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如果每天能多給你一小時時間,做點你平時沒做的事,你會用來做什么?(務必寫完才回答下一個問題)這反映了你哪方面的期待和需要提升的能力?
【答】學音樂?練字?讀書?學編程?糾結呀,很多時候不是缺少那一小時,而是現在的業余時間不會安排,不知道先做哪個。所以喜歡意外的事情,喜歡事情自己出來填滿時間。太被動了。
期待與需要提升的能力:希望能培養藝術修養。字兒寫的也太難看了,要練練。硬技能也想提高,不過現在一直在逃避去想這些事情。現在是該好好想想了。
我是張亞,大學時跟朋友們一起過開花店,花藝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卻也讓我多了對花的喜愛。
【11.12】繼續深挖昨天的話題 你買過什么當時覺得有用,但過去就后悔的東西?消費就是一種投資,你覺得正確的人生投資觀是怎樣的?
【答】打折的非應季衣服,第二年就不流行了,所以壓箱底就再也沒有穿。制作面包的機器,買回來兩年只用過兩次,雖然是傻瓜式的制作機器,但是自己做的面包還是不好吃,不如直接買現成的。買的便宜的手機,用了一個月卡的不行,被偷走了反而覺得也挺好。隨后自我安慰的買了一部最新款的iPhone,倍感珍惜。
我覺得正確的投資觀是要讓自己有一個望遠鏡,眼光放長遠些的選擇當下的東西。而且對于質量好的,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格外珍惜。
我是張亞,老家唐山,學校在北京東燕郊。雖然很多朋友在北京工作,我為了突破內心的膽怯,獨自一人來到南京工作。
【11.11】今天雙十一,就來聊聊購物吧。
你買過的什么商品很大程度提高過你的工作效率或者生活質量?這對你的消費觀有什么改變?
【答】我買過的對我影響最大的商品:紙質書+得到app里訂閱的專欄。不僅僅改變我的工作效率,而且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和世界觀。
? ?“樊登閱讀”開拓我閱讀的視野;“何樊大局觀”讓我更接近歷史和世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重塑認知概念;“超級個體”拆除思維的局限;“學風音樂會”帶領我欣賞音樂的故事;“馬徐駿說雜志”鏈接了最新資訊。
? ? ? ? ?樊登老師講過的書里面目前最喜歡的就是《非暴力溝通》,并且實踐其中的方法。我本來是很內向的人,好多話憋在心里,尤其是跟爸爸通電話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大多時間都是用哭泣聲代替。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在回避自己的責任,不會的表達自己具體的需求。通過樊登老師對《非暴力溝通》的講解,知道了造成暴力溝通的原因:道德評判、比較、回避責任和強人所難。想要達到非暴力溝通,需要對一件事情進行觀察,然后非評判的復述出來,用情感類的形容詞表達自己的感受,找到感受的根源,并表達出具體的需求。而且要明白一個事實,并不是每個人都懂得非暴力溝通的要訣,對自己想溝通的人多花些時間分享自己的表達方法,溝通就會越來越流暢,“都說眼睛才是心靈真正的折射,如果沒有語言,我們在孤寂中收獲的只能是沉默......”所以現在慢慢的學會使用文字和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內心安寧了,溝通流暢了,生活就美好了。
?今天 同事請假了,承擔了兩個人的工作量,如果沒有學習《搞定:無壓工作的藝術》我想我肯定是要崩潰的。而且古典老師說過抱怨的背后是一次成長的機會,今天工作中每當心生抱怨時,立即轉移注意力,集中到其中有哪些成長的機會上,尋找積極的意義。因為我很明白現階段的自己處于跟隨的時候,需要修煉自己的能力。認清了自身的需求和所處環境以及自身的資源就會更坦蕩的面對一切,而且通過學習,也知道了每個階段都不可能跳過,所以就更能坦然的面對現在的一切。只要設定靠譜的目標,學習、行動和積累,消除內心的焦慮,駛向自己期待的那個目的地。
? ? ? 關于這個話題,感覺笑來老師說過“凡是能用錢買的都是便宜的”這個觀點實實在在的改變了我的消費觀。注意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所以在關注某件事情的時候不僅看到花費了多少現金在里面也要看到浪費了多少時間和注意力在里面。所以感覺以后買東西只在自己能力范圍內買最貴的那個,省去挑選的時間。
我是張亞,喜歡幾米漫畫,喜歡《小王子》里的小狐貍。
【2/30】有些人在工作生活中總是能獲得很多人幫助和教授,有些人就總是覺得沒有這些機會。你是如何成為一個讓別人愿意間幫你的人?說說看你的一個小竅門。
【答】都說天助自助者,比如在請教別人問題時把能百度得到的答案先自己百度出來,網絡無法解決的那部分再去問其他人。而且每次都帶著誠意謙虛的請別人幫忙,而且無論是否能解決那件事情都要與對方表示感謝。
我是張亞在征信行業學習,目前位置南京,南京的秋天充滿桂花香,空氣醉人。
【1/30】1、美國大選會在今天下午2點塵埃落定——從你的專業領域來看,這個結果會給職業、生活和經濟帶來什么改變?
答:這個問題我真的沒辦法回答,不過想說說感受,希拉里的參選宣傳片讓至今看來都很有力量很感動?!拔乙呀洔蕚浜米龊芏嗍虑?.......機遇永遠存在并青睞于那些位于頂端的人,你可以做的更好,你可以領先”。一位年過花甲的女性對自己的事業仍然存在著么大的熱情,感覺很受鼓舞。得到里馬徐駿說雜志欄目,11月7號的《經濟學人》里面的觀點直擊最核心的問題,推薦大家看下。
1/30你的工作內在驅動是什么?如果穿越到明年的11.9日,你發現自己一年前內心期待完全滿足,那是什么情況?2017年11.9日的那個你會對現在的自己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答:內在驅動是完成爸爸媽媽的期待。今年到明年的目標就是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并修煉自己的能力駛向那個方向。會對自己說“雖然走的比較慢,但是是值得的,要用全新的視角填滿內心的安寧,踏踏實實的走下去”
我是張亞,一個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papi醬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