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明朝最會作死的人,要數(shù)朱棣的次子朱高熙了,愣是將自己從皇位候選人之一,作成了叛臣、囚犯,甚至死的都那么有花樣。
朱棣的繼承人有兩個,其一長子朱高熾,是個體弱多病的大胖子;其二次子朱高熙,在靖難之役多次救了朱棣的命,朱棣夸他是“此兒類我”,曾想讓他接班。
朱高熙是個自命不凡的人,由于沒能跟文官搞好關系,再加上明目張膽地陷害朱高熾,被朱棣貶到了山東樂安。等到朱高熾死后,他又埋下伏兵截殺太子朱瞻基,但朱瞻基早已繞道來到北京登基了。
在錯失了這樣兩次奪位機會后,朱瞻基很沒面子。于是就在侄子朱瞻基即位不久,他就等不及要叛亂了。
宣德元年,朱高熙派心腹枚青到北京,準備暗地聯(lián)絡大臣張輔造反,這是這步棋他走錯了,張輔二話沒說,就把枚青扭送到朱瞻基面前。
同朱高熾一樣,朱瞻基也很仁慈,盡管朱高熙預謀造反,朱瞻基還是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好好反省。沒想到,中央使者侯泰來到朱高熙府上,受到的卻是侮辱性的待遇。
據(jù)說,朱高熙面南而坐,還強詞奪理,說他在靖難時立了大功,深受朱棣喜愛,可是朱棣聽信讒言,分封他到安樂府這個鬼地方。朱高熾當皇帝后,對他封官賞賜,不過是想收買他。現(xiàn)在這個不懂事的侄子,竟然用皇上的權威壓制他。
朱高熙還讓侯泰去觀賞他的軍事演習,并對侯泰說,僅憑參加軍演的部隊,他就可以橫行天下。
最后,他讓侯泰轉告朱瞻基,如果把煽動朱瞻基的人綁了送給他,他愿意同朱瞻基和談??梢钥闯?,這里的和談,不是一般的和談,而是讓朱瞻基讓位。
朝臣聽說朱高熙如此猖狂,勃然大怒,紛紛奏請征討。
宣德元年八月,朱瞻基親征朱高熙,行軍十天就到了朱高熙家門口安樂城。朱高熙的消息很不準確,見到朱瞻基之前,他一直認為征討主帥是薛祿,看到中央軍隊皇帝親征鼓舞的斗志昂揚后,朱高熙就膽怯了,連發(fā)命令的聲音都是顫抖的。首領膽小如鼠,兵將們見了之后,連抵抗的勇氣都沒了。
見敵軍毫無斗志,只是懼于朱高熙的淫威才不得不守城,朱瞻基也不想多殺無辜,就調(diào)動神機營、火銃隊和弓箭隊進攻,守城軍士被嚇壞了,紛紛逃離崗位。
緊接著朱瞻基玩心理戰(zhàn),高低敵軍,此次征討只是為懲罰朱高熙,其他人員及時醒悟,棄暗投明,不會追究。毫無斗志的叛軍聽了后,甚至想造朱高熙的反,尤其是朱高熙的近衛(wèi)兵,時時都伸手捏著刀,恨不得一刀砍了朱高熙。
眼見軍隊就要內(nèi)亂了,朱高熙不知怎么想的,突然派人出城告訴朱瞻基,他愿意投降。條件是給他一晚上時間,他要向跟隨他一生的妻兒告別。能夠和平解決問題最好,朱瞻基就答應了。
第二天凌晨,朱高熙就像打開城門投降,突然,叛軍大將王斌一把拉住朱高熙,他告訴朱高熙,作為軍人,戰(zhàn)死光榮,投降可恥。朱高熙突然豪氣大震,表示寧可戰(zhàn)死,絕不投降。
召集叛軍,朱高熙往高處一站,發(fā)表了一通誓與安樂城共存亡的豪言壯語。本來毫無斗志,甚至想殺了朱高熙去領賞的士兵們聽了這一番演說后,也激情澎湃,士氣高漲。
兩軍對峙,就要喊打的時候,叛軍突然發(fā)現(xiàn),朱高熙不見了。主將不見,叛軍很驚慌,四處尋找,找來找去,整個安樂城都翻遍了,就差沒掘地三尺,還是沒見朱高熙。叛軍將領死都想不到,發(fā)表完演說后,朱高熙不知怎么想的,偷偷溜出城,向朝廷軍投降去了。
在造反這出鬧劇里,朱高熙連主角都不是,壓根兒就是一個逗人的丑角。還在行軍途中,朱瞻基就算定了,朱高熙不敢攻城,一定會死守安樂城,等中央軍攻打。關鍵問題是,朱高熙只有那么一點人馬,怎么對抗朝廷幾十萬大軍?朱高熙不僅坐以待斃,甚至打都沒打就投降了,真是一個十足的小丑。與他老爹朱棣相比,差遠了。
按照慣例,為了體現(xiàn)皇帝的權威,朱高熙投降后,中央要派一個口才非常好的人大罵他一頓。朱瞻基是一個很懂文藝的青年,也有修養(yǎng),他就將這個看似簡單,實際是一個嚴峻考驗的任務交給了一個叫于謙的人。
有皇帝撐腰,于謙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口才,視昔日位高權重的朱高熙如無物,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罵的朱高熙直發(fā)抖。于謙罵的有條有理,邏輯性很強,嗓門又亮。朱高熙經(jīng)受不住摧殘,耷拉著腦袋,直接趴到在地。
被大罵了一頓后,朱高熙就在西安門的牢房里過安安穩(wěn)穩(wěn)的生活。雖然有點不自由,總比被殺頭好。朱瞻基像他父親一樣厚道,沒采納大臣誅殺朱高熙的建議。
閑著沒事干的一天,朱瞻基思念叔叔,就到西安門去看望。兩人見面后,不知道朱高熙突然發(fā)什么毛病,猝然玩了一個勾腳,把朱瞻基重重地摔了一下,皇帝被暗算,還摔倒了,多丟人。為了給朱高熙一個小小的懲罰,也算是警告,朱瞻基命人找來一口三百余斤的大銅缸,將朱高熙罩住。
也許朱高熙覺得大牢里生活太無聊了,不弄出一點好笑的事來不行,被大缸罩住后,他竟然使出全身力氣,將缸給頂起來了。不僅如此,撐著大缸的朱高熙很有精神,東撞撞,西碰碰,最后甚至轉起圓圈來了。
看著朱高熙撐起大缸搖搖晃晃的時候,朱瞻基有點想笑。等到朱高熙越轉越起勁,朱瞻基再也忍不住。他命人抱來干柴,外加一大堆煤炭,在一堆燃燒的炭火中,朱高熙的一生就此結束。
如果朱高熙不挑戰(zhàn)皇帝的權威,他不會死那么早,他不僅喜歡挑戰(zhàn)權威,而且喜歡在權威面前扮演小丑,他的造反只是一出鬧劇,除了逗人笑,別無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