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詞斬上閱讀了一篇英語小故事。覺得挺有意思。
話說一位爸爸帶著孩子去過風箏節,五顏六色的各式各樣的風箏在天上飛舞著,吸引著孩子的目光。孩子要求爸爸也給買一個,爸爸答應了孩子,于是孩子得到了一個風箏,孩子拿著線和風箏,一會兒,風箏就飛上了天空,越飛越高。這時孩子感覺手里的線好像在阻礙著風箏的飛行,他問爸爸可不可以把線剪斷,好讓風箏飛得更高。爸爸沒說話,直接把線從繞線盤剪斷了,風箏突然一下飛得很高,孩子很高興,可是還沒高興完,風箏卻緩緩下落直到跌落在草地里。孩子很沮喪,問他爸爸:為什么風箏剪了束縛它的線,它反而會掉下來呢?爸爸說:孩子,風箏本身是不會飛的,這根線起的作用是幫助它飛行,讓它有一定的方向,沒有線,它就沒有方向,當然就會跌下來啊。
我們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有些貌似阻礙我們的東西往往是讓我們能更好地成長的東西,如果離開了它們. 我們也許會跌得很慘。
想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不是就是我們的原則,或行為規范?也或者是我們的道德約束,還有也或是我們的根和歸屬。
我不禁問自己,你的線到底在哪里?它被誰拿在了手里?他會不會輕易將這根線剪斷?讓我漫無目的地飛走并跌落下來?
突然明白,工作才是我真正的線,它會讓我飛得很高卻不會輕易剪斷,我原來以為是工作妨礙了我的自由,所以我離開了.猶如自己剪斷了風箏的線。
現在看來是我錯了,只有工作才會讓我自由且安全。
想到這里,心里踏實了很多。也為自己的回歸感到慶幸。
我其實多么象那個孩子一樣的幼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