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開始,孩子進入了期末考試復習階段。因為之前基礎不夠扎實,一到復習就發現各類問題涌現。這不免讓我有些焦慮,我越焦慮就會對孩子施加更多的安排,這只會讓我們進入一種惡性循環。我需要在短時間內調整我們的狀態。
首先,我讓自己在意識層面重視孩子的考試。考試就是檢驗孩子這半年的學習情況。借助復習幫助我們查漏補缺的過程。把我的觀念傳導給孩子,父母對他的學業非常重視,我們更重視他復習的過程。
光知道道理,還不頂用,有時候我們的行動會跟不上。這時候我必須借助于一些外力。過去我對孩子的獎勵非常少,因為怕掌握的不好,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會弊大于利。這就如同害怕摔跤,就不去走路。這種思維很大程度會限制我們進一步拓寬自己。
讓孩子的行動跟上目標,我就和孩子一起制定了積分方案,積分方案的重點在于獎勵機制上,這個獎勵的內容都是孩子平時非常喜歡,而我不太給他買的物品上面,比如樂高,或者媽媽請一天假陪他。而我主要掌握積分的兌換規則,避免太容易和太難獲得積分。
自從制定了這個積分和獎勵機制,孩子的積極性有了大幅提高。因為這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這是多么激動的事。每天想各種辦法獲得積分,自然就會把關注點放在獎勵上,沒有積分的事可能就不做了。
看到獎勵的弊端開始呈現,這一次我冷靜思考,有這個問題出現是非常正常,也是人之常情。我要做的就是及時幫助孩子糾偏。我就找些機會和他溝通,我們制定這些規則,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和不好的地方。他一開始想到的就是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物,經過他的思考,他說可以幫助他建立早睡早起的習慣。
糾偏的過程也是我們每天針對積分和獎勵機制的復盤,避免被獎勵所擾亂。我想這么做的最大初衷,幫助孩子經過自己的認真復習后取得滿意的成績,重振對學習的信心。
獎勵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不可預知的正面影響,比如孩子開始對我和老公提出要求,每天給我們設置積分,并且看到我和爸爸的不同,設置規則方面也有細微調整。這無形之中鍛煉了他對別人的管理能力。同時我們全家開始培養一些共同的習慣。這比本身的分數和獎勵都有意義的多。
獎勵是一把雙刃劍,用的不好可能會讓我們變得唯利是圖。用的好就會幫助我們找到對一件事的興趣。
每個人都離不開他人對自己的精神鼓勵,如果能合理的配備上物質獎勵,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更好的發現自己,這是我所希望,也是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