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去做一份我之前從沒有接觸過的工作,每天都與能力比自己強的同事工作,一開始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在摸索,每次稍微做出一點東西后都要同事給我去返工;跟合作方溝通時,對方總覺得對牛彈琴,覺得我好像做了很多工作,但都沒有做到重點;每次項目推進,要開會集思廣益提想法,自己對新項目總感覺陌生,生怕自己說錯什么,多是默不作聲。剛剛開始工作的三個月,幾乎都是每天 22 點之后才回宿舍。
多年前,由于種種原因,自己獨立負責一個項目,直到項目即將上線的前一天,老板問我要項目預覽,看完后跟我說,你這個做得不對,今天晚上我們加加班,我們一起完成它。于是,當天晚上我和老板、一個新同事開始加班,加班前,老板先總體講述了他對這個項目的想法、項目分工和具體做法,另一個同事頻頻點頭,我卻好像只聽懂了一點點。會后大家馬上開始干活,我想提問,當時氣氛就有點小緊張,如果提問了似乎會阻礙工作的進度,于是自己似懂非懂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始做,兩三個小時之后,老板說看看大家進度吧,拿到我的成果之后,老板雙手一叉,眉頭一皺,頭輕輕一抬,短暫吸一口氣,緩緩呼出,搖了搖了頭,說,我現在已經習得性無助,不知道做什么好了……這一天,我們加班到凌晨四點。
多年前,總喜歡參加社交聚會,因為在那可以聽到大量意見領袖對各種議題的侃侃而談,小到生活建議、科幻小說、時間管理、產品設計等,大到職業建議、行業前景、國家宏觀、未來趨勢等。每次聽完后都覺得擊中了自己,甚至還要拿出筆記本出來記,每次回去的感受往往是不枉此行,下次還得去。當然,自己也會不禁感嘆:他們是如何做到知識如此廣博,見地如此深刻的呢?看來自己的積累還未到,需要多向前輩取經。直至有一天,自己實在對某個議題感興趣,翻開了一本書,饒有興致地讀下去,竟發現他們說過內容竟然與書中內容幾無二致。
多年前,與老板吃飯,聊到發展前景,老板跟我挺熟,也實話實說,你看比你早來的小姑娘,雖然人家才剛剛畢業,但她的能力就是比你強,她做的事情就是比你踏實,想東西就是比你全面,我可以放心地將整個團隊交她去管理,工資當然也是比你高的。你呢,雖然已經工作四五年了,不是說沒有工作經驗,但總讓我感覺你還不能獨當一面,工作本身的技能可能夠了,自己一個人做事情也還行,但每當你與其他人一起工作,你與其他的差距就很明顯,為什么呢?你要想想。半年之后,我決心開始主題學習團隊管理知識,翻開一本又一本書,某天看到深夜,忽然拍起大腿,如果當初我早點看到這本書……
多年前,我常看很多博客主(對應現在的公眾號)更新文章,覺得他們知識淵博、文筆優美,曾經將他們的很多博客文章都復制到 txt,收藏閱讀。當時我羨慕他們可以面對各種熱點,他們總可以信手沾來,談笑風生,說出自己的態度與看法,三觀正,價值高,他們還經常發起各種行動宣言,號召參讀者一起參與。那段時間,我剛好開始練習寫作,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是一邊更新自己的博客,一邊看他們的博客來獲取動力與鼓勵,甚至還刻意與他們建立某種關系:只要他們一直更新博客,我就不會停止寫作。以他們作為我的假想學習對象,每讀他們博客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覺得自己要多讀書,終有一天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
多年過去。
每當進入一個新行業,我依然會感覺力不從心,但我知道差距在哪里,我知道閱讀那些必要知識可以快速掌握要點,某段時間加班到 22 點是必須的。
每當我獨立負責項目,我也不再恐懼,發現不懂就要問,不懂怎么做就去請教,遇到困難就要請教,當然最重要的,自己要大量閱讀相關材料,要讓同事知道你已經做過努力,而不是直接伸手嗷嗷待哺;
每當我看到分享類的活動,我都會回頭一想,我還有長長的書單,我還有寫不完的讀書筆記,看完了寫完了,我還要實踐檢驗書中的知識,下次吧。
每當我與他人協作,我會知道讓協作伙伴知道你的能力邊界和行動進度,關鍵時候可以打硬仗,能提供足夠多的想法和備用方案(這些當然通過閱讀獲取),可以穩定且持續地把事情做好。
每當我再看到有人寫出高質量的文章,我不再臨淵羨魚,不再覺得遙不可及,而是覺得,我也有可能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個,或者說超越他們其中一個或多個。
感謝閱讀。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