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轉載微信公眾號“碼匠人生”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dvShzfJyvFoq5WxER9VROQ
2020年7月7日上午8點35分,王明健在廣東韶關逝世,享年87歲。
王明健,中國原子彈煉鈾之父。
一生盡瘁,國士無雙!
[video(video-WAhbzWid-1595852013717)(type-tencent)(url-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3112je60fn)(image-http://puui.qpic.cn/vpic/0/q3112je60fn.png/0)(title-#熱點速看#7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功臣王明健逝世 享年87歲)]
巨星隕落
他是曾和錢三強、宋任窮、袁成隆、劉西堯等人一起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而工作的原子彈功臣。
在科學家不及娛樂明星關注量的現實中,可能王明健的信息不夠他應有的分量,但他的逝去,令很多人為之沉痛!
周恩來總理給王明健的邀請函、親手贈送的鋼筆
筆者與王明健的小女兒王琴是微信好友,7月7日驚聞王老去世消息,就立即去看王琴的朋友圈,得到證實。
人民日報等眾多媒體為王明健——這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功臣的逝世發文哀悼和追憶。
朋友圈也滿是對王老的悼念。
筆者回想到一個月前,還看到王琴朋友圈中:……住院的老父親要穿65式軍裝……住院的老父親用軍用水杯和軍用水壺裝水喝……女兒為過生日的老父親表演節目,給老父親敬軍禮,老父親也給女兒回了一個軍禮……時隔一月,不到一個月時間,老父親仙逝,身著軍裝,胸懷忠魂,在離“八一”建軍節還有25天的時候……
“黨交給我的任務,必須完成!”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彈技術!大國之盾,驚天巨響,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打碎了某些國際列強的核威脅。
而這一成功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王明健。
王明健,1933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1956年畢業于長沙中南礦冶學院,后曾為基建工程兵25支隊的高級工程師,在他的工作生涯中,經歷了“工改兵”和“兵改工”,但同事和戰友都不知道他過去的工作經歷,這是因為他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有著密切的關系!
1956年,王明健即將從長沙中南礦冶學院畢業,一天,系里突然通知王明健去校長辦公室,辦公室里,兩名沒有透露姓名和職務的軍人對他說:組織上要選派你去從事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你接觸到的所有一切不能跟任何人透露,包括父母,也不能告訴他們你在哪兒。隨后,王明健被帶到湖南新組建的309隊工作,從此與原子能研究結緣。1957年又經錢三強推薦被派到北京跟隨蘇聯專家學習核工業知識。
王明健與同學在校門前的合影
為了搞原子彈,中央專門成立了第二機械工業部,簡稱二機部(后改為核工業部、中核集團),宋任窮任部長。
原子彈的主要原理是重核裂變的鏈式反應,而放射性元素鈾是核裂變的原料,是稀有金屬,相當昂貴,價值是黃金的幾百倍。制造原子彈的主要原料是濃縮鈾,盡管當時我國已經探明了較為豐富的鈾礦資源,但是如何從中提煉出濃縮鈾是面臨的一個關鍵難題。為了這個關鍵的難題,毛澤東主席曾與時任原地質部部長、中科院副院長李四光專門進行了探討。
1958年,正在蘇聯專家組學習的王明健接到中國02單位(即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簡稱二機部,后改為核工業部、中核集團)的秘密會議通知。
在此次秘密會議上,時任二機部部長宋任窮傳達了毛主席的指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要提前爆炸,不依靠蘇聯。宋任窮接著又告知,廣東翁源已發現了鈾礦,國家急需兩噸二氧化鈾做實驗,要在半年內建成一個廠,并生產出成品來。王明健明白,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他們重如泰山的任務。相關領導期待地望向王明健,王明健站起來表態說:完不成任務,我絕不回北京見首長!
話是說出口了,但面臨的實際情況是,因為技術原因,我國的鈾礦生產基礎是一窮二白,沒有正規的鈾礦和處理鈾礦石的工廠,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能否提前試驗爆炸,首要任務便是要按期研制出兩噸二氧化鈾,這就需要先研煉出夠質夠量的重鈾酸銨。盡管任務艱巨,但王明健沒有絲毫退意:“黨交給我的任務,必須完成!”
1957年10月王明健(第三排左五)同蘇聯專家工作組全體人員在北京合影,1958年6月從蘇聯專家組被秘密抽調到北京參加二機部秘密會議,然后“消失”,負責秘密研煉重鈾酸銨(又稱"黃餅",是濃縮鈾生產中的一種重要的中間產品,加熱至260℃會分解出三氧化鈾,經還原反應成二氧化鈾)。
首創中國煉鈾技術
國家二機部決定在廣東翁源縣下莊秘密建立309大隊水冶廠,任命王明健為廠長兼技術負責人,要求半年內研煉出原子彈所需的二氧化鈾的原料重鈾酸銨。
制造第一顆原子彈急需兩噸二氧化鈾作原料,然而一般的天然鈾礦石,能作為原子彈原料的成分只有千分之幾,要從礦石里把這千分之幾的鈾提取出來,需要大量的防腐蝕材料,面對當時國內薄弱的工業基礎,王明健只有改變鈾礦的提取方法,才有可能完成中央交辦的任務。
他絞盡腦汁苦思冥想:“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給礦石‘洗澡’呢!把礦石搞成黃豆這樣大小,堆在一個大甕里,用稀硫酸洗它,它就沒有化學平衡了,不斷地在吐故納新。”王明健的這套從鈾礦石中提煉鈾的方法就是“簡易煉鈾法”,后來又被人們稱為“土法煉鈾”。事實證明,這也是當時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按照王明健的設計,1958年8月下莊水冶廠正式投入工作,這便是全國第一家自主創辦的煉鈾廠。
在王明健的帶領下,工人們日夜奮戰,終于在半年內完成了中央交辦的任務。而后,又經過兩年半的苦戰,下莊水冶廠生產了71.3噸的重鈾酸銨,占當時全國土法煉鈾的總量的67%,時任二機部部長劉杰評價說:“有了這一批重鈾酸銨,為進一步的生產核燃料,為提前能夠準時地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具有重要意義。”
王明健與煉鈾工人合照
為國家舍小我
為了完成黨的任務,王明健舍小家,將自身安危都置之度外。因為工作性質要求行程絕對保密,1956年動身前往北京之前,王明健回老家待了三天,不想從此與父母一別成永訣。
1958年底,家中發來電報說奶奶病危,但那時正是科研生產緊張時期,在家與國的艱難抉擇之間,王明健毅然選擇了后者。“我沒辦法回去,我面對的是國家大事。”王明健說。第二封電報發來時,奶奶已經去世,王明健對著電報磕了一個頭,又投入到工作中。“我從小是奶奶養大的,可直到她過世,都還不知道我在外面干什么!”這成了王明健多年來的憾事!不僅他奶奶不知,他父母兄弟姐妹們都不知,直到2019年7月8日央視《國家記憶——軍魂永駐》講述王明健,家鄉親人看電視才得知他是搞原子彈的。
[video(video-GG2JoUAN-1595852389932)(type-tencent)(url-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3113ukekeh)(image-http://puui.qpic.cn/vpic/0/s3113ukekeh.png/0)(title-深痛告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功臣王明健逝世)]
“忠孝不能兩全”,說到這里王老聲音哽了一下,英雄未必真無情!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此后,下莊309大隊11分隊的隊員們也撤離了下莊各赴前程。而因為下莊要籌辦更大的鈾水冶廠,王明健選擇了留下,放棄了回北京的機會。從1964年一直到1995年,王明健一直在下莊默默為中國的核工業繼續奮斗,不求名不求利,一心只想為國家做貢獻。
長年殫精竭慮和操勞,也損害了王明健的健康,落下一些病根。王明健的小女兒王琴曾經告訴過筆者,王老從中年起就患有胃病。的確,每當看到王明健的視頻和照片,顯而易見,他身體消瘦得令人擔心。
王明健在工作中,還曾險象環生,經歷了四次工傷。1959年8月,在試驗中,他兩次經歷了含有核輻射的爆炸,身上多處被燒傷,死里逃生。七十年代廠房出事故受傷。八十年代從坑口廠房回總部路上汽車翻下山溝摔斷顴骨鎖骨和幾條肋骨腰骨。此后他身上貼的膏藥沒有間斷過。但王明健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他的信念始終如一的堅定:“我這一生,能為中國人民最需要,最輝煌的事業做出貢獻,我覺得太有意義了。”
“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書
“我沒有任何要求“
王明健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提前爆炸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但幾十年來,王明健對自己作出的貢獻閉口不談。直到2014年慶祝原子彈爆炸50周年,國家“兩彈一星”辦公室找到王明健,問他還有什么要求時,王明健揮揮手:“我沒有任何要求,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我無上光榮!”
1995年退休后,王明健居住在韶關市西郊一個不起眼的小區,潛心于科研,即使在住院期間,都在病床上展開研究。他始終懷有一顆對國家的赤誠之心,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作貢獻。
2018年8月25日攝于核工業419醫院
王明健說:“不要為自己活著,人為自己活著很渺小,人生最美好的是當你停止生存時,還能以你的發明創造為人類服務。”
王老關注和保存的新能源資料
王老的女兒王琴發的微信朋友圈,講述了王老在生命的最后幾天,還在支撐著病弱的身體,連夜整理論文,直到人昏迷不醒。這位可歌可泣的老科學家,他是真的做到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用生命默默地、又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什么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揭秘英雄深藏的功名
2017年3月,原基建工程兵退伍老兵、現兼任深圳拓荒史研究會副秘書長聶進良老總同大型文獻紀錄片《我們是光榮的基建工程兵》負責人率領攝制組,前去看望和采訪了一直隱藏身份居住在廣東韶關市家中的王老前輩。見到原部隊的人,王老十分高興,盡管年歲已大,仍是興致很高,與前來的戰友談到原子彈往事,談性更濃。
王老給聶進良講解一份當年的絕密資料(現已解密)
這一次探望和采訪中,大家深深為王老的事跡和精神所感動,原子彈功臣隱姓埋名半個多世紀,是時候應該讓人們了解和銘記住他了!2018年9月21日,《我們是光榮的基建工程兵》攝制組負責人王增州、聶進良特意聯系了央視4套《國家記憶》攝制組李銘晗導演,再次前去廣東韶關采訪王明健功臣,并于2019年7月8日央視“國家記憶”播出了《軍魂永駐—基建工程兵》(上集),講述了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25支隊高級工程師王明健的傳奇故事。
國家記憶
經過這兩次采訪,王老的事跡逐漸得以披露,隨后,韶關電視臺、廣州電視臺、廣東衛視、王老家鄉的湖北日報、湖北衛視、襄陽電視臺、南漳縣電視臺,以及江蘇的一家電視臺等絡繹不絕前去采訪這位土法煉鈾第一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功臣、核燃料專家——王明健。
2019年廣東衛視慶祝新中國成立70年節目中的王明健
就這樣,原子彈功臣王明健做了半個多世紀的無名英雄,一直到他的晚年,人們才知道有這樣一位做出驚天功績之人!筆者近日在寫本文過程之中,多次在網上搜尋資料和騰訊視頻,發現關于王老的資料和視頻上傳時間幾乎都是在這兩年,其中大部分更是在他去世后人們上傳的!英雄生前做了驚天動地事業卻閉口不宣半世紀,在身后贏得大眾矚目和敬仰!
不應埋沒的歷史
歷史不斷遠去,但是良知和責任告訴我們,英雄的歷史不應埋沒于時光的塵煙。在看望和采訪中,王老拿出珍藏的寶貴資料給來訪者講解,與戰友和記者合影留念,王老希望他的研究成果能夠繼續得以發揮作用。聶進良是當時帶領大家前去看望和采訪王老的原基建工程兵戰友之一,他是一位有心人,拍攝和保存了許多有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圖片和資料(他的朋友圈還轉載了各媒體幾乎所有關于王老的紀念文章,《碼匠人生》的本篇文章也是他促成)——
王明健榮獲的勛章
兩彈一艇人物譜
1959年周恩來總理給王明健的請柬
周總理在宴會上贈送給王明健的鋼筆
1959年11月左二王明健、左四物理學家王承書、左五兵器專家吳運鐸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門前合影。
1961年聶榮臻元帥給王明健的邀請函
1960年中央直屬機密函(特急件)
1961年中國科學院給王明健的機密信函
1975年的解放軍報
湖北日報報道這位從湖北走出的科學家
南方日報對王明健的報道
《學楷模 頌功臣》
書刊中介紹王明健
王老從年輕到老年的照片
80年代中后期兵改工時,王明健在鈾礦工廠廠房講解設備流程工藝。照片左一是王明健,左二是國家工業部部長蔣心雄、右三是741礦礦長陳繼敏,右二是廣東省礦冶局局長崔鋒、右一是745礦礦長。
王老從年輕到老年的照片
王明健在家中
王老與前來看望的戰友、記者合影
王明健父女與前來看望的戰友、記者合影
右一為王老的小女兒王琴
王老和聶進良
王老父女與聶進良合影
王老和記者
王老家中沙發上方墻上照片,是全國群英大會代表(第一屆全國勞模)合影,第二排左起第16位是王明健(兩位女同志左邊),這張照片掛在王老家中墻上幾十年。這之后王明健又榮獲第二屆全國勞模稱號。
華國鋒主席,葉劍英副主席,鄧小平副主席,李先念副主席,汪東興副主席等中央領導接見基建工程兵先進代表會議的代表。這張照片也是掛在王老家中墻上幾十年。
余秋里、王震、谷牧接見出席基建工程兵代表會議的代表。這一張照片也是一直掛在王老家中墻上
王老為聶進良題字
王明健,他用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軀,撐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燃料研究與生產重任,他用一生的智慧譜寫了一曲為國奉獻的凱歌,他隱姓埋名半個多世紀,驚天功績卻閃耀于中華大地,他是國之重士、民族英雄,他是一座屹立于天地之間的豐碑!
王明健生平
王明健,1933年6月生,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人,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國家級勞模,發明了從礦石中提取重鈾酸銨的方法,辦起了中國第一家水冶廠,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解決了原料問題,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功臣。
1955年,王明健畢業于中南礦冶學院;1957年3月至1958年6月在北京專家組學習,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在北京第三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任黨支部書記,1961年5月至1964年4月在北京第五研究所任萃取組組長,期間發明了"簡易煉鈾法""受控萃取法"以及中性有機化合物對陰離子萃取劑協同效應等,解決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原料問題,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提前爆炸做出了巨大貢獻,并于1959年出席全國群英代表大會,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1964年4月至1995年5月在741礦、00251部隊工作,先后任202廠廠長、708廠技術組組長、高級工程師等職,期間1977年11月出席全國基建工程兵工作會議,被授予基建工程兵先進生產者稱號(兩次榮獲全國勞模稱號)。
2020年7月7日上午,王明健在廣東逝世,享年87歲。
(《生平》中王明健出生年月系王明健家人特提供)
說明: 本文形成中參考了一些文獻資料,文中大部分圖片和視頻由聶進良提供, 本文在《碼匠人生》推出前經過王明健的女兒王琴女士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