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不管是在網絡中,還是在現實生活里,看到那些勤勞的人們在加班加點工作,便覺自己閑得罪過。我也不怎么敢回父母的家。因為他們老忙,而我卻是個偷懶的人。我抱怨他們不知道享福,還拿那些無所事事的閑人同他們對比。只到后來我才明白,一個不喜歡勞動工作的人其實不能產生任何有用的價值。適當勞動會讓人體魄強健,勞動是光榮的,工作是必須的。
? ? ? 懶惰會永無希望。這并非危言聳聽。人除非實在是勞功不得,人才會放棄勞動。我得了老年病的奶奶就是那樣。她的好幾年時光都是在她的小床上度過。床中央有個凹處,比她身體小些,是她睡出來的。她在床上躺著,她的幾個兒子輪流給她端飯。她在想什么,沒人知道,也沒人想去了解。她的身體,因為沒有能力勞動而日漸枯萎,而思想也日漸遲鈍。
? ? ? 這個時代,其實算得上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了。如果是個勤勞的人,任何時侯吃飽穿暖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好像只有極少人會感覺幸福,多數人都在抱怨工作中的不公與艱難。
? ? ? 周遭的一些人是不喜歡給別人打工的。他們認為在職場機構的周圍,里外上下,人們只不過是一枚棋子。每個人都是在被利用:總裁及其一伙被無形的強權所利用,雇員被高級職員利用。其實,有被人利用的價值還算是好事,當廢物是沒有用的。除非,你不需要任何人。那種隨興所至自由地作為,自由地給予,只怕連神仙都難以實現。
? ? ? 不愿意打工,那就做老板呀,你以為有那么容易,做做就知道了。世上沒有好賺的鈔票。尤其是在轉型時期,如今生意難做,許多老板的日子也不好過。出去看看吧,倒閉的商店、空無一人的工廠、荒草叢生的爛尾建筑,這些都說在訴說著生活的不易,錢真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 ? ? 如果你曾經在各種職場穿梭過,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套路會深有體會。越是底層,工資越低,勞動強度也越大,也更奴性。沒有人愿意成為奴性的人,只不過是因生活所逼迫。飽漢不知餓漢饑,再苦再累人們還是要用工作賺取生活。
? ? ? 著名作家杰克·倫敦說過:當一個人為工資而勞動時,他就沒有閑暇,也沒有時間閱讀、思想,甚至沒有時間生活。他不過是一部機器,注入食物和睡眠只是為了繼續工作。
? ? ? 勞動法令在許多時候只是一紙空文,人們加班加點是常態,你不干,還有許多人等在后面蜂擁而上。畢竟,僧多粥少的社會競爭也更加激烈。人們只知道富士康工廠讓一些人跳樓,卻不知道餐飲服務行業的工作時間一天都是十二個小時,一月休四天,整天得笑吟待客,心里再委屈也不能甩臉子。1987年的美國大片《華爾街》中,邁克爾·道格拉斯扮演的金融下亨蓋葛有句經典臺詞:“午餐是為窩囊廢準備的。”這句話把我嚇到了,精英們行色匆匆,爭分奪秒,連吃午餐的時間都沒有。幸好,時代終于進步,機器智能解放了許多人的勞動工作,人們有吃午餐的時間了,但也離失業不遠了。
? ? ? 卡萊爾在《勞動》一文里說:一個人盡管如何冥頑不靈,盡管忘記他的崇高使命,只要是踏踏實實,埋頭苦干,這個人便不致沒有救藥。
? ? ? 當然,我們不能為別人工作一輩子。自然法則下的淘汰機制適合每一個人。無論你如何身強力壯能力超群,若干年后會有更加優秀的人來接替你,把你扔到社會的邊緣,逼你靠邊站,除非你的技藝永遠排在金字塔的最頂端。
? ? ? 人們比較崇尚的是年青時努力勞動積聚一些財富,年紀大時能夠自由行走,自由勞動創造財富,不再受到別人的指使與呼喝。這時的人們應該是自己的真正的主人。
? ? ? 每次到各地的集市走一遭,看到那些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做買賣,心里不是沒有感觸。但產生的不是憐憫,而是慶幸,畢竟他們還能自食其力,比起那些混日子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年青人不知要強上多少倍??欣献迨欠浅U腥藚挓┑?。
? ? ? 錢不是萬能的,沒錢卻萬萬不能。努力工作好好勞動就會有錢。人生苦中作樂,活到老學到老勞動到老,一輩子難得幾回真正閑暇。只是,真的不得安閑么?也許是我們的心理壓力過大,總是認為沒有錢就沒有安全感。其實,如果看得開放得開,你完全可以朝花夕拾,偷得浮生半日閑。
? ? ? 勞動,工作,是一首歌,時而激昂,時而沉淪……如何去唱,個中滋味,只有自己心里最有體味。不要放棄勞動工作,一直到老得再也動不了,也哪兒都去不了的時候,就歌聲停止謝幕劇終,我們終將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