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母語的學習過程,從咿呀學語開始,我們首先接受的是語音。沒有人是從認字開始學說話的。聽說先行,有了很好的基礎了之后才開始讀寫。通常我們在學讀的時候,已經聽和說了3-5年了。讀了一兩年后才開始寫作文。
英語的學習也應該遵從相同的順序。所以,家長一上來就慌著讓孩子讀的做法是不科學的。即使是繪本,也應該是親子閱讀。讓孩子點讀是個好的辦法。輸入十句能輸出一句就不錯了。在孩子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逼著孩子說,只會消退孩子的興趣。順便一提,大熱的A-Z系列是為學自然拼讀設計,并不適合啟蒙用。
那么,家長怎么判斷孩子學會了沒有呢,在教的過程中又應該怎么叫呢?名詞用手指。如果孩子聽到聲音,能夠指對圖片就說明聽懂了。動詞家長要做動作,讓孩子跟著模仿。句子的記憶就要家長在真實的場景中說出來,比如:到刷牙的時間說, it’s time to brash your teeth. 等等,再不同場合說幾次孩子就記住了。
剩下的就是不斷的練習,然后靜待花開。不要以為這樣的速度很忙。這其實是最快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