現的武職官吏相對較多一些,如武松、林沖等等。他們都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但他們的生活狀況卻與貧民沒有多大的差距,他們也被現實所迫,最后走進梁山走上反抗封建統治的道路。在《水滸傳》中還塑造了另一類官吏形象——貪官污吏,如管營、差撥等,他們濫用職權、仗勢欺人,利用手中的權利進行權錢交易,這已經充分表明封建統治階級的管理制度正處于崩潰邊緣,官官相護欺壓百姓是造成百姓造反的根本原因。
《水滸傳》中對女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是很多,其中還都是女性反面形象的塑造,如潘金蓮、潘巧云等,人們對他們的評價褒貶不一。《水滸傳》對女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中國古典小說的人物更加豐富,通過對女人物形象的刻畫,突顯出當時社會女人的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地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