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個話題叫《為什么越來越多人選擇不結婚》
摘錄一些原因:
“談戀愛都沒興趣,更不想結婚。”
“很難想象有個生命會喊我“爸爸”……沒有承擔這個責任的能力;也不想去承擔……”
“沒有喜歡的人,也不想隨便找個人……”
“看了太多婆媳鬧劇、出軌、由愛變恨、財產糾紛、育兒糾紛,想想都覺得累,不想參與……”
“一個人自由自在,不想有負擔……”
“不想害人?!?/p>
人,窮盡一生追尋另一個人類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無法理解,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得到的快樂,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大爆炸》謝爾頓的祝福詞
我所認識的選擇不結婚女孩子們,都是高學歷、高薪水、高智商的白領。
都是單身過得很愉快,要是有合適的人也可以談個戀愛,如果沒有不強求。
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健身、看話劇、旅行、做手工、烹飪、攝影、養狗……
(話說她們的生活真是豐富多彩呀?。?/p>
有個特別適合的人參與這些事情當然不錯,但是一個人也很好啊。
生活狀態特別好。
如果家人和社會也能理解就更好。
不理解為什么會有人覺得她們不幸福,要逼迫她們去結婚。
結了婚就是幸福嗎?
什么是理想的生活?
我問一個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土豪同學。他特別拼命,打拼著四份事業,日進斗金。
他說他的理想生活就是40歲退休,移民海外。所以他特別拼,每天做的事情比別人一周的事情都要多,每天的收入都相當于一個白領的月工資、季度工資。拼命到沒有時間睡覺。
移民海外以后呢?
我想起一個人。
大姑父大病痊愈之后,遠離官場紛擾,每天的生活就是遛遛狗,釣釣魚,寫寫詩。住在農村的自建房里,面對著廣闊的農田,屋子側面和后面都是河流,農村治污初有成效,河流越來越清澈,魚越來越多。這樣的生活,嘖嘖。
很多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輕人的夢想就是去買一塊地,自己耕耘;建一個自己的別墅;邊上最好有條河有個湖,去釣釣魚……
為什么沒有人催促大姑伯:你去賺錢吧,沒日沒夜地干活去賺錢呀,然后移民了去過理想生活呀!這樣你才幸福呀!
沒有人會這樣說。
因為大姑父已經過上了理想國的幸福生活了。
結婚不一定會增加幸福感,所以已經很幸福和有趣的人,不一定需要婚姻。
我有不想結婚的朋友,我覺得挺好的;我有想結婚但是沒有合適對象的朋友,她一直都相信愛情,并且在愛情還沒有降臨的時候把自己照顧得挺好的,我覺得挺好的。
我還有個單身了很多年的老朋友,最近機緣巧合遇到了某先生并且戀愛結婚了,與他們見過兩面,兩個人真是愉快的一對。兩人在一起特別愉快。我都看了很愉快。我覺得挺好的。
都挺好的。
生活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知道。
不結婚又沒有傷害到別人。結了婚再離婚會傷害很多人。
對不起父母?
誰說的?
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并沒有為了父母結婚的義務。
高端的父母有自己的生活,眼睛不會盯著下一代繁衍上;而生孩子只是為了繁衍下一代并且逼迫子女結婚生子的父母,嘖嘖,二胎開放了,再生一個也不錯。年紀大了生不了?沒有關系,要相信科學,過個十幾年也許就可以無性繁殖了。總會有解決方案的。
自己怎么折騰都可以,但是折騰和勉強別人,真的不行。
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寫作《單身社會》一書,表明這代表著自嬰兒潮以來最重大的社會變革
——我們正在學習單身,并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它改變了人們對自身,以及人類最親密的關系的理解;它影響著城市的建造和經濟的變革;它甚至改變了人們成長與成年的方式,也同樣改變了人類老去甚至去世的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說過不叨叨叨叨叨叨的,真的忍不住。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