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篇文章對BAT和京東各家的O2O戰略進行了簡單的分析,O2O這一概念最早來源于美國,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相結合,讓線上(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同時使得線下的服務可以到線上營銷。實際上O2O的范圍非常廣,沒人能給它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但凡一個商業模式只要涉及到線上和線下,就都可以被稱為是O2O。
那么,O2O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我認為,O2O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連接,這就好比是一座橋,消費者在河這岸,服務者在河的另一岸,O2O這座橋將按兩邊的服務者和消費者連接起來,方便了雙方。也許以前他們的連接需要通過層層的中介公司來完成,而現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成為了連接他們的直接平臺。而在服務業中,每一種服務都有不同的標準,各行各業都不一樣,連接的服務者對象也不同。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三大類:消費者與直接服務者;消費者與服務者團隊;消費者與服務者公司。
- 連接消費者與直接服務者
目前,這一類的企業最多,而且大多做的是上門服務,利用懶人經濟獲益。比如美甲O2O,它連接了用戶與美甲師,正在改變美甲這一傳統行業。除此之外還有做家政的阿姨幫,連接用戶與阿姨;做代駕的e代駕(前段時間還做過這款App的分析報告......),連接了用戶與司機等等。這類行業更側重手藝人,一個有手藝的人不需要別人配合,也不需要提供固定的服務場所、大型設施,因此更適合連接消費者與直接的服務者。
- 連接消費者與服務者團隊
與上一種不同的是,一些服務無法依靠一個手藝人來完成,需要一個團隊,一起協同工作,但卻不需要固定的服務場所或大型設施。例如像婚慶行業,需要婚禮策劃、攝影、攝像、化妝師、司儀等等,所以這類行業更需要的是連接好消費者與服務者團隊。目前像主打旅行+婚紗+周邊O2O的“阿里婚伴”;以攝影師作為切入點,做婚紗照的定制和創意服務的“Onlylover”,做的就是這一模式。
- 連接消費者與服務者公司
相對于第一種和第二種,有些服務業既需要多個人來協同,又需要提供固定的服務場所、大型設施。如餐飲業、酒店業等等,這就需要連接消費者和服務者公司了。當然,這種模式已經存在太久了,像“攜程”都已經發展了10多年了。當然,提到“攜程”就不得不提“去哪兒”,這個我想留到以后單獨寫一篇來分析一下“攜程”和“去哪兒”。
如上文所述,服務業標準千差萬別,因此我覺得很難出現一個類似于淘寶的大平臺能去覆蓋所有,以“美團”“百度糯米”為代表的團購可能會成為一個過渡產品。在未來,O2O毫無疑問的將會走垂直發展路線。每一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O2O,甚至同一行業因為涉及面較廣,也會細分出更多的市場來,例如像婚慶這個行業可能會出現婚紗攝影O2O、婚慶O2O、婚宴O2O等等。我并不是說所有的行業都適合O2O這種模式,個人覺得一個行業要滿足一下幾點,才最適合O2O
- 用戶比較成熟
在一個行業中的用戶是否成熟,是一切的基礎。這里的成熟是指用戶在消費前是否會上網查詢信息,這些信息又會多大程度影響他們的決策。舉個例子,現在的阿里和京東都在做農村電商,可是現在大部分農村青年都外出打工,人口結構空心化,剩下的大多是一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在網絡使用率本身就很低的農村去讓這群人在網上消費,難度可想而知。
- 服務者較成熟
一個行業的服務者是否成熟,直接決定了線下推廣的難度。在前兩篇文章中也提過,相比于獲取用戶,更難地是爭取服務者。
- 行業規模夠大
只有規模夠大的行業才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例如外賣行業,吃飯是每個人的剛需,餐飲行業的市場足夠的大,這才會有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口碑外賣等多家外賣O2O公司混戰的情況出現。
- 行業最好暴利
越是暴利的行業,需求才越旺盛,也有更多的盈利空間。暴利無非兩個大的原因,一是壟斷,二是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前一點,除了政府,誰都無能為力;對于第二點,O2O正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平臺,它可以削弱以百度、58、大眾為代表的信息中介,也幾乎革了線下中介的命,因此可以讓價格回歸正常,自然也能從中獲利。
誠然,移動互聯網適合O2O的發展,但這并不代表web互聯網不適合O2O。移動互聯網因其靈活性、方便性很適合一些高頻次短決策的行業,如快遞業、餐飲等;但對于一些低頻次長決策的行業,如婚慶、家裝等,web互聯網會更適合,因為web互聯網屏幕更大,能夠展示更豐富的內容,適合這些長決策。
以上就是我對O2O本質的理解,這幾天從個人視角談了談O2O,以及互聯網行業的巨頭們在面對O2O這片藍海時所作出的戰略調整,O2O的范圍很廣,很難一次概括全,以后找時間還想再談談對外賣、旅游、打車等熱門O2O行業的理解。我寫O2O的原因是因為在今年7月末,曾有幸和阿里的一位高級PM交流過,我把自己的對O2O的理解說了出來,他首先肯定了我的觀點,但是.......他又問了我一句,“你認為O2O有發展前景嗎?”。我當時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把上門O2O的跑單現象當成了O2O的發展障礙,說O2O沒有什么發展前景.......只見那位PM看著我半天說不出話......現在想想真是嗶嗶嗶嗶嗶.......所以,我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一是為了理清思路,讓其更有邏輯性;二是為了能更深入地去思考,以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我是分隔線-----------------------------
算上今天這篇,在簡書上的字數已經超過了10000,也有幾篇被收錄到相關專欄,算是自己一個小小的里程碑。有時候想想,現在我所做的可以當成是對自己今后職業生涯的一個積累。雖然,有時候也會很累很難熬,但是
I’m convinced the only thing that keep me going was I loved what I did.
謝謝各位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