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 Yourself 公眾號的小姐姐們最近采訪了黃渤,提到了一個人人都會被困在其中的問題:如何與自己的欲望共處?不同于平時我們經常所聽到的要“控制”自己的欲望,黃渤用了一個詞:管理,管理自己的欲望,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語言是思維的具體表現形式。在欲望前面加上管理兩個字,體現了人與欲望的一種主動的關系,那就是人擁有欲望,而不是欲望擁有人,人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牽著鼻子走。那怎樣才叫管理欲望呢?
朋友喜得貴子,周末的時候去他家看小寶寶,順便參觀了他家的新房,接近200多平米的新房,樓下保安盡職盡責,電梯高檔華麗,房間寬敞明亮,大大的臥室可以放得下4張2m的大床,小朋友在里面快樂的跑來跑去。
聚會歸來,回到自己家中,看著發霉的小書房、漏水的洗手盆、窄的轉不過身的小臥室,有種想要換房的欲望與沖動。可是一算計,在市區換套像樣的房子,現在都是千萬起價,明顯超出了目前自己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欲望與現實的落差,產生的就是痛苦。按照以前自己的思維模式---控制欲望,我會告訴自己,別瞎想了,怎么可能買的起那么貴的房子,一輩子也賺不到那么多錢啊,還是老老實實過自己的小日子吧,現在的房子雖然又小又舊,可是在廣州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啊,很多人都住不起這樣的房子呢。于是,一個想買大房子的欲望就被我壓制下去了。
而管理欲望呢?如何管理我想要大房子的這個欲望呢?我想,首先,我得接納這個欲望,承認它是個合理的欲望,一個大房子的確讓人心情更加舒暢,也更加有利于孩子們的成長。但是這個欲望是發自我內心的,還是我與別人攀比的結果?
細細想來,似乎攀比的成分更大一些,因為在此之前,我對目前的房子還是挺滿意的,溫馨的木地板、窗外遠處的白云山、精心布置的兒童房,住了8年的房子,藏滿了家庭的記憶、孩子的歡笑。那些不盡人如意的小瑕疵,可以局部處理完善一下就可以了啊。這樣想過之后,我才發現其實那不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欲望。
那假如這真的是我內心的欲望呢?比如,如果我是個沒有房子住的人,想要有個家,這是我內心真正的欲望啊。那首先我還是得接納這個欲望,這是個非常非常合理的欲望,然后評估一下這是個可能實現的欲望嗎?它是個夢想還是個空想?
如果是一個毫無現實基礎的空想,那就松手讓它走吧,或者把它寫進科幻小說里吧!如果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那就是一個值得為之奮斗的欲望,那就把這個欲望轉化為動力和目標吧!定一個目標,5年內我要買到一個房子,多大的?預計需要多少錢?以我目前的工作,需要多少年才能達到這個目標?除了努力工作攢錢以外,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讓自己更快但是合法的買到一個房子?
你看,當我把欲望當做可以管理的東西時,欲望就沒有好壞之分了,只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真實的和虛幻的,我就可以把欲望分而治之,放棄不合理的,吹走虛幻的,留下真實的、合理的欲望,將它轉化為自己行動的目標與動力。
在黃渤的新片《一出好戲》中,男主人公是個小人物,但是當他換到了一個孤島的環境,他的能力變成了一種特別有力量的東西,從而讓他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后來他一度不愿意失去這種權力感,為此不惜傷害一些人。再后來,主人公最終還是管理了自己的欲望,收獲了一份愛情作為對其選擇的褒獎。
KY小姐姐提問,但是在現實中,如果我們管理了欲望,也得不到褒獎呢?大部分人都沒有因為選擇做更對和更善良的事得到實際的褒獎,這才是生活的常態。
黃渤的回答耐人尋味:如果真的管理了欲望,褒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它是一種平衡。
我的理解是,當你管理了欲望,對它做了恰當的處置以后,這個欲望就會轉化成其他的東西,你放走了這個欲望,卻肯定會收獲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內心的平和,比如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