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里那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成為千古流唱,表現了詩人對字句的認真琢磨,其中"綠"字用得尤為傳神,詩人修改數次,最終才找到了這個字,可見,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像曹雪芹寫《紅樓夢》也是“增刪五次、批閱十載”,正所謂,偶句三年得,欲語淚先流,充分展現了創作者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創作作風。
至于該如何來修改文章,我們將從觀念層面、實踐層面以及向他人學習層面進行分析。
01觀念層面,要明確寫與修改分開
寫和修改分屬于兩個不同的大腦,兩者不可混合起來。
寫的時候,我們可以運用自由寫作,天馬行空,把腦海中的想法快速寫下來,不要考慮什么邏輯和遣詞造句,只求最快的速度表現自己的思想。
到了修改的環節,就要嚴格要求,站在讀者的角度,盡可能寫出讀者需要的文章。有時候,我們寫完文章可以適當地放一放,當自己頭腦稍微轉換一下,再去進行修改,這樣效果比較好。
02實踐層面,要運用修改文章五步法
也就是分別檢查文章的主題、觀點、材料、邏輯、標題。主題部分要看看文章是否圍繞著當初設定的主題進行寫作,有沒有偏題,那些不符合主題要求的內容就要果斷刪除。我們也要看一下自己的觀點是否已經表達清楚了,能否形成一些金句?材料是否貼切到位,能否充分展示自己的觀點?邏輯是否通順,沒有讓人產生歧義。最后還要看一下自己的標題,是否有讓人一打開就去閱讀的欲望。
03向名師學習
魯迅先生提倡順口、冷卻、狠改。就是在自己寫完之后要多讀幾遍,每次讀的時候,就看看你是否讀得順口。因為文章都是給讀者看的,讀的順口了,才能讓人家更加容易明白。冷卻就是說寫完要稍微放一放,不要在那么熱的時候來修改,要有一段冷卻的時間。最后還要敢于去改,狠狠地改,敢于自我革命,敢于修正自己文章中寫的不好的地方。
另外,還有一則關于修改文章的小故事。
有一天,法國作家莫泊桑帶著一篇自己新寫的短篇小說去請教福樓拜,他發現福樓拜的桌子上有厚厚的一疊文稿,仔細一看,每頁都只寫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問:“您這樣是不是太浪費紙了?”福樓拜笑著說說:“這是我的習慣,一張紙上只寫第一行,其余九行是留著修改用的。”莫泊桑聽了,立馬告辭,趕緊回家修改自己的作品去了。
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我們一起好好寫作,好好修改,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