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Alexis,正在折騰找自己的27歲ISFP女孩,未婚單身。
到現在大學畢業5年,實際工作經驗4年,其中有一年在澳大利亞打工度假。現在最苦惱的是工作。自己對HR方面的工作沒有熱情,每天就像具尸體一樣。
簡直不敢想幾十年一直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將來老了一定會很后悔。墓志銘上不想寫上:“一個HR”,甚至“是一個優秀的HR”,都不能讓我有所慰藉。
HR并不是我想要做的工作。但要命的是,我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
從沒想過,會給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寫5000字的自我剖析,但如果這個人是馭爺,應該會很值得。
01
我在西南地區二線城市,2012年本科英語專業畢業,有拿到專八。學校雖然不是211,985,但是在當地和全國都算是不錯的外語院校。
雖說是ISFP,但其實覺得自己并不算特別內向。內心深處還是有很強的想要跟人溝通欲望和去探索的想法。最近在某網站上發起了“技能交換”的活動,關注和聯系我的人還挺多,很開心。就是我教別人練英文口語,相應地,對方需要教我一個他擅長的技能。也讓我能接觸到了很多生活中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學滑板,金融基礎知識,花藝,等等。
算是個比較適合我的一對一的活動,如果是在人比較多的群體,我更可能傾向把自己藏起來,去聽而不是說。但并沒有特別熱愛的事物,只是對很多事情都懷有好奇,想去嘗試。
可能是因為大學唯一的實習就是在HR部門,影響到我從畢業甚至到現在的擇業都是往HR上在靠,因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沒有想過要當英語老師,因為自己的理論并不算太扎實,而且也不知道要怎么樣把我自己知道的知識傳輸給別人。
看到現在教育行業大熱,在考慮是不是應該用自己的優勢,也就是英語去擇業。如果不是完全純粹的英語,自己也還能接受。其實工作中還是希望能多多少少用到英語。不一定是當老師,也可以是做英語培訓相關的咨詢。
但是擔心的是其實自己是為了逃避現在的工作,把從事英語教育行業當作給自己的一個借口。
也想請馭爺幫我撥開這層迷霧,看清楚自己。
02
2012年大學畢業之后進了當地的一家制造業的公司做翻譯兼助理工作。
當時作為應屆畢業生不算優秀,折騰了好久最終找到了這家不算出名的公司。因為大學期間在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實習過,所以找工作的時候都有意識地找人力資源相關方面的。進了這家公司是以管培生的身份進來的,開始自己本來也是希望留在人力資源部,但是公司高層希望進來的管培生能夠到業務部門去。
可能是因為我是英語專業,個性也比較平和,公司建議我去做一位外籍高級經理的助理。因為沒有設助理的崗位,所以我的職位名稱是XX工程師,實際上做的是翻譯的工作。這位經理算是公司高層,又是唯一的外國人,加上公司員工普遍英語差,我的最主要的工作職責就是他的日常工作的口筆譯,和會議口譯。還有被安排一些策劃年會和節目的工作。
雖然英語過了專八,但那個時候口語并不怎么樣,也是在工作中逼著自己去練,還必須得熟悉制造業的各種專業術語,慢慢地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同時也負責這位經理行政相關的工作,安排會議,去外地審查供應商等。因為他拖家帶口地來中國工作,有時候家里面有什么事情我都會幫忙去解決。每天跟著經理下車間解決問題,跟老總和公司各個部門經理員工開會。
真正是因為做這份工作,才讓我半吊子的英語口語慢慢提升了起來。
也在這個外國人身上學習對待工作的態度:做正確的事。他也會教我很多東西,做事和做人都有,我自己還常常用小本本記下他對我說的那些話。而且跟這位經理的關系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上下級,更多的時候亦師亦友,雖然一周會加三四天的班,但也做得挺開心。在現在的我看來,他依然是位完美的上司。
有萌發想離職的念頭是因為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做翻譯常常會遇到我不理解的詞匯,特別是在開公司級的會議室,其他業務部門的老大說的內容很難明白,更不要說能準確地翻譯出來,讓我本能地想逃避;
二是工作職責之一是要收集公司層級的BSC數據,常常要向所有部門要數據,還要跟公司副總匯報。副總常常就BSC上其他部門業務的數據向我提問。在那個時候的我看來自己只是一個收集數據的,每周都會被副總提問我不清楚的業務問題讓我覺得壓力大。
三是覺得做助理始終是后勤支持的工作,內心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有些專業性的技能,比如人力資源管理。
有了想離職的念頭也嘗試去找到了工作,本來已經提了離職申請了。后來因為公司老總找我聊了聊,可能是因為感覺到受到了重視吧,就自己撤銷了離職申請。
但是不久后,我大學實習時候的一個公司,也是當地著名的車企的HR找到我,說有一個HR的崗位,問我感不感興趣。大學畢業的時候其實最想進的就是這個企業,當時的自己可能因為實力不夠,沒有應聘上一直覺得很可惜。聽到這個消息還是想去嘗試,因為畢竟平臺大,感覺會對自己以后的發展有幫助,最后拿到這個公司的offer。于是在2014年4月結束了這份兩年的工作。
這份工作最大的收獲就是英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及對制造的流程有了一個全面但不算是很深入的認識,以及能夠通過這個經理的眼睛看到和了解到更多公司高層的信息,算有了點全局觀。
03
2014年5月,來到了我夢寐以求的這家企業做HR。
這家公司是合資車企,主要是把國外已有的車型在本地進行量產,所以對英文的要求比較高,我明白也是自己能夠進公司的主要原因。這家企業在當地算是比較有規模和影響力的,員工上萬人,建廠以來一直是當地的納稅大戶。
公司在HR方面在當時在做一些調整,HRBP的團隊剛組建成一年多。我沒有做過專業性的HR的工作,大學也沒有系統性的學習,一開始去的時候是在HRBP團隊的center,做一些匯報PPT,做報告和支持BP的工作。
因為上一份工作同在制造行業,又是自己一直想進的公司,一開始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有時候需要現場翻譯或者是文件翻譯的都會叫上我。然而HR的工作比上一份工作輕松很多,不怎么加班的日子讓我開始還不太適應,常常想念上一份工作。
大概過了半年,經理讓我自己負責幾個業務不太繁忙,同時也比較好說話的幾個部門。HR團隊職責分得很細,團隊有招聘,薪酬,培訓,勞動關系,OD還有就是HRBP。因此,我們更多地是跟業務部門溝通,滿足業務部門的需求。日常的工作就是跟負責部門的總監經理開會,宣貫我們每一個階段的項目,然后跟進執行。通常在啟動每一個項目之前,項目主導人都會在團隊內部給HRBP介紹和分享,明確每個任務的要求和時間節點后再由BP去向部門的管理層溝通。
在這些工作里面,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傳聲筒,沒有自己想法,連積極主動性也沒有了,就只是上司怎么說我就怎么做。團隊每個人都會負責一到兩個HR人才發展的項目,而我就只會負責團隊活動,也就是生日會,聚餐和年會中團隊的表演。
反倒是在做一些涉及創意和策劃活動時,會得到大家的肯定。因為完全沒有過HR的專業知識,本身看起來又比實際年齡小,在跟總監經理們開會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沒有底,遇到稍微強勢一點的也容易被牽著鼻子走。
做HR的情商都不會太低(打自己臉了),我的直接上級和經理都是屬于情商比較高的人。直接上級是屬于如果老板看得到的事就會做得很好,看不到的地方就比較隨意,對待下屬也是能不管的則不管倒是給了我很多自由。經理的向上管理做得特別好,大老板都被治得服服帖帖,同樣是對下屬就不太上心,但是對工作管得特別細,有比較重要的郵件用什么樣的詞,要怎么說都會把電腦拿到她座位上由她監督著寫。
看到共事的HRBP同事們,都知道怎么處理各種不同的關系,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什么樣的方式說話,去影響別人,而我總是看不到聽不出對方的深層次含義,表現得唯唯諾諾,越發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因為本身個性算是比較弱勢,又有點偏內向,工作中從來沒有跟人吵過架,就算有不開心都是自己默默憋著。甚至到后期稍微做錯一點事情,就會壓力大得偷偷地哭。雖然現在想起來工作中遇到的都不是什么舉足輕重的挫折,可在那個時候卻是足以壓垮我的稻草。
04
是在2014年底的時候知道到澳大利亞打工度假的簽證,當時是覺得挺有意思,畢竟可以用這個簽證去國外合法打工和旅游一年。
當然并沒有斬釘截鐵地就確定就要出國,因為申請簽證有名額限制,名額靠搶,同時還要考雅思,雖然自己是英語專業,但是怎么也要準備一下。更重要的是好不容易進到我想去的公司,以及即使去了澳洲之后回國的不確定性也讓我有點恐懼。
慢慢地在公司的工作不上手,同事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專業性,讓我越發想要逃避現在的環境。也向往和好奇在國外的生活,同時作為英語專業畢業生,也想去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去看一看。于是一步一步地準備澳洲打工度假簽證,終于順利地下簽了。
在這個大企業的兩年并沒有讓我學到很專業性的東西,當然也有自己主觀能動性的問題。但是在大公司的工作經驗,還是讓我學到很多工作的高度標準化和流程性的東西,和HR做得比較專業的是什么樣子。另一個好處是算是有在大企業工作過的經歷能給自己的簡歷稍微添點彩。
于是在2016年2月,辭職離開了我夢想要加入的公司,踏上了去澳洲打工度假的路。
05
從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一整年的時間都在澳洲打工度假,嚴格意義上說不算是正經的工作經驗。
因為想要滿足自己邊走邊看的需求,所以,一個人在澳洲旅居過幾個不同的城市,在華人餐廳做過咖啡師,馬場喂馬,農場摘草莓,酒店做客房清潔,悉尼國際機場做服務生。體驗在國內不可能也不會想要去做的工作。
那一年很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只要停下來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焦慮,覺得自己應該去下一個地方,因此除了在悉尼呆了有4個月,其他地方停留的時間都不長。
原本是想通過這樣的體驗能夠找到自己,一勞永逸地解決自己未來想要活成什么樣子的問題,但后來發現并沒有那么容易。但好的方面是,在這段旅途中,真正發現了自己完全不想做管理類的工作:在一家餐廳打工的時候,老板讓我給新人安排工作。那個時候心里很抗拒,一方面是覺得要去指使別人做這做那讓我難以啟齒,另一方面是自己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這一年增加了對自己的了解和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但也足夠讓我對自己的決定無悔。
從澳洲回來后沒過多久就開始找工作。
因為上一份工作做得并沒有讓我自己很滿意,因此不想做HR相關的工作。 曾經在做策劃和組織活動中有受到前同事們的肯定,于是自己也想往策劃和創意方面的工作發展。然而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投了簡歷全都石沉大海,一個多月都完全沒有任何進展。
越來越著急的我,于是又開始往HR相關的崗位找,而且在經過了上一家公司之后,老是會在找工作的時候把應聘公司的一些條件跟老東家進行對比,越找越沮喪。
今年6月,在找工作找得快絕望的時候進入了目前這家公司。
這家公司是做集裝箱船運的,2016年被總公司收購,總公司在全球排名第三。我們當地的辦公室有一千多人,表面看起來名氣大,工作環境舒適,但全都是做單證相關的后勤支持類工作。
我現在做HR方面的培訓,自己能應聘上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個崗位本身并不需要太專業的HR培訓相關的專業知識,和之前公司在當地的名氣。工作涉及培訓的部分主要是做新員工入職培訓,在入職之后聽了一次就開始給后來新入職的員工培訓了。
還有聯系外部的培訓機構為公司提供培訓,我在其中主要是做執行和培訓現場的支持,前期跟部門的溝通了解部門的需求,基本上不會需要我參與。HR經理也是直接跟部門經理溝通好了。
我的上級主管負責薪酬和培訓,但她的主要業務還是薪資,除了給我布置工作任務基本上不會管我。雖然跟她算是大學校友,但是其實內心并不想跟她工作。可能也是我自己作,總覺得別人沒有leader的樣子,在辦公室的說話的聲音也特別大。她應該也感覺到我并不是很服她,也就更不怎么管我。
我有一個很親近的堂妹現在人在菲律賓做國內的英語游學項目。因為英語是菲律賓的第二官方語言,同時消費比較低,近幾年成為了亞洲國家學習英語的集中地。她在那邊負責建國內的網站和幫國內的學員解答疑問,有點類似銷售顧問的角色。現在在國內開了第一家辦事處,但是各個方面都很不穩定(主要是學員和在國內的推廣),而且老板是韓國人,公司本身也不是很正規,據她說老板不知道怎么管理自己的資產。
她可能會在明年會國內的辦事處,我有點想加入她,但是又怕未來不穩定。
但是現在的處境是,不是我想從事的行業,也不是我想要做的工作,這里也沒有我想與之共同奮斗的人。但是內心也不確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于是每天都在不斷地冒出離職的想法和不斷地壓下自己想辭職的念頭。
一句話形容自己就是消極怠工,得過且過。
非常不喜歡現在的狀態,但不知道要怎么改變。覺得自己有很多力量和精力,但是不知道要在哪里釋放出來。
你好,Alexis:
先來看性格類型的第四維度,感知型和判斷型偏好,P/J,指的是我們的生活態度。
接觸了不少ISFP性格類型的小伙伴,我發現不少人,包括你在內,都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判斷型偏好(J)發展得不夠充分,導致計劃性不強。
不用擔心,這是ISFP的自然偏好。
與你們隨性和自由的感知型偏好(P),是一致的,但感知偏好越明顯,越會導致你們不善于計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習慣性以隨意和開放各種選擇的態度為人處世。比如之前的文章《“做事情想一出是一出,不行了再換”的28歲ISFP女孩。》和《一位斷了線的31歲ISFP風箏女孩》都是在接近30歲左右,才開始下定決心要去改變。
01
說幾個你在工作中的表現。
——不善于“計劃”自己的思路,所以,容易被別人帶著走;不善于組織自己看過的,學過的,體會過的已有儲備優勢,因此,你會覺得自己有很多力量和精力,但是不知道要在哪里釋放出來。
就像ISFP群的一位小伙伴說的一樣,“我積累了不少英語知識,但就是不知道怎么有序地把它們組織起來。其實我并不差”
判斷型偏好發展不充分,還導致你,一方面難以聚焦時間和精力,有計劃性地層層深入,思考清楚一個問題;另一方面,難以持續堅持思考一個問題。主要體現在“你不想從事人力資源工作,但又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想做什么?”
捫心自問,你有思考,且有深入且持續地思考過這些問題嗎?
職場里,通常也都是看“臉”的,它就是所謂的職業范兒,或者是商務范兒。計劃性越強的人,越有這種范兒,也越有氣場。不論是面試,談判還是日常工作交接,這種氣場臉往往決定了別人對我們的印象,并直接決定別人用什么態度對我們。
因此,以后要留意并下意識地培養聚焦和堅持的習慣。
首先,在思維層面思考重要的問題時,盯住問題,想透了了為止;其次,凡事盡可能養成計劃并事先準備的習慣,不要過于依賴臨場發揮。以此來刻意練習判斷型偏好。
相信我,性格偏好是可以通過練習得到改善的,就像你在做翻譯時,不斷與高層匯報,發展了直覺功能(全局觀)一樣。
但是,大家需要謹記,補短應該建立在充分揚長的基礎之上。即,在從事天賦異稟的職業上,再去補短才更有意義。可以設想,當ISFP把自己活得像ENTJ的時候,其生活一定是填滿了憂傷、壓抑和痛苦的。
02
人力資源,究竟是什么?
通俗地講,人力資源就是把公司現有大大小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最優化的配置,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即需要發揮“統籌、分析和規劃”才能有效勝任。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人力資源六大模塊中,除了各模塊文職和具體的執行以外,通常都需要發揮“分析和規劃”能力,而這剛好對應了ISFP的第二塊短板智能“直覺N”,而感知型偏好,又導致你們不擅長或者不喜歡做規劃。
因此,不難理解,你會覺得同事們從事的工作,有很強的專業性,覺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使你想要逃離工作環境。
甚至到了后期,稍微做錯一點事情就會壓力大到偷偷地哭。雖然現在想起來工作中遇到的,都不是什么舉足輕重的挫折,可在那個時候卻是足以壓垮我的稻草。
這是因為我們無法勝任工作,得不到滿足感和存在感,于是變得沮喪和挫敗。也因此而變得唯唯諾諾。
03
你應該做什么?
要搞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適合什么,有很多方法。比如不斷嘗試,比如冥思苦想,比如高人相助,等等。
我推崇的,最快的方法是馭爺頻道里的“馭爺職業定位5步模型”。其核心理論是,盤點出優勢、興趣愛好和天賦才能,然后選擇三者的交集部分,作為突破口,進行發力。
你目前的優勢有,專八和翻譯經驗,人力資源從業經驗,大企業工作經驗,澳洲打工度假經驗,活動組織經驗,等等。
你可以盤點出一張優勢清單。
用同樣的方法,再盤點出一張興趣愛好清單。
對于ISFP的天賦才能,最核心的部分在于,擅于敏銳地發現別人的需要(第一天賦Fi),然后用實實在在的方式(第二天賦Se),滿足別人的需求。
同時,ISFP還是享樂主義者,“玩耍”是你們生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調劑。
因此,我的建議是持續練習口語,以便保持并發揮然英語口語優勢。然后,先去旅游局拿個導游資格證。不斷學習,增強目標線路的文化底蘊,爭取換成導游證,成為國際導游。
你不是在澳洲旅行了一年嗎,建議你先嘗試著去設計,澳洲20多個國家的旅行攻略。可以先以自媒體的形式進行分享,然后給想去澳洲旅行的粉絲,提供定制個性化的旅行路線服務,里面最好有包含衣食住行的個性化路線,以及最優化的費用預算。
相信這個職業定位,能帶給你兩大職業滿足感。
一,可以滿足ISFP享樂主義者到處玩樂的性格需求;二,可以幫助別人獲得旅行樂趣,并節約費用。ISFP的Fi無法成為黑心導游,會用心為客戶考慮,定會深得客戶信任和喜歡。因此,能獲得真正的職業滿足感。
寫封家書:馭爺求助信通道
作者:馭爺
簡介:研究分享如何用興趣愛好賺錢第一人,微信公眾號:yuyeid
初衷:成就一批有錢、時間自由、眼光犀利、認知獨特、勇敢做自己、不按常理出牌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