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孩子的焦慮有50%以上來自父母的傳染,孩子并不需要完美父母,但父母本人倘若能夠不焦慮,孩子就能從中獲益良多。
涓流焦慮
? ? ? ? 焦慮會傳染,就像一種情緒的病毒,科學家稱之為“壓力感染”,壓力在某個特定人群之中傳播,影響和感染其交互網絡中的每個人。我們的焦慮正在滲透到孩子身上。
? ? ? ? 按照書里的說法,對孩子大腦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依次是三個階段:
臨分娩前:母親的壓力,通過一種稱為“甲基化”的過程,影響著胎兒。
出生后2年:孩子的大腦在快速成長期,屬于關鍵影響時期。
青春期:生理的第二次快速發育,會帶來心理上“易被感染”。
? ? ? 父母可能出于各種原因對孩子發脾氣或表現出焦慮,這都叫作二手壓力, 鏡像神經元能讓孩子通過觀察來學習,也讓孩子復制了來自父母的焦慮。焦慮癥的父母往往難以傳遞溫情和關愛,更喜歡雞蛋里挑骨頭,并常常表達出對孩子的能力有所懷疑,包括挑剔、懷疑、控制這樣的行為,就會導致孩子開啟很多跟壓力有關的表觀基因(需要通過經驗來開啟的特定基因),如果父母總是挑剔、懷疑、控制,孩子的行為就叛逆。所以焦慮的父母特別容易帶來焦慮的孩子,這是一個壞消息。
? ? ? ?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父母明明焦慮卻假裝無事,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失調”,當聽到的話和感受到的情緒不符時,人們往往會編個自己的故事出來,而孩子更容易自我歸因,他們所想象出的情景,往往比事實更令人擔憂。
非焦慮臨在
? ? ? ? 有一個好消息是,平靜亦會“傳染”,正如我們的孩子會反映我們的壓力,他們也可以反映我們的平靜。伴著我們平靜的狀態,孩子能感知到自己,父母要成為孩子生活中的非焦慮臨在。
? ? ? 如果你家是一個平靜的空間,沒有過多的爭執,焦慮和壓力,他就成了能讓你家孩子休棄療愈的地方,一旦他們明白每天結束的時候,他們都有一個安全的地方來恢復元氣,他們就有能力回歸現實世界,更好地去應對充滿挑戰的社會變遷,學業壓力。
如何成為一個“非焦慮臨在”
1、更多地表達對孩子的欣賞。自己焦慮,就不能很好欣賞孩子,尤其是當孩子“煩人”、“不聽話”的時候。而欣賞孩子以后,自己也會減少焦慮。要多多注意,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你沒法欣賞孩子,再照方抓藥。
2、非批判地接納。書中倡導一種稱為ACT的公式化解決方案:接受(accept)、選擇(choose)、行動(take action)。
? ? ? ? 我接受。即我的孩子的確表現不佳/沒有朋友/有閱讀困難……,而且我理解這是他人生道路的一部分。
? ? ? ? 我選擇。我選擇創造一種屬于我自己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做一個平靜、能夠共情的父母,與我的孩子保持一種富于支持性的親子關系。
? ? ? 我行動。提供幫助,專注于他的優勢,在必要的時候設下邊界,還要做個好榜樣,讓他既能接納他人,也能照顧自己。如果我的孩子在閱讀、數學或任何其他方面,有讓我去尋找第三方來幫助他的需求,那我就積極地去尋求外界的幫助。
3、管理好自己的壓力。在飛機上空乘會告訴你,“如果客艙內失壓,請您先自己帶上氧氣面罩,再幫助身邊的孩子帶。”我們心中的壓力,也是類似,如果生活和工作里的壓力失控了,那在嘗試幫助他人之前,先要解決自己的壓力。我們擔心著孩子,孩子也擔心著我們。把節奏放慢點,鍛煉身體,保證睡眠時間,做冥想,練習瑜伽,設定完全修養期(短暫、不受干擾、把注意力調整到自己的內在世界的修養期)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4、不懼未來。人生漫漫,誰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些什么。父母對孩子的主要責任是愛和支持,而非擔心和控制。
我的實踐
1、欣賞了米洋最近的畫作,他非常喜歡畫畫,尤其是地圖和建筑,而且通過不斷地練習畫的越來越好了。昨天晚上我和他一起欣賞了他最近畫的教堂、帝國大廈、俄羅斯地圖和豬豬船,天吶,每一幅都像一個藝術品,我贊美了他細膩的筆法、透視畫法的精巧掌握和形象的表達,能感受到他蓬勃的自信正在升騰。
2、第一次嘗試了冥想,感覺平靜的力量,對睡眠有幫助。預約了今晚的瑜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