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8李麗瓊
21天的打卡活動很快就要結束了,雖然我算是一個比較喜歡記錄的人,但是人總有惰性,如果沒有刻意,也經常懶得拍照,懶得記錄,懶得總結,所以這樣的活動,算是一種倒逼自己輸出的行為吧。
看到有的同學在煩惱去哪里找小孩子來講,記得自己最初接觸繪本的時候,更是很難找到孩子來講,那個時候,汕頭地區還沒有一家繪本館,大家都不知道繪本是什么,我也還沒有孩子,還需要處于一種去和別人借孩子來講的狀態。
我覺得很有挫敗感的一次繪本講讀,就是講《鴿子撿到一個熱狗》,明明那么好玩的故事,為什么被我講得那么地不好玩呢,而且我也很糾結繪本里面大段的文學語言,比如《石頭湯》和《魚就是魚》,念大段美文的時候,就是孩子走神的時候啊。
后來慢慢的,了解繪本的人越來越多,汕頭地區的繪本館的數量也是從零到十幾家,我所在的澄海地區也有了繪本館。不過呢,也的確是總有一些讓人無言以對的言論,這些言論,我想每一個接觸繪本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接觸過——
繪本字這么少,只適合幼兒園讀,不適合小學生讀。
你這個故事講半天,我都不知道是要和孩子說明一個懂什么道理?
還有,當你在講親子閱讀的時候,很多家長覺得沒那個時間,沒那個精力,他們希望的狀態就是自己的事情越少越少,最好可以自己刷著手機,孩子在一邊沉迷閱讀無法自拔,還最好學習成績也不用操心。
我得感謝所有聽過我講繪本故事的孩子和家長,感謝給我提供平臺的繪本館和幼兒園、教育機構,感謝他們接納我的野蠻生長,從毫無章法到漸漸有自己的風格,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至今我也不敢號稱專業,只是可能比一些學員稍微早走了幾步。
不是有一句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參加繪本講師班,完全就是希望能夠找到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在我在的地方,談不上孤獨求敗,但是孤獨那還是稍微有點的,最痛苦的是找不到人可以一起深入聊繪本啊,你懂得這種人群中的孤單的感覺嗎……
參加繪本講師訓練營,看到大家百花齊放的講讀風格,也吸收著講師的干貨分享。雖然講師講的內容坦白說我是有接觸過,但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講出來,對于我來說仍然很有啟發和收獲。在講師訓練營的最后一天,一口氣聽那么多個故事,真的一點都不累,如果能經常聽聽,那該多好啊,在此強烈要求能否以后的訓練營開直播呢?
在21天的原創中,通過看同學們的作業,我也看到了很多我沒有看到過的繪本,自己看過的繪本,也有了新的角度。
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蔡秀娟,她很自律總是很早寫作業,而且她會主動地去提醒同學們的作業哪里不符合需要修改的。
還有李萬琴給村里的老人講故事,我覺得這真的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情,這不是湊人數,是點亮老人家的生命呀。班長小草回到老家給孩子講故事,也是在播撒幸福的種子。
我是因為網友米米而了解到講師訓練營的,她是2期的學員,在她的三輪打卡的總結篇,她用了“蛻變”這個詞,我好像還沒有辦法達到蛻變的高度,只是更加地覺得學無止境。
在2018年,我將給自己創造更為自由的工作狀態,當然,自由和自律都是相對的。
嗯,其實除了講故事和上繪本課,我的混飯吃的手藝活也不少啦,比如寫文章,做策劃,做培訓,還和朋友折騰過鉤編的工作坊呢,嗯,假如你還有印象我參加訓練營穿的衣服的話,那就是潮汕鉤編,不過必須坦白那不是我的手藝,是我媽媽的。
如果非要談什么初心的話,我想接觸繪本,愛上繪本,也是有自私的目的的,就是不希望自己變成一個油膩的中年婦女和孤獨的老婦人,有繪本相伴,我們永遠都是孩童。
最后,以我在娘家找到的,我媽媽在十幾年前給我手工織的毛衣來結尾吧,親子閱讀之路,我們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