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花的梅花
圖:網絡(侵刪)
前段時間,有一個話題被送上了熱搜,『應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嗎?』,對于這個話題的觀點,很多人褒貶不一。
其中有一位“東郭先生6175”,發表了對這個話題的看法,他說:全職媽媽付出了就應該有報酬,也是一種獎勵激勵機制,全職媽媽在得到報酬后,不會有更多的抱怨,反之,有可能看孩子會更上心,做家務更賣力。
雖然我知道,“東郭先生”的話是為了我們女性朋友好, 但是,看到這樣的理由,無論如何都說服不了自己去贊同。什么時候全職媽媽已經到了,需要另一半給她發工資去證明是在尊重她!
想象一下,當一位全職媽媽正在做家務,希望躺在沙發的爸爸幫一下忙,這位爸爸理直氣壯的說:“我給你工資了,你拿工資就干活,帶孩子,做家務,你見過哪個領導給了員工工資還幫員工干活的?”而此時的媽媽啞口無言,只能更賣力的做家務了。
在婚姻里,夫妻二人各司其職,賺來的錢用來支付家庭的共同開支,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謂的給全職媽媽發“工資”,也不過是從一個口袋到另一個口袋的事情,在金錢這塊,丈夫更多的是應該給妻子自主權,而“工資”這個詞太刺眼了。
對“要不要給全職媽媽發工資”這個問題,《奇葩說》辯手的顏如晶的這個看法我就挺認同的,她說:“媽媽的神圣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家庭中的每個角色都在付出,要工資太商業化太冷漠。”
在我看來,能夠獲得尊重,并非是來自另一半的所謂的“工資”。而是我們自身變得越來越強大,擁有更多的變得更優秀的能力與底氣時,才會獲得更多尊重與愛護。
更多的能力與底氣,我想這大概可以從全職媽媽自己給自己發“工資”中獲得。
所以,比起『應該給全職媽媽發工資嗎?』我覺得『全職媽媽怎樣賺到工資?』這個話題,更值得我們討論。
02?如何做會賺錢的媽媽
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在創造額外收入,很多女性都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尤其是在做了媽媽后,不想做伸手黨,更不想坐吃山空。
當然,焦慮的媽媽也越來越多了,在網絡不斷的沖擊下,媽媽們甚至很苦惱為什么大家都可以賺到錢,就只有自己,每天都在迷茫,甚至有時候還有強烈的自我挫敗感。
那么,如何做會賺錢的媽媽?
如果是重回職場,又或者是有一家公司愿意雇傭你在家里上班,你就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了。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全職媽媽,被如何在家一邊賺錢以及一邊照顧家庭與孩子的教育問題困擾。
做到這樣的平衡挺難的,但是有人就做到了,她就是《會賺錢的媽媽》這本書的作者—克里絲特爾·潘恩。
兩年前,我有幸讀了這本書,如今再翻看,感覺還是充滿了能量。
《會賺錢的媽媽》這本書的主人翁克里絲特爾·潘恩是一位全職主婦,懷孕的時候,因為反應特別大,她只能在家停工待產,但是自己的老公工資收入又不高,所以她急切希望自己能賺到一份額外收入。
這和我們中國大部分家庭情況類似,目前中國家庭大都以80、90后居多,再加上現代女性的獨立思想,很多人都選擇自己帶孩子,這些家庭的財政壓力幾乎都集中在爸爸身上。
這本書的作者,克里絲特爾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苦思冥想了很多種方式,希望可以在家里賺錢兼顧照顧小孩,減輕丈夫的壓力,但是最后都以失敗告終。而最后她通過建立一個網站,專門為女性寶媽們服務而獲得了成功。
這讓我想到我的一個女性朋友的故事,她也是在孕期焦慮迷茫,對未來事業的不確定更是讓她誠惶誠恐,而后,她通過發掘自己的興趣—繪畫,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驅動方向,現在,她創業成功,還出了自己的書,在適合自己的賽道上狂奔。
發掘自身的天賦所在,利用自己的優勢去賺錢,最后實現逆風翻盤,在她們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大部分人可能沒有她們厲害,但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所在,去發掘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提高自身的賺錢能力,肯定是可以實現的。
03?“成功方程式”
《會賺錢的媽媽》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成功方程式”的概念,這個方程式的要素包括四個方面:天賦、技能、激情和知識。
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技能是可以在后天訓練中不斷打磨出來的,激情則是促使你不知疲倦投入的,知識則來自于人生各個方面的積累。
“我沒有任何興趣特長,我很平凡”,這是大部分人對自己下的定義,其實每個人都有閃光點,甚至是天賦點,只不過,沒有被挖掘出來。
克里絲特爾也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苦思冥想了很多種方式,起初,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專長,走了很多的彎路,比如建立“婚禮資源定制”網站這個點子,因為不具備這方面的優勢與技能,最后以失敗告終了。
在不斷的行動、摸索、碰壁中,她才發現自己的天賦—寫作,并且利用“成功方程式”去不斷的培養和改進,幫助自己找到了創業方向。
作者最后能成功,不僅依靠她的天賦、技能、激情和知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做的事情是她所擅長的技能型的,而不是信息型的。
什么是技能型?什么是信息型的呢?
技能型的是需要后天長時間的練習的技能,比如寫作、攝影、視頻拍攝、文案、演講、烘培等等
而信息型的技能就是朋友圈賣貨、刷單、保險代理等等。擁有技能型學習能讓我們可以產生長遠的利益,而信息型的技能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這本書明確指出:不要因為一種商業構思對別人有效,就立馬投入你的時間和金錢,投入之前,一定要確保需要付出的努力與你的天賦、技能和能力相契合。
比如朋友圈賣貨,不擅長引流和營銷只靠家人朋友帶賣,就不要去輕易去投入了。
04?行動起來,失敗并不可怕
想要做一個會賺錢的媽媽,僅僅只依靠“想”還是不夠的,即使我們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但如果只是坐在原地,也會被別人碾過。
我們在挖掘了自己的天賦所在后,要及時的、有計劃性的行動起來,即使剛開始這個事情根本不賺錢。
比如,這一周內你要聽哪些課程,需要寫多少字,看幾本書,再比如你想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你一周的主要學習、工作時間多長?
除此之外,很多的能力都需要我們持續不斷的學習,比如:
管理財務
控制消費
時間管理
精力管理
資源管理
...
在管理財務上,我們要增加多管道的收入,不管是儲蓄還是投資還是理財,總之,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在時間以及精力管理上,更為考驗全職媽媽,需要媽媽設置一定的時間參數,而不是想到什么做什么。
媽媽們可以把自己一周的目標用優先順序記錄下來,容易的先做,做完就劃掉,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還可以讓自己的目標更清晰。
網絡上流傳著一句話: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這句話完全顛覆了大家的認知:失敗是成功之母。
不管誰是誰的母,誰是誰的子,我們要知道的是,失敗并不可怕,但是墨守成規卻可能是致命的。
成功也并不是一種狀態,只有不斷的順應時勢,時刻調整自己,才能到達你理想的狀態。
05?我們還要做什么?
看過一次街頭采訪,主持人問,你覺得月入100萬,算是實現了財務自由了嗎?出乎意料,幾乎所有人給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確實如此。
這是一個消費主義的世界,拿著高薪有房有車卻依然為錢焦慮的人大有人在,人心都是貪婪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全職媽媽們,我們更多的需要思考的,可能不是要賺到多少錢,也不僅僅是達到一種怎樣的經濟狀況,而是如何安排我們今后的工作與生活,對“我想要過一種怎樣的生活”有著更為明確的認知。
人生的目的不是單單擁有快樂,而是要讓自己有價值,要富有成效,要成為有用之人,讓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
環顧當下,總有人擁有的比你擁有的更多,比如更好的產品,更好的天賦,更好的溝通以及更多的金錢。
我們要做好的就是正視金錢、擺正心態、從容的去面對一切。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