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周琳正在忙工作,angela和jane沒事嘮嗑。看到周琳每周五忙碌地安排手頭工作的身影,angela酸酸的跟jane說:“他們這些外地人一到周五就走掉了,辦公室里總是咱們這些本地人堅守陣地,我覺得咱們也應該跟領導建議下,反正也沒什么工作,周五下午干脆改成值班制算了,要不然咱們好吃虧啊!”jane附和到:“是啊,的確可以建議下.......”
??????? 周琳聽了,心里一愣。心里無名火升起,但是礙于多年職場生存經驗,沒有說話,但是心里卻是翻江倒海:自己離家三小時,不能每天回家與夫兒團聚。作為單位的業務骨干,每周加班加點,像個陀螺一樣高效運轉,就是為了周五能提前回家與家人團聚。angele小職員一枚,平時不顯山不漏水,工作做好做壞憑心情,對受不了她”控制“的人總是很苛刻。且不說她那里來的自信覺得每個人都得無條件將就他,憑什么不反思反思自己經常因為各種事情請假,每年光請假的總小時數絕不少于周琳每周五提回家看走的時間。angela不說有的人上班都找不到人,不說有的人就算平時上班不努力周五也照常提前走,憑什么就盯著周琳這點兒事兒放不下。領導是個學歷不高、小氣而且控制欲很強的人,但好在大局觀還是有的。? 但是到底領導會怎么處理,她心里也沒底。因為平時領導辦事偶爾有那么點磨嘰,自己又是個急性子,難免得罪。
??????? 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且看周琳的上司如何處理這件事情。
??????? 方案一:領導得知這樣的建議后,把周琳叫過來訓斥一頓,一是發泄自己平時因為周琳工作或為人處世上的小錯誤給她穿小鞋,二是對周琳做一個警告“要明白誰才是這里的老大,你需要討好的又是誰,不要恃才傲物”。如果領導果真這么處理,以周琳的不甘吃“軟柿子”虧的心理,務必會有一些較叛逆的行為。比如搜集資料向上級告發angela經常請假,領導一碗水端不平搞內部小山頭。最后的結局可能是領導被上級批評協調工作沒做好,angela請假不像以前那樣方便了,周琳呢不像以前那樣好好工作了,勢必影響部門業績和領導業績。
??????? 方案二:領導站在部門的大局著想,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說angela:周琳小孩和家人有需要她請假的時候,她堅持工作,無奈只能用周五提前走來補償。而angela雖然周五值班,但平時請假時不光是自己還有同部門的同事都在用多干一點工作的實際行動來支持她,這樣看來,并沒有誰吃了比別人更多虧。
?????? 方案一看似公平,實則三輸。一個部門之間,團結合作比什么都重要,特別是要把業務骨干凝聚到部門的核心利益上。angela這顆“老鼠屎”實則用自己的小氣、自私攪亂原本表面正常運轉的那一鍋粥,自己沒有爭取到自己想要的公平,反而損害了部門核心利益。
?????? 方案二看似不公,實則是領導的協調能力非常優秀,她心里明白,部門的業績要靠大家團結一致向前沖,既要讓業務骨干沒有后顧之憂甩起膀子好好干,也不能讓其他人因情緒問題而拖整個部門的后腿。
????? "劣幣驅逐良幣”是經濟學中一個古老的原理,它說的是鑄幣流通時代,在銀和金同為本位貨幣的情況下,一國要為金幣和銀幣之間規定價值比率,并按照這一比率無限制地自由買賣金銀,金幣和銀幣可以同時流通。由于金和銀本身的價值是變動的,這種金屬貨幣本身價值的變動與兩者兌換比率相對保持不變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使復本位制無法實現。比如說當金和銀的兌換比率是1:15,當銀由于銀的開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價值降低時,人們就按上述比率用銀兌換金,將其貯藏,最后使銀充斥于貨幣流通,排斥了金。如果相反即銀的價值上升而金的價值降低,人們就會用金按上述比例兌換銀,將銀貯藏,流通中就只會是金幣。這就是說,實際價值較高的“良幣”漸漸為人們所貯存離開流通市場,使得實際價值較低的“劣幣”充斥市場。這一現象最早被英國的財政大臣格雷欣(1533-1603)所發現,故稱之為“格雷欣現象”。
??????? 在本文的小故事中,周琳代表的就是部門中的良幣之一,angela代表的則是劣幣之一,領導的價值觀由良幣還是劣幣主導則左右了部門未來的走向。領導的價值觀引導了整個部門的價值觀,如果任由angela酸溜溜的行為給本部門和同事的利益帶來損害,那就是劣幣驅逐良幣;而如果權衡利弊,協調好這件事,則整個價值觀體系就是良幣主導,也就是“金本位制”。
??????? 現代社會中劣幣驅逐良幣的故事很多,但歷史上因劣幣驅逐良幣而破壞朝綱最終誤國的事兒也實在不少。就拿明朝魏忠賢的事兒來說吧。
??????? 魏忠賢本是明熹宗的貼身太監,皇帝沉迷當一個木匠,把批奏折的任務交給了他,由此開啟了魏忠賢權力的巔峰時期。由于缺乏起碼的文化素養、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僅憑木匠皇帝的無條件信任就把持朝政的他,被正統的士大夫階層所唾棄。然而朝廷中的小人卻看到了契機,那些小人無底線的卑躬屈膝、阿諛奉承,對于一個從小不受關注的小農魏忠賢來說簡直如飲甘霖。就算東林黨人排擠、唾棄他,皇帝仍然選擇為他撐腰。就這樣,朝中一大批見風使舵之人齊齊聚集在這位太監之首身旁,他們開始了對東林黨人的彈劾、排擠、鎮壓之路。舉朝之中,皆是魏黨之人,義士不再有。這個時期,是明朝國運衰敗尤為迅速的一個時期,為后來明末的農民起義和滿清入關埋下伏筆。雖朱由儉一心一意想救大明于危難,尤未能也。但令人大快人心的是,在朱由儉登基后兩個月有了大動作,將魏氏攆去鳳陽為先帝守陵,在路途中,魏氏自殺。后來,他的尸身又被從墓穴中挖出處凌遲之刑,并在他的家鄉梟首示眾。至此,這顆奇大無比的劣幣終于淡出歷史,不禁令人唏噓。在本例中,皇帝的價值觀直接主導了政治的走向,朱由校這個劣幣價值導向的皇帝滋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朱由檢這個良幣價值導向的皇帝終于開始把政治拉回表面正確的軌道(只可惜他也無力回天了)。
??????? 世上的價值觀總是相對正能量的,相信“劣幣驅逐良幣”只是局部的、小范圍、短時間內發生的,這也是明天還有希望幸福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