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在哪里看到過這么一句話:“沒有歌聲的日子就像生活里沒有太陽一樣。"
那些旋律優美的音樂往往能把人的靈魂帶到更美麗高遠的天空。總有那么一些曲子,無論是歡快活潑、舒緩沉郁或是悲傷凄婉,能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撥動你的心弦。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生活離歌聲是那么遙遠,唯一有印象的是《萬里長城永不倒》,當年這首歌隨著香港電視劇《霍元甲》的熱播,也飄向了我的小村子。還記得我們一邊操著蹩腳的粵語唱歌,一邊比劃著拳腳模仿電視劇中招式的情景,這是我童年里很閃亮的一幕。
四年級轉到了父親所在的礦區上學,平生第一次上音樂課。心中的興奮,簡直能開出一朵花兒來!伴隨著悠揚的腳踏琴聲,我們唱著:“天上的朝霞,好像百花開放,地上的小鳥,快樂地歌唱……"至今,我還能完整地唱出這首歌,還能觸摸到當年的那份驚喜與快樂。就在那時候,老師教了我們不少歌,《讓我們蕩起雙槳》《快樂的節日》等等。上學放學路上,我經常會和一群小伙伴邊走路邊唱歌,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
到了初中,音樂課也不怎么上了,經常自習,或被某主科老師占用。記得曾學會了一首《我們新疆好地方》,歌詞有這么一句:“我們新疆好地方哎,天山南北好牧場……”,以至于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想到新疆看看,至今仍然心心念念向往,總有一天,我會實現這個心愿的。
那時臺灣校園歌曲剛剛傳入大陸,《童年》、《外婆的澎湖灣》、《龍的傳人》等,都是我喜歡聽的。
我最喜歡聽的還是《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那時雖然還不怎么懂得欣賞音樂,理解水平也有限,但喜歡臺灣校園歌曲旋律的同時,也深深被其中優美的歌詞迷住: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
藍天佩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 笑意寫在臉上,哼一曲鄉居小唱,任思緒在晚風中飛揚,多少落寞惆悵,都隨晚風飄散,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
多少年過去了,如今,當我寫到這里時,禁不住再次哼唱起這首歌曲,仍然被其輕快的旋律、田園詩情的歌詞以及其中流露的輕松愜意情緒深深感染!
隨著港臺歌曲火爆起來,大街小巷都響遍譚詠麟、張學友、劉德華等天王級歌星的歌曲,這些歌曲抒發著我們萌動的青春和不拘的情懷,他們的好多曲子至今還在傳唱,被奉為經典金曲,時至今日興致好時,我還會隨口哼幾句。
“他說風雨中這點滴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鄭智化的這首《水手》充滿了勵志,充滿了正能量,一下子就俘獲了多少青春年少的心。后來他又陸續推出了《星星點燈》《年輕時代》……有段時間,我簡直成了鄭智化的歌迷。他的歌寫都是普通人的生活,雖然在殘酷現實中掙扎著,卻又透著一點點的希望與樂觀。而同一時期的小虎隊是多少少男少女的偶像,我也不例外。有機會,有時間就會找來他們的歌來聽。那些洋溢著青春活力的旋律激蕩著我年少的心。
以后,內地的流行歌曲也蓬勃發展起來,有很多廣為流傳,打動人心的歌,這時,我這上班了,閑暇之時,常常放上一盤磁帶,聽聽自己愛聽的歌,輕輕地跟著唱,頗為陶醉。但是當年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之情卻淡了許多,會因為某種特定的心境,而對一首歌產生共鳴而喜歡上它。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音樂的愛好,慢慢偏向于曲調和緩抒情、歌詞富有內涵的樂曲。一個人靜處時,聽一聽自己喜歡的歌曲,享受生活中那份淡淡的詩情。
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聽著自己愛聽的曲子,已經成為我放飛身心的一種方式,一種習慣。在這一刻,讓思緒飛過昨天,飛離憂傷,穿越回憶,承載夢想。生活里有了歌聲,才會更加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