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霞珠起源
? ? ? 赤霞珠的原名為Cabernet Sauvignon,實際上,讓它揚名和走向世界的源頭不是別人,正是法國的波爾多,直到現在這里還是最經典和最有代表性的赤霞珠種植區。
赤霞珠是波爾多紅葡萄酒,特別是波爾多左岸地區紅葡萄酒的靈魂,著名的波爾多五大頂級酒莊都以赤霞珠為主要品種釀制紅酒。
? ? ?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紅葡萄品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的歷史并不是特別悠久。
它與梅洛(Merlot)一起堪稱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泛的兩種深色葡萄品種,二者的種植面積不相上下。
? ? ? 赤霞珠的起源一直以來是一個謎,1996年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葡萄種植與釀造學部門(UC Davis Department of Viticulture and Enology)的卡羅爾·梅雷迪斯博士(Dr. Carole Meredith)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DNA分型發現了赤霞珠的真正起源。
研究結果顯示,赤霞珠正是由品麗珠(Cabernet Franc)和波爾多(Bordeaux)白葡萄品種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在17世紀時通過自然雜交形成。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赤霞珠的香氣與其父母本如此相似,也解釋了為什么品麗珠在文獻記錄中出現的時間比赤霞珠更早。
? ? ? 在葡萄酒文獻中,并沒有關于赤霞珠的早期記載,該品種直到18世紀末才開始在波爾多的葡萄園里嶄露頭角。
木桐酒莊(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曾經的主人—布萊·凱特男爵(Baron Hector Brane)和鄰居阿曼德·達馬邑(Armand d’Armailhacq)對赤霞珠在梅多克(Medoc)的普及起到了重大作用。
品種特征
? ? ? 赤霞珠標志性的特征是顆粒較小,葡萄籽與葡萄肉之比較高(約為1/12),皮厚,顏色呈深藍色。
赤霞珠的葡萄籽多,因而釀制的葡萄酒單寧含量豐富,又因其皮厚,所釀制的葡萄酒顏色深濃,在眾多盲品中,這成為了辨別赤霞珠葡萄酒的典型特點。
此外,赤霞珠不易腐爛。與其他種植廣泛的葡萄品種相比,赤霞珠最大的特點在于其酚類物質含量豐富。因此,它釀制出的葡萄酒顏色深濃,可進行長時間的浸漬,具有巨大的陳年潛力。
赤霞珠的發芽和成熟都較晚,通常比在波爾多經常與之混釀的梅洛和品麗珠晚1到2周。由于赤霞珠成熟得較慢,相比西拉(Syrah)等葡萄品種,其對采摘時間的要求并不高。
但是該品種在氣候涼爽的地區不能完全成熟,尤其是在塔斯馬里亞(Tasmania)或新西蘭這樣的地方,赤霞珠的能量很容易被轉移到葉片中,遮擋葡萄果實所需的陽光,對果實的生長十分有害,但通過樹冠管理能夠避免這種情況。
即便是在氣候溫和的波爾多地區,突如其來的冷空氣也會對赤霞珠的開花產生影響,不期而遇的降雨會對赤霞珠的成熟產生影響。未完全成熟的赤霞珠嘗起來口感怪異,與品麗珠、未成熟的賽美蓉和長相思的口感如出一轍。
赤霞珠易染上白粉病以及侵害葡萄藤的葡萄頂枯病和excoriose病,白粉病很容易控制,但后兩者的控制就并非易事。當然若能用心栽培,疾病還是可以避免的。
典型的香氣
? ? ? ? 黑加侖---黑醋栗---黑櫻桃---青椒---薄荷---煙熏---香草---咖啡---雪松等橡木帶來的風味---陳年之后還會有菌菇類---干樹葉---動物皮毛和礦物的香氣
主要種植區域
? ? ? 法國、美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智利、南非、新西蘭、東歐、俄羅斯、中國。
? ? ? 目前,赤霞珠在法國及新舊世界的其他眾多產區均有種植,在梅多克、佩薩克-雷奧良(Pessac-Leognan)、納帕(Napa Valley)、索諾瑪(Sonoma)、圣克魯斯山(Santa Cruz Mountains)、保格利(Bolgheri)、庫納瓦拉(Coonawarra)、瑪格利特河(Margaret River)及佩內德斯(Penedes)的部分地區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
在這些地區,它總是與當地傳統的葡萄品種混釀,同時也經常被用來釀制正宗的單一品種葡萄酒。
幾個世紀以來,赤霞珠葡萄酒一直呈現出獨特而豐富的法國橡木味。
赤霞珠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其豐富的果香,而在于其瓶陳數年后發展出來的風味物質。即使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赤霞珠所釀制的葡萄酒依然品質不俗,這也是赤霞珠種植如此廣泛的原因之一。
赤霞珠在法國
? ? ? 在法國,赤霞珠的種植面積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到2000年,該品種的種植面積為53,400公頃(約132,000英畝),其中60%種植在吉倫特省(Gironde)。
赤霞珠的大本營位于吉倫特河的左岸,它在梅多克及格拉夫(Graves)的列級名莊里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那里的葡萄園里到處布滿了排水性能好的礫石,為赤霞珠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通常,在梅多克和格拉夫地區,赤霞珠的種植比例為75%,其余為梅洛、品麗珠和味而多(Petit Verdot)等。
在這些地區,赤霞珠葡萄酒通常會在新的法國小橡木桶中陳釀,成本昂貴,因此售價并不低。
如:拉圖(Chateau Latour)和木桐(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這兩個波雅克(Pauillac)一級名莊享譽世界,均以大面積種植赤霞珠而著稱,大約每四株葡萄中就有三株是赤霞珠,兩個酒莊出產的赤霞珠葡萄酒特點各不相同,但都可長期陳年。
在其起源地波爾多,赤霞珠總是與其他葡萄混釀,赤霞珠葡萄酒通常具有黑醋栗和青椒的風味,不過,它真正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明顯的結構,能忠實地反映各年份特點、釀酒和熟成技術特別是當地的風土特色。
在葡萄酒釀造中,混釀是一種明智的做法。果肉豐富、果香濃郁而又早熟的梅洛和口感強勁的赤霞珠是天作之合,味而多能為赤霞珠增加特別的香料味,品麗珠則能在某種程度上使赤霞珠倍增芬芳。
赤霞珠在法國西南的許多地區也有種植 ,在該地區,赤霞珠常用于釀制紅葡萄酒,有時也用來釀制桃紅葡萄酒,但并非主要的葡萄品種。
只在貝爾熱拉克(Bergerac)及比澤(Buzet)地區,赤霞珠才是重要的葡萄品種。在更具國際風格的葡萄酒中,赤霞珠的作用也不小,如赤霞珠可使加亞克(Gaillac)和弗龍(Veron)地區的內格瑞特(Negrette)葡萄酒、貝亞恩(Bearn)和馬德蘭(Madiran)地區的丹娜(Tannat)葡萄酒更具結構感。
20世紀80年代,赤霞珠在朗格多克-露喜龍(Languedoc-Roussillon)地區的種植面積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到1997年為止,其種植的總面積達到了12,000多公頃。
不過在這一氣候干燥的地區,赤霞珠的表現自然不能與西拉同日而語。到2000年為止,該地區的赤霞珠種植面積為13,000公頃,而西拉的種植面積則為30,000公頃。
在朗格多克-露喜龍地區,赤霞珠經常需要灌溉,釀成的葡萄酒通常具有草本植物的味道,豐富度不夠。
在法國南部,赤霞珠與西拉及其他羅訥河谷(Rhone Valley)的葡萄品種混釀表現較成功,但產量較少。
據2000年的統計顯示,在南羅訥河谷地區,赤霞珠的種植面積和西拉旗鼓相當;在普羅旺斯(Provence)的瓦爾區(Coteaux Varois),赤霞珠的種植面積比西拉多1,700公頃。
盧瓦爾(Loire)地區是赤霞珠在法國的另外一個陣地,在該地區,品麗珠更加普遍,因為該品種更容易成熟,但是赤霞珠慢慢地在這里扎下了根。
赤霞珠的性格
? ? ? 世界上高品質的紅葡萄酒不少都是使用赤霞珠來釀的,它是晚熟品種,皮厚而黑,果粒小,果皮和果汁比例比別的葡萄都高,所以它能釀造出顏色深、濃郁、單寧重的紅葡萄酒。
這類酒通常有著青椒和黑色漿果(如黑加、李子、黑櫻桃、桑果等)的香氣,如果在新的木桶中陳年,一般會有煙熏、香草、胡椒的香氣,如果是陳年的老酒還會有菌菇類、森林里的干樹葉、動物皮毛、礦物的香氣。
舊世界(指的是歐洲傳統的產酒國)和新世界(主要指美國、澳大利亞、智利、中國、阿根廷等釀造葡萄酒歷史不長的國家)的葡萄酒風是不一樣的,赤霞珠特別明顯。
相對而言,一般新世界所處的地帶氣候較為溫暖,而舊世界(以法國為主)比較溫和,講得俗一點可以用人脫衣的方式來形容酒的風格。
舊世界的酒如同脫衣女郎一般,是一件件脫給你看的,比如波爾多名莊的紅酒,打開后立刻喝會覺味道不是很甘美,一杯酒最起碼要用一個小時來喝完,每過十來分鐘它就有不同的香氣和味道,大約一個小時后風味完全開放,才是酒最美妙的時候。
而新世界赤霞珠的風格仿佛人脫光了站在你面前,讓你一覽無余感到驚艷,隨后就覺得沒有多大意思。
新世界的酒打開后基本上馬上就開放,果香撲鼻而來,也容易散掉,一般的酒放不到十分種,好的酒能放到半個小時,果香似乎就都散掉了。
當然這里指的是大體概念,新世界有的產區的酒也比較像舊世界。
舊世界以赤霞珠為主要品種的紅酒,好的產在波爾多,這個地方氣候比較溫和,沒有太熱的天氣,但是采光很足(在夏天,這里的太陽要到晚上十點鐘左右才開始下),葡萄是慢悠悠地成熟的。
如果陽光好,陰天少,收獲季節不下雨,可以講這是好年份,否則就差,而年份的好差使價格幅度變動很大,這也是為什么年份對波爾多酒如此重要。
而在新世界,氣候一般相差不是很大,所以相對而言,年份的差別并沒有波爾多那般重。
赤霞珠葡萄酒
? ? ? 由赤霞珠釀造的葡萄酒,受葡萄采收時果實成熟度影響很大,當果實未完美成熟,會顯現更明顯的青椒以及植物性氣味,相反,果實成熟完美,甚至是過熟狀態,那么釀造的酒就會呈現出黑醋果醬氣息,口感似果醬。
老井酒莊的經典釀品 :狼堡葡萄酒使用 30%赤霞珠混釀。
何哥說酒就到這里 ,更多精彩下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