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指導學生比賽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一位大二的學生問了我一個出人意料而且對我來說又很刁鉆的問題,他的問題是這樣的:在忽略大學專業的背景下,如果在大學期間只學一項必備的技能,那這個技能會是什么?要怎么學?
這個問題問的真的好,反正我讀大學的時候肯定是想不出這種問題的。但這個問題也確實難,就以我目前的認知水平肯定是答不出一個普遍正確且通用的答案,所以當場就沒有給出具體的回答。但既是問題又是問我,那也只能試著從目前擁有的認知給出我的思考。
能夠立足社會的技能實在太多了,若說是學習,這肯定沒錯,學習本身就是學生的天職,強大的學習能力也必定是日后工作所必須的。當然這里的學習就是指狹義上學習本專業知識,但畢竟大學有這么多學科,每個專業每個學科都在培養各自專業的學習能力,所以學習正確但又不普遍適用,而且現在有太多學生畢業之后從事的工作并非是本專業的。
要說考證,也確有其事,現在考證風席卷各大高校,很多學校都鼓勵學生為日后工作的敲門磚多多考證。考證現象也因此在高校中蔓延開來,成為學生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四六級,教師證,計算機證書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但證書多一定意味著能力強嗎?對此我也并不認同,最多只能說是考試能力強。
再說健身,貌似也是,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怎么可能擁有高質量的生活,健康的身體的確是必須第一位,不夠總覺得要說健康也是太過敷衍。
然后興趣,好像也對,不論以后是否想靠興趣生活,培養一個自己長期堅持的自然是很好的。但這個回答興趣似乎也不夠具體,畢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興趣肯定要有但也不至于必備。
或者投資,絕對認同投資應該是我們人生必備的一項技能,投資是我們要終身學習的第二專業,投資思維是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但問題就是作為剛入門的我,肯定也是給不出什么好的建議。
思來想去,最后我確定的答案是培養演講和溝通的能力。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演講要學會把自己的觀點清晰的表達出來,溝通是要學會與人正確的交流。演講是輸出,沒有持續的輸入就不可能有輸出,而輸入就是一種主動的學習能力。溝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那就得有很強的語言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
因此,這是一個能說服我的選項,那對于一名大二學生,如何給出具體可以實行的行動以培養演講和溝通的能力呢?對此我想試著從目標回溯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假如他現在已經擁有很強的演講和溝通的技能,那他曾經必定有多次成功發言的經歷。那要想能有成功發言的經歷,那之前也肯定要有多次上臺發言的機會,所以如何能夠擁有上臺發言的機會?
我想有兩個場景,一種是那些顯而易見的場合,如演講比賽、主持人大賽等。但畢竟比賽不常有,鍛煉又不可少,所以需要第二種場景,即那些需要發言的場合,如班級學委、如社團干部。
對于第一種場合,要做的很簡單,每次有這種比賽時就果斷的報名參加,盡最大的努力鍛煉自己上臺的能力。而對于第二種場合,那需要主動去爭取這樣的機會,比如下次主動參與班委競選,其實競選本身就是一種鍛煉,此外成為班委會擁有更多組織活動和發言的機會。
最后,整理一下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思路。大學期間一定要培養的一項技能是演講和溝通的能力。為了培養這種能力,目前有三個可以提高的途徑,一是平時多留心有演講和主持比賽的活動;二是積極承擔社團俱樂部的各種活動和比賽;三是參與下次班委競選。
對于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