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開學前,曾和他約定過,開學后就不能像暑假這樣每天玩游戲幾個小時了,只能在完成作業后玩半個小時游戲,如果做不到媽媽可以刪除游戲。
前幾天還挺自覺,今天有一個摘抄好詞好句的作業無論怎樣提醒就是不愿做,多說幾句還嫌我煩。
沒辦法,我只有提醒他我們的約定。告訴他,如果他不完成作業,就是違反約定,媽媽可以選擇刪除游戲。當然他可以選擇遵守約定,認真完成作業,我也一定會按照約定給手機讓他玩半個小時。
孩子聽我這樣說走到桌前好像準備寫了,可突然又停下來掉眼淚了。說我這是威脅他,說我硬是要逼他做不想做的事,為什么不考慮他的感受。兒子對我沒有像對爺爺奶奶那樣大吼大叫,我感受到他真的委屈難過,一方面害怕我刪除游戲,一方面又實在不想寫作業。
是我錯了嗎?孩子不想執行之前的約定,是因為約定的內容不夠尊重他嗎?
還是這個約定只是兒子為了開學后還能玩游戲用的緩兵之計,內心里他對于刪除游戲是不能接受的。
可我們已經達成了約定,當時也是尊重了他的意見制定的違約責任。規則也不能因為個人的意愿隨意更改啊。
孩子想玩游戲不想寫作業,我希望他認真完成作業不要因游戲影響學習。
這個時候執行約定,算是威脅嗎?孩子的話讓我反思,這中間一定自己有什么忽略的地方。
雖然暫時還沒想明白,但我相信覺察就是改變的開始,也許哪一天我會找到這個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