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女朋友過生日,我網購了一套化妝品。本來想給她個驚喜,結果女朋友拆開之后各種抱怨。說什么眼影里面沒有眼刷,唇膏的顏色不是她喜歡的,眼線液不防水……喋喋不休了一中午,搞得的我很郁悶。
考慮到她過生日,我強忍著沒有發作。結果晚上下班一進門,又是一通碎碎念……
這下我徹底崩潰了!我知道辯解只會換來更大的抱怨,我也不想辯解。而女友沒完沒了的抱怨,讓我悶煩熱燥到了極點!
終于,憤怒到極點的我毫不猶豫的甩門而去——只聽到女友那帶著滿滿的不甘和怨恨的哭聲離我越來越遠。
本來高高興興的一個生日,就這樣結束在一片抱怨和郁悶之中。
冷靜下來之后,突然感到后背一陣冰涼!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沖動和失態了。今天居然僅僅因為女朋友的幾句抱怨,就讓非理性輕而易舉的占據自己的頭腦,讓苦心修煉多年的“平和心態”付諸東流!?太可怕了!可這究竟是為什么?難到我和兩年前一樣,還是那么易怒?心胸依然不夠開闊?
不可能,從我有意識的控制自己到戒掉這個毛病已經過去兩年多;連領導和同時都說我比以前成熟了,我怎么會沒有進步呢?
思來想去,唯一的解釋就是——“抱怨”這個東西實在是太討人厭了!乃至于不只是,恐怕即便是性格再溫和,脾氣再好的人在它面前都理智不起來。
有時候,人們寧愿你的直截了當的指出問題,也不愿聽你委婉而討厭的抱怨!
這讓我想起笑來老師關于“抱怨”的解讀:
“所謂的抱怨,只能是無能、無奈的表現而已……面對麻煩能解決就去解決,這是能力;面對麻煩,不能解決就去承受,這是堅韌。”
抱怨為什么這么討人厭?依我看,不光因為它是一種無能、無奈的表現,還因為抱怨的本質是試圖把自己心里的不滿傳遞給他人,影響他人和自己一塊難受的卑鄙行徑!
經常抱怨的人,固守“我不愉快,你們也別想舒服” 的惡毒邏輯。這種人憤世嫉俗,喜歡狡辯!更可氣的是,他不僅經常把自己“弄臭”,還總能找到發泄的借口,把周遭的環境弄得同樣臭氣熏天。這哪里是人嘛,簡直就是讓人避之不及的毒氣彈!
想通了這點,我就告訴自己——我絕對不能養成抱怨的習慣,即便偶爾抱怨也不可以。因為我絕對不能容忍自己變成一個讓人嫌惡作嘔的人!否則連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
于是,在隨后的日子里,我拼盡全力讓自己遠離抱怨。偶爾想要發作,就自己掐自己一下。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大腿、小腿上都有很多黑青色的腫塊。
但是很快我就發現,。只要你決心改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就沒有什么壞習慣是戒不掉的 ;當然,也沒有什的好習慣是不能習得的。
比如我小的特別喜歡抖腿。經常是“坐哪兒抖哪兒”,有時候抖得太不像話了,家里人就連哄帶嚇的勸我:“坤坤啊,你可千萬不能養成這么個壞習慣啊!‘男抖窮,女抖賤,小孩兒抖腿屁股欠’你再抖腿我可讓你爸教育你啦!”
那個時候不懂事兒,覺得我抖腿礙著你們什么事兒了。但長大之后慢慢發現,這動作確實……讓人感覺挺衰(suī)的,于是在某個月黑風高、柝聲寂靜的夜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改掉這個臭毛病。
我刻意的控制控制的腿部動作。一開覺得很難受,因為只要我把注意力放在別的地方, 比如專注于書本或電影,就會本能的抖腿。
僅僅2天之后,我已經能做到即便在無意識狀態下,也只是輕微而緩慢的晃動。
最終,距離我徹底戒掉這個惡習,也只不過用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而已。
還有一件類似的事情是上班之后,我開始糾正自己以前錯誤的握筆的姿勢。
也不知道是哪根筋兒搭錯了,突然覺得以前的握筆姿勢實在太low了!Low到我簡直不能容忍的地步。
痛定思痛之下,我開始刻意的練習正確的書寫姿勢。
一開始那種無所適從和起初決心改掉抖腿的毛病時遭遇的痛苦如出一轍。
但最多兩個禮拜,我就發現自己已經可以很流暢地運用正確的書寫方式寫字了。
堅持了大半年,我已經徹底戒掉之前那種錯誤且略顯笨拙的握筆方式。
而我也漸漸發現,習慣的戒除要和養成有時候真沒人們想象的那么困難。雖然都是些無足輕重的小毛病,但這些缺點畢竟陪伴了我二十幾年,誰曾想只需要短短幾個月就徹底戒掉了。這是多占便宜的事情啊。
同樣,“抱怨”這個讓人無比討厭的習慣,也一樣可以戒掉。因為只要一想到那些抱怨者們丑惡的嘴臉,你就會渾身難受,雞皮疙瘩掉一地。這種“正確的難受”正是督促我們遠離“抱怨”的最佳動力。
從這個角度看,嫌惡抱怨,乃至于決心遠離、戒掉抱怨,這本質上是自我凈化的過程。
雖然短期來看,適當的抱怨能夠有效的緩解當事者抑郁煩悶的負面情緒;有利于壓力釋放和身心調節。
但首先,“抱怨”本質上是種損人利己的行為。你發發牢騷、抱怨抱怨自己到是舒服了;可問題是你憑什么要求別人接受你釋放出的負能量?你有什么權利浪費他人寶貴時間、心情和注意力?
其次,長遠來看,一旦你習慣了抱怨,并在潛意識里把它當作和吃飯、睡覺同等性質的正當之事,就會時時刻刻不由自主地產生抱怨,因為你從心里認為它是理所當然的。
久而久之,你自然會變得讓他人,甚至你自己無比嫌惡。畢竟,誰都不會喜歡上一個活動的“毒氣彈”,不是嗎。
而促使你戒掉抱怨最重要的原因是——抱怨是種病!它還會引發一種對你影響巨大的“并發癥”;這個并發癥就是“習慣性沖動”。
習慣性沖動對人的影響有多大,這是個另外一個比較大的話題。簡單來說,它會讓你徹底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對于抱怨者而言,不是確保自己才可以抱怨的,只要是讓他覺得不舒服的事情,就是他抱怨的借口。
所以作為抱怨者而言,根本不需要什么思考能力,說理能力,亦或分辨是非的能力;他們只是根據非理性的情緒做出本能反應,而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不顧及周遭的反饋,更不會放眼長遠的影響。
在我看來,這種缺乏冷靜思考和自控能力,到處散播負能量,肆意排放“毒氣”影響周圍和諧氣氛的人,不僅歸屬于“廢物”類別,還是那種對環境影響巨大的“有毒有害廢棄物”。
所以千萬不要出于懶惰或者其他借口對顯而易見的“抱怨”置之不理。沒有人有義務充當你的出氣筒!遇到亟需解決的問題擺在桌面上,大家坐下來冷靜分析,看到底該怎么解決。畢竟,任何情況下,直截了當的指出問題永遠要比委婉含蓄的抱怨強一萬倍。?
最關鍵是:請不要低估包括自己在內的任何個人在整個社會結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社會是千萬個個體相互影響,相互協作的結果;我們的一言一行深刻的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健康——當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對待世界時,我們就把世界變得好一點,反之,則必然會把世界變得壞一點。
因此,如果你也想把世界變得好一點,就請戒掉你的“抱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