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感情這回事特別奇怪,很多時候開始于萬分的期待,卻終止于一句不再回復的聊天記錄。
開始的時候,誰都沒想過,我們之間會以這樣的方式終結。
小粒說,分手這么久,我一直很想知道他有沒有刪除我,可是他的朋友圈停留在我們分手的前一天,沒再更新過。
我不能主動跟他說話,好不容易戒了的習慣,不能再次沾染。
每次都要拉到朋友圈的最下方,翻十條朋友圈,因為如果對方刪掉了你,會在十條朋友圈的下方顯示對方已不是你的好友。
最令人痛心的感覺是,你還想方設法想要得知他的生活,甚至躲在不為人知的世界里,想要得到他的消息,而他再沒給你機會,你再也進不去他的世界。
你們比分手的關系更近一點,卻比在一起的關系更殘忍一些。
從每天點開他的對話框,編輯好又刪掉了幾百字,隨著時間的流逝,太多的不甘通通變成“算了”。太多想說的話,最后發現想說的就是最簡單的三個字——“想你了”。
“你好。”是他說的第一句話。
“你還好嗎?”是我發給他的最后一句話。
我知道,他始終沒刪掉我,根本不是還留有希望,只是不想把一切全部抹殺而已。
我們的關系,最終變成了躺在對方朋友圈里活著的黑名單。
最后,我們沒有刪除好友,只是不再點開對方的頭像罷了。
-02-
我們以為分手一定是爭吵、打鬧、怨恨、流淚之后才能判定的結果。
其實更多分手只是隔著屏幕,淡淡的一句,我覺得我們不合適了。
沒有多么深刻的原因,沒有非分不可的理由。甚至只是沒有非愛不可的理由,就分開罷了。
就像喜歡一樣,根本沒有具體明確的原因,不喜歡,也僅僅是一種感覺罷了。
分手,遠遠沒有喜歡來得讓人心跳起伏。喜歡是一個人內心的洶涌,溢于言表,難以克制。而太多分手卻只是潛藏在內心的風平浪靜,漸漸平息。
小粒說,我以為只要好友還存在,我們隨時可以恢復到從前的狀態。我賭氣不說話,后來才知道他從那時真的不打算再聯系。
很久很久的沉默之后,我們就真的只是對方好友列表中一個可有可無的名字。
置頂的那個對話框,再也沒有出現過紅點,他也再沒找過我。
很多次想刪掉他,好讓他察覺我是真的生氣了,可內心隱隱害怕,怕這一切只是我一個人自導自演,他不關心我根本不會知道我刪除了他。又怕他偶然發現我刪除了他,卻無動于衷,那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就真的斬斷了最后一點聯系。
刪除好友,做朋友圈的陌生人,都不可怕。
最可怕、最致命的是他不再幻想與你有關的未來。
不再期待屬于你們兩個人的未來。人生計劃不再渴望你的參與和分享。
而你也不在乎他過得好與不好。
即使生活在觸手可及的范圍,實際卻相隔幾萬光年。
-03-
生活遠遠不止那樣絕對的兩端。
愛了就春蠶到死絲方盡,分手就一刀兩斷、恩斷義絕,老死不相往來。
卻總是千篇一律的始于簡單的問候,終于不甘心的追問。
我們漸漸發現,很多關系,淡淡地開始,也會淺淺地結束。
這世界變得不再非黑即白,我們也不再認為人生能夠用簡單的對與錯來解釋一切。長大后,我們明白所有的道理,明白人性的復雜。
我們終會成長到不再因為一些小事吵著要分手,不再通過拉黑的方式讓他證明對你的愛堅定不移。
成長到不再因為分手就要刪除好友給彼此都留條退路。
是好,也是不好。
好在我們終于成熟到能夠不至于在這個世界里迷失。
不好在我們終究被規則吞噬,小孩子還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長大后卻只能忍住沖動,克制內心,甚至做違心的事。
后來小粒告訴我,其實沒有一時沖動刪掉他,也挺好的。就像我曾經習慣愛他的全部,現在我已經習慣了遠遠地看著他的世界。
盡管知道我們不會再有交集,盡管我們都會開始新的生活,偶爾得知對方的消息。
他沒有再回復過那句“想你了”,也沒有回答過那句“你還好嗎”。
而我卻掙扎在無數個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夜晚后,突然在某個夜晚,在心里聽到他輕輕的回答。
他說,我很好,也希望你更好。
愛與恨就像是涌入洶涌的大海般終究會陷入平靜,總有一天你會明白,放過他,才是放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