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電影下來,忽而特別落寞,看完了《北京遇上西雅圖2》,覺得片子有些矯情,有些刻意,而曾幾何時,自己還偏愛在電影院看文藝的小電影,轉眼間已經活成一個很接地氣的樣子。
周末亦或是假期,總喜歡一個人宅在家,讓肉體放松精神麻木,這樣就可以免去很多胡思亂想的時間。五一小長假,提前定了電影票,準備跟過去的懶散一告而別。晨起準備一人食的早餐,面包配沙拉火腿,外加一杯熱騰騰的紅茶,覺得整個生活也突然間明媚了起來。下午收拾屋子洗澡,臨出門時刻意畫了美美的妝,女為悅己者容,而自己只不過是為了赴自己的約會;在電影院中一對對情侶中間異常尷尬,于是電影散場時飛也般的逃離躲避;廣場上很多跳廣場舞的大媽,異常歡快輕松,而站在人群中的我卻依舊是孤獨與寂寞,只想趕快回家,只有在出租屋里才會有熟悉的感覺,覺得踏實且心安,即使依舊寂寞。心情不好時我總喜歡大吃大喝,占據精神轉移注意力;而當這些都不起作用時,我習慣一個人出去跑步,讓肌肉酸痛頭腦充血,酣暢淋漓的發泄,再容不下其他的心思時才停下腳步。
我從從未出過家門到一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城市里生活,只是因為這是我一直以來的愿望,想要獨立生活的愿望。這個想法應該是我23,24歲時萌生的,只是我原本就是個很執拗的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死腦筋,所以即便到現在這個本應該談婚論嫁的年齡我仍然一心想要去實現。等到機會終于來臨時,我想都沒想就立馬抓住了,卻不想我的年齡馬上就要步入大齡女青年的行列當中。閨蜜結婚的結婚,生小孩的生小孩,談戀愛的談戀愛,只有我一人死撐著做一枚追求夢想的單身狗,做一個獨立自由的單身狗。只是自己真的太過于好強,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從不訴說自己的辛酸與苦澀,無論生活的好壞連朋友圈都不發一條,只是覺得不想得到別人的同情憐憫或是羨慕。各自有各自的選擇,選擇決定了生活,自己走的路,你無從抱怨,只有死撐下去。而死撐下去也不一定多么悲壯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是這么過來的。而未來可能依舊是如此,也不會比現在的自己太好或者是太壞。
無意間看到前男友的微博,求婚的現場,一大束玫瑰,還有一群好友的祝福;那些動人的情話,原本可能是屬于我的,只可惜沒有那個福氣。自己談的幾場戀愛均是愛到了極致,最后曲終人散,也痛到了極致。而現在的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被愛的滋味如何。看著大街上霓虹燈下情侶來來往往,而自己才剛剛加完班餓著肚子準備回家做飯,也許會有羨慕的成分,更多的卻是害怕,不懂得如何跟陌生人接觸相處,從認識熟悉到一點點了解,好難也好累,與其刻意,不如就隨意一些,順其自然。自己與自己相處,總好過與不合適自己的陌生人相處。只是這個年齡再加上自己的性格,圈子只會越來越窄,接觸的人也會越來越少,少到每天都是固定的那些人。很怕自己單到最后,朋友們孩子都遍地跑了,自己還是一個人。不知道那個時候自己會是活的越來越強大,強大到活成了一整支軍隊,還是越來越敏感,被他人的閑言碎語所擊垮。如果是后者,在國內實在撐不下去時,就學好外語出國定居,在一個開明友善可以無限包容的地方生活,同時要賺足錢足夠一個人盡情揮霍,在心情不好時可以買一個包包安慰自己,而不是在雞毛蒜皮的瑣事里消耗自己的生活。
最近剛開始看熱播的《歡樂頌》,一口氣連看好幾集,講的在上海,一個樓層里居住的幾個不同背景的女生的故事。看了幾集覺得很真實很有共鳴,雖然是剛剛來到上海,就已經感受到了這里的氣息,物價房價不斷上漲,生活成本與壓力與日俱增,在這里切切實實能夠體會到劇里每個角色的心情,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每個人都想活成里面金字塔頂端占據資源制高點的安迪和曲筱綃,但偏偏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豐厚的家庭背景也沒有過人的個人能力,可能也比不上關雎爾的家庭可以拖關系安排工作,大多數人也就是樊勝美,或是就只是不切實際抱有天真幻想的邱瑩瑩,一切只能靠自己,想要什么就要自己擼起袖子干的女漢子。生活總是這么的無奈,年輕時遇人不淑,撞的頭破血流,直到活成了樊勝美那樣,懂得愛情與婚姻的不同,明白婚姻不過是一場變相的等價交換,最后活成了剩女。30歲的時候,雖然膚白貌美接地氣,但依舊沒錢沒房沒愛情,還要跟兩個小朋友一起分擔房租,想想都是怪可憐的一件事。生活總是在給人希望的同時又生生的還回一個巴掌,讓人又驚又喜;還喜歡和我們開大把的玩笑,最后潦草收尾。最后的我們不是跟現實妥協,要么就是死磕到底。生活遠沒有電視劇那么有頭有尾的完美,往往都是虎頭蛇尾。
來上海后,養了半個月的花謝了,養了將近一個月的兔子在某個下班回來的晚上死掉了。那一晚外面還在下雨,我從兔籠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紙箱里帶到樓下埋了。屋里好不容易才建起來的生機,現在突然回到了原點。難過了幾個晚上,不過生活還要繼續。
馬上要到自己的生日了,第一次在異鄉過的一次生日,也許僅僅只有爸媽的祝福,沒有禮物也不知道和誰慶祝,但活的越久內心越發強大,一個人過生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買一個蛋糕再點一支蠟燭,最后祝自己26歲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