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朝想必我們大家第一印象就會想到李世民,畢竟對于唐朝來說,李世民就是其代表人物,而李世民也是整個唐朝歷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但是還有句話叫做虎父無犬子,其實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同樣是雄才大略。
李淵的祖上曾經就是開國皇帝,而到了南北朝時期,李淵的祖父曾經效力西魏和北周兩個朝代,北周的時候,李淵祖父被封了唐國公,而李淵的父親也是承襲了祖上的榮耀,接替李淵的祖父成為唐國公,而李淵等到父親去世之后,再次承襲了唐國公,而李淵成為唐國公的時候,才僅僅七歲大小,年少的李淵坐上唐國公之位,而就這樣一直延續到了隋朝開國。
隋朝的開國皇帝是楊堅,楊堅也同樣發跡于北周,北周氣數已盡之后,末代皇帝北周靜帝讓位給楊堅,楊堅也就在北周的基礎之上,建立了隋朝,定都大興,當時的大興可不是今天的大興安嶺,而是仍然是長安,只不過換了個名字。
這里就有點意思了,南北朝時期的北朝,西魏和北周兩個朝代,都定都在了陜西的長安,唯獨隋朝將長安改成了大興,難道是楊堅是有所避諱,所以才選擇將長安改成大興?
而更有意思的是,等到李淵奪權稱帝之后,李淵再次將稱謂改回了長安,李淵這莫非是念舊?還是因為李淵認為長安這個名字代表著龍脈皇氣?這個就未曾可知了。
楊堅建國之后,李淵自然不能繼續安穩做他的唐國公,畢竟朝代都換了,楊堅必定是要給他找點事情做的,所以楊堅給李淵安排的第一個活,就是千牛備身的職務,這個職務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因為這是一個皇帝身邊的職務,是皇帝的眼前人。
而如果是一般人,是絕不可能撈到這樣的一個職務的,那么李淵是怎么撈到的呢?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李淵唐國公的前身,另外則是因為李淵和楊堅有點沾親帶故的關系,李淵算得上是半個皇親國戚,所以李淵才獲得了這樣一個職務。
千牛備身畢竟是皇帝的眼前人,李淵因此十分的受楊堅的器重,但是奈何楊堅沒能活多久,就遽然長逝了,緊接著踩著楊堅去世的腳后跟,隋煬帝楊廣就上位了,而這個時候,李淵已經坐到了多個州刺史的位置上,而楊廣上位之后,李淵也是再次被用起來,先是被封了郡守,其后不久就被楊廣拉到征討高句麗的隊列中來,可以說自從楊廣繼位之后,李淵就一直沒得閑。
而繼位之后的楊廣,卻是越來越昏庸了,搞得民間有一些民不聊生,所以民間逐漸出現了一些反隋的聲音,楊廣就把李淵調了過去,想讓李淵去鎮壓和消滅這些聲音,但是奈何事與愿違,出了楊廣掌控范圍的李淵,卻是像撒了歡的野馬,和民間一些人打的火熱,而楊廣聽說了這件事,心里就不痛快了,對李淵也就生出了不滿,而面對楊廣的多疑,李淵為了保命,只能選擇利用“自污”這種手段來丑化自己,從而降低楊廣對于自己的猜忌。
所以我們從這里能夠看的出來,李世民愛交朋友,廣交豪杰的愛好哪里來的?實際上就是李淵遺傳的,而能夠忍耐為常人不可為之事的本領哪里來的?毫無疑問,還是從李淵身上學來的,所以事實上,李世民就是李淵的一個翻版,只不過李世民要比李淵更狠。
不過父子兩人,都做的極為出色的一點就是能夠忍耐,忍常人所不能忍,身在隋朝朝堂之上的李淵盡可能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但是對于上戰場這件事,李淵卻是從不推拒,也是借助這一點,李淵才再次在楊廣的心中建立起微弱的信任。
而李淵付出的代價就是成為了隋朝的工具人,農民起義李淵去平叛,外敵入侵李淵去阻擋,這些事情,沒有一件不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事情,哪一件都有生命危險。
而在殫精竭慮的蟄伏了許久之后,李淵終于等到了一個時機,李淵被外派太原,遠離了隋朝的權利中心,這或許就是李淵多年深耕的結果,而出了朝堂的李淵,則是徹底的放飛自我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李淵開始對于隋煬帝楊廣的命令陽奉陰違,在接受楊廣命令平定叛亂的同時,李淵開始偷偷的招降部分起義軍,不斷的積累自己的實力,直到發動起義的那一天的到來。
大業十三年,一個火星點燃了李淵反隋的炸藥桶,這一年的二月份,李淵還沒想好反不反的時候,李淵的下屬直接反了,甚至勾結突厥人,而楊廣聽聞這件事勃然大怒,就要抓李淵問罪,這種情況下李淵不反也得反了,所以李淵借口阻止突厥人,開始更加快速的擴張軍隊,而氣候已成的李淵在處理完南下的突厥人之后,徹底的打出了反隋的旗號。
而隋朝的腐朽程度,也是讓人意外,大業十三年七月,李淵正式開始反隋,同一年的十一月初,李淵就打進了大興城,也就是長安城,并且擁立了新的傀儡皇帝隋恭帝,而當時逍遙在外隋煬帝,在不久之后就被手下殺掉了。
而面對臣強主弱的情況,隋恭帝也沒能活多久,一年之后小皇帝隋恭帝就被李淵廢掉,降為國公并且被幽禁起來,再隔一年武德二年的時候,這位小皇帝就死了,關于其死法,歷史上說法眾多,有說是病死的,也有說是被害死的,但是其具體怎么死的,誰在意呢?
唐朝建立之后,李淵成為了開國皇帝,但是整個大唐天下,一片蕭索的景象,但是就是這種情況下,天下仍然是群雄割據,其后理所應當的發動戰爭,對內李淵和自己的三個兒子一起打了七年,對外打突厥又打了兩年,轉眼之間就到了武德九年。
而這九年之間,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沖突含而不發,互有勝負,而這一切最終在武德九年春夏交接之際結束,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門之變,李淵幾個兒子最終死的剩下李世民一個,李世民只能是太子。
而踩著玄武門之變的腳后跟,李淵被自己的兒子逼著退位,李淵的九年皇帝生涯,徹底結束了,李淵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整個封建王朝中最憋屈的開國皇帝,而退位以后的李淵,選擇霸占太極宮,太極宮說來應該是李世民的地盤,但是卻被李淵占據了,并且是死占著不放,仔細想想,這或許是李淵這個唐朝開國皇帝最后的倔強了,那為何李淵成了唐朝最憋屈的皇帝?沒其他原因,只因為李世民比他還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