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影響力》一書,學習的內容都是圍繞“社會認同”的,學習了“社會認同”的定義和影響,以及如何消弭社會認同帶給我們的壓力。
1.我們一起來看看,什么是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原理認為,當人們在一種信息模糊的情境中做判斷時,會根據在場其他人的行為或意見行事。
簡單說,就是在一個模糊情境中,我們在不確定信息時,多數時候會不自覺的觀察和模仿別人的行為,以避免出錯、尷尬的狀況,努力讓自己融入社會集體中,這就是社會認同的自動響應模式。
事實上,在這種模糊情景中,每個人都不確定信息,不知道準確的信息是什么,而且會自主的認為只有自己不知道準確信息,而別人都是知道的,這就叫做多元無知。
舉個例子,當人們看到有一個老人倒在馬路邊,表情很痛苦,從他身邊經過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上前去詢問老人情況,或者撥打電話幫助老人,當你從那里經過時,你會觀察周圍的人都若無其事的看一眼就走過去了,你不確定這個老人是什么情況,你認為別人知道他怎么了,所以沒有去幫助,會自動的認為這個老人沒什么事,不需要幫助,也會像別人一樣走過去,其實大家都不知道老人怎么了,但是就因為這種多元無知,社會認同,都沒有去幫助。還有一個原因是,大家都會想到,如果老人真有什么事,這么多人看到,大家都有責任,但是攤到每個人身上的責任就會很小,這叫做責任擴散,這也是導致人越多,越沒有人施以援手的重要原因。
所以,當我們遇到了某種不確定的緊急情況,或者需要緊急援助時,最佳策略就是減少不確定性,讓周圍人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并明確自己的責任。
2、那么觸發社會認同的自動響應模式的機關在哪呢?
模糊情境是觸發社會認同的開關,多元無知和責任擴散導致我們不愿意向別人施予幫助。
3、社會認同提供給我們一個避風港,我們融入群體,并且在群體中規避了個人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但我們仍需要認清的真理是:多數并不代表正義、也并不代表正確。有時候我們需要向大多數人說不,需要學會如何同社會認同說拒絕。
社會認同具有巨大的威力,我們若是想要擺脫社會認同施加給我們的壓力,就需要消除認知的不確定性。
然后我們應樹立一個認知觀念——當我們不確定到底發生了什么時,別人同樣也不知道。所以,我們不妨自己獨立地思考判斷,并采取相應的行動。
4.如何拒絕社會認同影響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但做起來又很難:我們需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保持冷靜的思考,識別那些偽造的社會證據,在事物表象之后找到真相,多保持一份警惕感,就能很好地保護我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