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結束了,在我看來這是個堪比春運的全國甚至全球華人的大遷徙,我沒出去添堵,我就在家里靜靜地宅著。不是我不喜歡旅行,我是血液里都滲透著遠方的情懷,對旅行,對離開,對遠方總是有著期待與向往。而這靜靜的幾天,看著朋友圈全國乃至全球的攝影大賽,我突然在想旅行的意義,或是遠行的意義!僅僅對于我而言吧。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提到:“如果生活的要義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卻旅行,很少有別的行為能呈現這一追求過程中的熱情和矛盾。不論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達出緊張工作和辛苦謀生之外的另一種生活意義。”我們努力謀生,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旅行特別能詮釋這點意義。看著滿朋友圈的世界各地攝影大賽,我覺得大部分就是對這個意義的最好詮釋。
這真的是一個美好的年代,你可以去任何地方,曾經的各種不方便和限制在這幾年間像是瞬間變革瓦解。突然發現幾乎每個人都在旅游,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只要你想去。回想我小時候根本沒能力去旅行,那個匱乏的年代,感謝爸媽能把我養大還送我受教育已實屬不易。不過我心里一直揣著個世界夢,我像遙望星空那樣遙望著我心里的世界地圖,那么那么遙遠不可及。
至于為什么那么想出去,我想于我來說應該有這幾點吧!
旅行滿足和進一步刺激了我的好奇心,我總要看看這個世界長什么樣子吧!到現在我真的感謝我的好奇心,讓我一步步遠離自己熟悉的地方,不斷在陌生的地方,從什么都不熟悉到了解到熟悉,不同的城市面貌,不同的食物,不同的人情世故,不同的語言……
在不經意間一點點地在改變我。讓我發現更多新的東西,認識更多有趣的人,當然也有讓我覺得孤獨無助的時候。
曾經在歐洲交換游學半年時間,那時就像從籠里放出去的鳥,每天一邊上課,一邊在定機票酒店,一邊在查當地交通。那時還不像現在有這么多APP應用和地圖,半年時間跑遍了歐洲大部分國家。那時其實不知道為什么要去那么多地方。只是在回來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心大了很多,很多事情不計較不糾結了,懂得了理解和接受。
旅行讓我變得勇敢了。LonelyPlanet的創始人TonyWheeler說過:“如果你決定要出發,那么旅行中最困難的部分已經結束!恭喜你,出發吧!原來在我的每一次出發的決定中蘊含了這么多的勇氣。在他和妻子花了半年時間周游世界回到澳大利亞時,他說:“不管怎樣,在這條路上我們度過了真正幸福的時光。”旅游如此,我想人生的其他事情也一樣,當我們有勇氣去開始,并全力以赴去做一件自己投入熱情的事情,在一起都沒有準備好的條件下,有勇氣去開始,去投入,去不斷地學習,那就是最美好的時光。
旅行滋養了我,鍛煉了我的應變能力。當我第一次站在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前,我有一種亦幻亦真的感覺,好像自己在電影里一樣,后來在歐洲看了無數的博物館,美術館和那么多建筑,我只是去感受著,我沒有去深究背后的文化,故事,但這一切都在刺激改變著我。
這一切都像是靈魂的資糧,給了我許多新的視角,身體的記憶,靈魂的窗口,身份的轉變,強烈的自我改造……
旅行分配了我生命的片段,我好像從不覺得自己應該固定一生的生活所在地。曾經就幻想過這一生能在不同的國家工作與生活,我想這樣的一生應該會很有趣。那就讓旅行把我的生命做這樣短暫的假想分配。在旅行時,我就假裝我在這個城市,在這片地方工作和生活。所以,我很喜歡沒有目的地在城市中游走,去感受當地人的生活。去看當地的集市,偶遇跳蚤市場,無名的小店,吃當地人習慣的食物,晚上用當地人的方式去看一場演出,從不同的感覺去感覺我生活在這里。我這樣胡思亂想的白日夢,就像拉寬了生命橫向的維度。
不想停下腳步,讓我去看到這個世界更多的美麗吧!
依然幻想著我還能去更多的地方,每一次的遠行,回到自己的安樂窩,讓我更能感受當下擁有的快樂。就像電影《螞蟻的尖叫》中的經典臺詞:“我跨過七大海洋,攀越七大高山,走過所有河谷,穿越廣大平原,旅行世界各地,等我回到家,卻驚異發現,全世界就在我家花園那一小片葉子的露珠里。“
旅行千般好,但無須放置神壇般膜拜它的意義,及過分放大它在生活的位置。走得更遠也許是為了讓自己回來,追求所有旅行中的變化,不同的刺激,最終都是讓我回到家,回到內心那個安寧的空間。
——————————————————————
唯你度--美時美刻
Innerstars Wellness Café? 愛上生活的小確幸
走過的路不長也不短,犯過的錯不多也不少,人生旅程就像一個游樂場,我想玩的開心。
典型理工女卻有著一顆文藝心,從擰巴糾結到自然放松,不走尋常路,貌似強大的外表是撲通不安的小心臟,折騰著不滅的對生命的熱情。
分享美好生活日常,把享樂生活當成人生終極追求目標。
好好生活,好的生活,生活的好!
本文文字圖片原創,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個人轉朋友圈無須授權,轉載請聯系后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