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來,總感覺一種悶悶的感覺,那種悶悶的感覺有的時候會生發出一種猛烈的力量,這股子力量又生發出一種急躁的情緒。這種急躁讓自己看不到孩子們生命本有的真實,看到的是
春生之氣,在身體里明顯生發,但若任由,那就會身體里亂竄,成就的是一股無名之火氣了。
眼睛的充血讓我不得不正視自己的身體,還有自己的行事。我分明看到自己面對一切的焦躁情緒,甚至有時候面對周遭有一份“惡狠狠”的敵意和氣急敗壞。哦,不對了,不對了,不該如此的呀。我開始尋覓,晨起站樁,一點點在找回。
偶爾的課堂仿若是我內心可以循跡的指引。是的,還得是作文課,批閱孩子們“我的樂園”讓我仿佛內心某種東西在蘇醒一般,讀著那些個溫暖的文字、生動的描述,仿若世界的美好在我眼前一般。我深深感受到來自于能量的回饋,那些曾經的耕耘,在此刻以文字的形式給予我一種內心的滋養。
于是,備課起來,梳理孩子的問題和生發點,一堂心儀的課就這樣呈現出來,一節課的備課,生生上了兩節課。酣暢淋漓,我又看到了孩子們那自主自覺的思考、自然而然的舞動,最后的改作文環節更是如此。
從那節課開始,有些孩子喜歡跟我逗趣聊起天來。柯釩拿著書問我“鄭重地”什么意思,那一刻,我懂得孩子的那顆真誠的心,然后小心呵護,在課堂中講了起來,那一刻沒有高下,只有溫柔以待。
哦,輕輕地對之前所有的對立,所有怨懟,所有的強人所難,所有的自以為是,說一句深深的抱歉。
感恩這樣的課堂給予我的那份珍貴的滋養。
因為如此,期待的這節課,仿佛一掃開學來的郁悶情緒。想著上學期末給孩子們點對點指導作文收到的成效,想這學期來,將一部分精力放在這些孩子身上,以為家庭中對于孩子一些做事品質上的不同,導致這些孩子看待事物的觀察視角不夠細膩,思維也不容易深入,那么在語音轉文字過程中,不斷打磨的過程,我參與和陪伴是有必要的。只是在“凡是有交待”這件事上,我真切體會到了,其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跟自己站在同一的認知里看待,那么,將這一切納入其中,給世界一份深深的包容。這份包容是允許不理解,讓這份理解合理存在著,然后與內心自己的“這份不理解”和解,然后這部分就不會成為自己內心的一個疙瘩,化不開,無法療愈。帶著這份平和,看向孩子的作為時,就不會那么急,好的,老師知道了,下一次記住可以嗎?這很重要,這是為人之教養所在哦。
在那份付出里,收回不到一種深情的反饋時,其實是有一份淡淡的不情愿的。后來呢,義無反顧做就好了,那種感覺其實很贊的。然后,我會看到這樣的一對一的陪伴中,我會找到“如實如是”的原因所在。這份真相里,從一開始的急躁,到后來的反思,再后來愿意沉下心來,去找到一種可以有為的方式去陪伴吧。那些眼眸里閃動著的緊張、擔憂,甚至是那種深深的不安里,我何以安放?當我拒絕,我焦急時,那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呢?其實是一種深深的拒絕,將他推向了自己的對立的境遇的,那時候的小小的他們內心是何等的惶恐,而這份惶恐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是我造成的嗎?好像不是,那么這重要嗎?我可以做很多很多,讓小小的靈魂被溫暖與光明照耀。
原來哦,是那一份巨大的負能量喚醒了我深層的無能為力?或者是激發了我對自己的無助呢?還是我那時與之深深同頻了,以至于我無法與這樣的一種存在待在一起呢?如果我都無法,那么小小的他呢?抱抱他。每個人面對的人生課題里,都有一份無明的困頓,面對如此,如鏡照見,不被深深裹挾,原來是如此不易的。但,成為光明的存在,亦是不易的。抱一抱可愛的孩子們,我知道此次旅行,你們都是我可愛的同伴,那么我們一起歡快玩耍,放輕松,游戲自在吧。
在一對一的講評中,我會發現來自于孩子自身的盲區,那是我以為的家長會手把手教會孩子的,但有些家長就是無法意識到如此細膩的細節,那我就教起來。也會發現有的孩子就是在課堂中對于課堂講解內容無法真正消化吸收,對于課堂講解中他無法真正做到理解并如實做到,那么耐心一點,再細細告訴他一遍,不評判,不指責,向著一份有為的積極行動方向里行動。原來,自己不自覺陷入了一種“怨”的情緒里不自知,哪怕這種情緒淡淡的不容易察覺哦。
我深深體會到了“當我們以一種負面與世界連接”時,其實傷害最深的是我們自己。那份細膩的感受里,一定有一種淡淡的情緒糾纏著,讓我們無法掙脫,在里面“錯綜復雜”。道在心頭啊,那個要做,
就是要做的舉動里,藏著上天的厚愛,去做,去行動,就會遇到屬于自己的答案,那份答案里就是“不居”的智慧。
作文講評課結束后,第二單元的作文課備課期間,參考了讀本的卷三,于是生發的作業:自己批注式審題,讀懂題目的要求,然后就自己的理解,以老師審閱的視角閱讀讀本中八篇范文的任意三篇,提出自己的看法。課堂上,講評中生發的作文結構中包括“外觀、功能”的詳略結構的構思,還有包括文章語言風格與課文《琥珀》《納米技術在我們身邊》的勾聯,還有說明方法的舉例子在《納米技術在我們身邊》這篇課文中的三種視角,包括功能羅列、原理基礎上的功能簡介,還有特點基礎上的功能簡介等,變幻不同方式的舉例子讓說明更豐富,也更容易理解。
最后,借由討論評價八篇范文的過程中,我們一起生發對于這篇“奇思妙想”的感情生發的點,那就是想象里面其實藏著一份“奇妙”的立意點。韋如說,這篇文章里寫的都是污染的負面內容,奇思妙想的重點在想象的奇妙。是的喲,孩子多么棒。
下午的整本書閱讀課那么充實,我想將中國文人的風骨一點點傳遞給孩子們,那天聽到一位博主談到《古文觀止》其實是有一點難度的,推薦了東方小故事。索性,在整本書的課堂中放了三個故事:計俸還金、磨杵成針、孟母斷杼,故事淺淺的,讀懂里面的深意不容易,孩子七嘴八舌討論著。最近知道一個孩子在家里對媽媽發脾氣,我對著他談到了“何為孝順”,那位呂相國跪著聽母親對他的訓斥。最近請假旅游的小朋友,我對著她說到:孟母為何對一年歸家的孟子斷機杼呢?其實里面都有一種優秀品質的深意,不是不好,但生活里還有比玩樂更值得追求的,心頭要知道。
凡事有交待。這是林曦老師在美育課中談到的一點,我很受益,就當下的工作而言,我也是如此貫徹。我認為這是一種珍貴的為事原則。回看當下的教育,這點被忽略,甚至底線的作業都成了一種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如此風氣之下,作業完不成演繹成了一種“師生之間的對峙”。不該如此,明明這樣就不對啊,那是什么出了問題呢?價值觀吧。當把“凡事有交待”作為一種為事準則時,孩子面對自己的事情就會有一種“主人”的承擔意識,在這種承擔里就會有一種完成,完不成自然交待清楚。不是懲罰,害怕,然后在反復中不斷地糾結,總是如此。我想這是一種基于理念的一種突破吧,不在現象中打轉,從理念中轉變。慢慢來,告訴他們知道,到每個孩子做到,我愿意給他們功成的時間,一個學期,一年,或者直到畢業。我想,這是我想給他們的珍貴的禮物吧。愿我的孩子們能接得住這份老師三十幾年領悟的為事之道。
想跑步了,買了自己可心的沖鋒衣,買了跑鞋。與先生吃了烤魚,心滿意足,還買了一件自己未來春天可以長穿的假兩件,又是心滿意足。回家很晚,先生說往里走一走看有沒有車位,心頭想起來那位師姐,去植物店想著如果沒有車位就去辦事,有車位就去喜歡的植物店逛一逛,可就是那么恰巧一個車位騰出來,她覺得,那一刻被宇宙療愈。是呀,與天地同在,我們每一刻其實都被宇宙深情呵護,只是這樣的體悟需要我們何等的境界呢?那是諸相,也是非相。非相的世界里,我們永葆一種“合一”的美滿。想著這一切,分明一個車位離家樓口最近的一個地方,那么閃耀地存在著,哈哈哈哈,那一刻,我也分明感受到了宇宙對我的小小關愛,那么真切。是的,就是這樣,我明明一直被溫柔以待。
周一早跑了一起來,聽著老師的課,一路跑到了學校,加完了班。回來路上趕了集,買了愛吃的油條,坐公交回家。回到家,約了叔叔調理身體,回到家一桌子飯菜,感覺吃一點點,那是靜靜春節給我的小小的饅頭,不知道是那位可心的人兒做的,十足的面香味,好知足,就那么一點點,心里就滿了,肚子也滿了。原來,減肥就是如此,精神與身體同步,精神世界的滿足,肚子的滿足也就不多了。而精神的滿足就是在這樣的細微里,我想在老師所謂的“事山”和“事海”之間有一個小小的縫隙,而這個縫隙里面有著巨大的天地,我們可以小小的滿足,那里就是我們理想的生活吧,那份理想里面沒有宏達,也沒有一種完備的具足等著我們,就是此刻,就是我自己,我獨異于人,貴石母。哇,酣暢。終于打開了2024年的正確開啟方式。
樓下的玉蘭花已經開了,春萌動,水氣上升,木生發,與天氣交融。那么,生發起來,讓自己小宇宙與天地合其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