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稿
題目:被寵溺的孩子
大家好
今天我的主題是:被寵溺的孩子
我報名參加這次演講后,特意查看了一下群里的個人信息,發現咱們的這期學員中75%以上都是女性,而且又有一半以上是有孩子的,那我的主題就這樣定下來,我來說說孩子吧!有同學問了,那么多的女性,你為何不說說女性呢?在這我可以告訴你個小秘密呀,我偷偷的瞥見了咱們的一位女同學,黃老師,選的主題就是女性,而且是高貴的女性哦。我可沒有特朗普那么厲害,能夠在吵架爭奪中,戰勝女人。所以呀,我還是繞個彎吧,找找女人的第二關注點,那就是孩子!
我先來講個故事吧!
冬天的一個晚上,媽媽帶著3歲的小明去朋友家串門。回到家里后,小明突然發現一直攥在手里的一塊糖果不見了。那塊糖果是媽媽的朋友給的。發現糖果沒有了之后,小明著急地哭了起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來安慰他,并承諾第二天給他買他最喜歡的玩具。但是,小明沒有妥協,小明打著滾哭鬧,爸爸媽媽看得實在心疼,便帶上照明工具,“傾巢”出動,沿著回來的路進行“拉網式”搜尋。眼看到了午夜12時,糖果還是沒有找到,媽媽看到因絕望而死去活來的孩子,終于硬著頭皮又敲響了朋友家的門……
這個故事到這里還沒有完
小明經歷小小的失望就這樣的歇斯底里,預兆了這孩子未來災難的來臨
小明長大了,想找一個女朋友,但他看上的女孩根本看不上他。他不再打滾哭鬧,而是拿起一把刀子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醫院里,小明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他卻又開始絕食。父母哭著對他說:“你想把我們急死呀?不就是一個女孩嗎?人生的路還長著呢,好女孩多的是。”但是他恨恨地說:“我就想要她!就要她!一定要她!!”
從一塊糖果開始,小明被無休止的滿足溫柔地包圍著,直至失去了理性……
在阿德勒的個人心理學中,人的一生要面對三大問題,即社會問題、家庭問題、婚姻問題。
社會問題排在首列,只要你作為人類來到這個世界存活,你就必須要走向社會,你在社會中的適應程度高低,將會是你人生成就的一把標尺!
父母都是成人,成人有自己責任,父母們的責任是撫養孩子長大,更希望孩子有更美好的人生,但是孩子以后的路是需要他自己來走完的!
在現代的這個社會中,人類壽命越來越長,而結婚的時間是越來越晚。在你三十歲結婚,三十二歲有了寶寶,你比你的寶寶大了三十多歲!如果壽命相等的話,那你去世了,你的寶寶可是還會在這個世界上成活三十多年,這么多年你不在了,你讓你的寶寶如何存活呀!
昨天的寵溺將會成孩子今天和明天逃不脫的牢籠!
最后,我在重申一下我的觀點:我反對家長對孩子的過度寵溺,每個家庭只需要給予孩子正常的愛與撫養,每位父母你只能也只需要對孩子負責到十八歲。慢慢的人生路,靠的是他自己與社會的適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