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理財感興趣的朋友大多應該都會接觸到小狗錢錢這本書,在第一部里我看到的是一個因為遇見一個叫錢錢的小狗而學會理財?shù)呐⒓獘I的故事,到了第二部我看到的是這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開始初次嘗試走上人生這條路時的各種磕磕絆絆,不斷吸取、總結各種益于自己、朋友的經(jīng)驗,逐漸成長的故事。
鑒于兩本書的內容,我更加喜歡第二部。它是借一個十多歲的女孩之口去講一些道理,而我在放下書的那一刻有半分遺憾自己這么晚才看到,另一半是幸好我的人生還有那么長。
1
從故事的開始,我想到的第一個詞是:童言無忌。
其實我很討厭這個詞,不知是在輕軌上站著被坐在位子上的孩子踢了幾腳,卻未得到道歉,亦或坐在公交上,好心讓位給孩子卻得不到感謝等等這些事上,嚴格來講,我確實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所以忍受確有極限。
所以我后來越發(fā)覺得僅憑年齡的大小不是可以被原諒的理由。
而今天我為什么提這個話題,是因為從我們出生開始,大多數(shù)是沒有條件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說大多數(shù)的言行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但在成長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父母會去要求孩子做到那樣,不能做那樣,明明已經(jīng)嚴厲要求,卻仍然沒辦法讓孩子改過來,這是為什么?
從咪蒙《五歲熊孩子教我的事》一書中我才知道,父母的身教才是真正促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和教養(yǎng)的重要因素。
說到這里,就有問題了:難道因為父母的教育失敗就會造成孩子這一生的失敗嗎?
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百分之五十。
用我自己為例,縱觀我前二十年,我就是那種無論父母說什么也不好好學的人,即使他們竭盡全力為我提供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是他們并沒有真正了解我內心真實想法,一股腦的給予,造成我越加反感,加之那個時候的自己不開竅,把自己的不作為以為是給父母的懲罰,后來的事可想而知。
可是這二十年的叛逆終于在某天自我醒悟,再去回想過去的那些事時,雖感謝父母的不放棄,但我還是更感謝自己的成長。
那么拿我自己做例,就是想說很多事的發(fā)展是沒辦法預測的,但我一直覺得我們什么時候想清楚自己活著的意義就是我們開始為自己人生做主的時候。
2
為自己人生做主。這七個字組合起來就會發(fā)展成一段很奇妙的故事。
故事里吉婭冒犯了別人,爸爸對她說,“該讓你學會怎樣才能像一個成年人一樣。”
當我們開始為自己人生做主時,就是將自己看作一個成年人的開始。
什么是成年人的標志?用書中的話來講:(1)應該更自制,更謙虛,特別是要更加成熟一點兒,這首先表現(xiàn)在說話不要總是冒冒失失的;(2)不能總是抱怨命運的不公;(3)永遠不要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
僅這三點來判定現(xiàn)在的很多人,大多數(shù)人都達不到作為成年人的要求(包括作者本人)。但我覺得這正是將人本性中一個好的特性的體現(xiàn):自省。
因為自省,我們學會去改善自身的缺點,思考自身不足,因為自省,我們開始將視線放到自己身上,不再去苛刻他人,反而會思慮自己。這樣的一種改變其實也是將某些希望轉到了自己身上一種方式。
為什么要把希望轉到自己身上?是因為大多情況下,我們希望別人可以達到我們心中的要求,卻忘記了自己才是需要做事的那個人,這也就是我最開始提的:為自己人生做主。
說了這么多,其實都是為接下來的所說做的鋪墊。
3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有自己的生活理解,我們有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兩者之間如果無法達成一致,就容易產(chǎn)生沖突,最壞的結果是兩敗俱傷,父母傷心,孩子墮落。不要覺得我這樣說是胡說,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經(jīng)歷者。
看完《小狗錢錢2》之后,我腦海里第一個冒出的念頭就是: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責任,這個世界就會有很多幸福的家庭。
在《小狗錢錢2》里,吉婭因為學會了理財不僅幫助了父母,還得到了父母信任,但當吉婭不禮貌對姑媽后,被爸爸關了禁閉,而她為了完成論文,出逃去了外面,被爸媽抓住后并未耍脾氣,在哭過后冷靜下來,道歉并講明了緣由,父母不再發(fā)怒反而原諒了她。
看到這一段時,我真心佩服吉婭,更對吉婭能夠擁有這樣的爸媽感到高興。
故事里一開始吉婭學習理財時,爸媽不相信她,但當她逐漸做出成績以后,他們不會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限制她,反而愿意虛心學習、請教,但當吉婭的不禮貌對待他人時,作為父母的他們又會站出來斥責她,以事論事的方式告訴她要學會尊重,而當發(fā)現(xiàn)她出逃是為了寫論文,雖然生氣,但在她道歉之后又即刻原諒。
這樣的爸媽分得清自己的責任,知道在什么時候可以放下身份,也知道什么時候應該拿起。而吉婭她也開始學會轉換身份,換位思考。
這樣的一對爸媽和孩子他們在成長中會越加看清自身的責任,也會越加放得開彼此的手。
為自己人生做主。這件事真的說起來非常簡單,但從我看到的身邊親人、朋友們,他們有很多還受困于家庭中,就連我自己還處在泥潭中,盡管已經(jīng)開始一點點把自己拔出來,但我知道這個過程還需要很長很長。
其實我并不介意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只是自工作以后,我越加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被父母保護得太好,而今需要去經(jīng)歷更多的困難才能促成我自己的成長,促使我這顆慌亂不安的內心得到平復。
書中有句話:“人們必須懂得每個人都要擔負對這個世界的職責”。
是的,每個人都有擔負的責任,無論這份責任的大小,都需要我們獨自承受,這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之一,也是我們必須經(jīng)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