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等待都是一個美好的字眼。
旅行的時候,我們等待車次,等待美景。生活中,我們等待機遇,等待時間。
離別的時候,我們等待久別重逢。難過的時候,我們等待多云轉晴。
哪怕在生活中的我們,也都在等待另一個人。Ta沒到來之前,我們盡情的想象的Ta的模樣,Ta的側臉。Ta出現(xiàn)以后,我們放肆的盼望著Ta的未來,Ta的禮錢。
這樣看來,等待,其實是我們的常態(tài)。
但是作為常態(tài),這個詞有時難免過于糾結。
分手的人等待,因為他總覺得舊人尚可挽回;成功的人等待,因為他覺得勝券已然在握。糾結的人在等待,因為他覺得生活處處有思索;懶惰的人在等待,因為他覺得難過的日子總在未來。
你看,一個詞,就能看出世間百態(tài)。
一個好友,曾經和相處多年的女朋友分手,當時,他哭著對我說,芃芃啊,這么好的女孩,我怕我這輩子再也遇不到了,我要等她,哪怕等到終身不娶也要等她。
我問,你就這么確定能等得到?
他擦干眼淚,說,我覺得,美好的東西永遠值得等待。
我不好發(fā)表評論,只得安慰幾句作罷。日后的很長時間里,他的微博都充斥著等待二字。時而覺得“美好的東西確實值得等待”,時而又覺得“值得等待的人,永遠不需要你等待”。然后,在這兩個悖論之間,來回糾結,像一部沒完沒了的肥皂劇。
畢業(yè)之后,他找了工作,努力打拼。賺了第一個月工資,他買了花,買了禮物,打算追回以前錯過,卻一直等待的女生。
由于女生換了聯(lián)系方式,所以他借了朋友的QQ,汗涔涔的點進女生的空間,心跳加速的,打算尋求點蛛絲馬跡。
然后第一眼,就看到了女生不久前曬的結婚證。
他再次被打擊,扔了禮物扔了鮮花。在空間開始了另外一波頹廢之旅。
前段時間,相互聊起。他說,其實我早就料到會有這么一天,我就是要等一個機會來說服我自己,好讓我徹底死心,畢竟,等待的時光太累也太難。
我說,死心了也好,起碼你的等待結束了。
他沉默許久,說,你不知道,看到她結婚證的那一晚,我有多難受。那一刻,哀莫大于心死。
我說,心死不可怕,因為心死,就是復活的開始。
生活中的我們,往往都和他一樣,為了一個心知不可能的事情,滿懷希望,等待至死。老板畫的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餅,戀人腦袋一熱說出的誓言,我們都自我麻痹般的等著,等著,直到被現(xiàn)實刺穿。
等待,是因為總覺得事情留有一線,我們總認為,只要愿意等,就有等到的機會。只要有機會,我們就值得等。所以,精神勝利法般,在機會和等待之間陷入死循環(huán)。
年幼的時候,家鄉(xiāng)總是下雪。每次下雪,我們都會沖出教室,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總會碰到幾個年齡稍長,力氣稍大的學長,也總會遇見幾個臉紅心跳,奶聲奶氣的小學妹,他們總會咯咯的笑著,拉開我們的后衣領,將一大團冰冷的雪塞進衣服,凍我們一個哆嗦,換彼此一路笑聲。
還記得當時后領被拉開,但是冰冷的雪還沒有碰到溫暖脊背的感覺么?
又害怕,又期待。
幻想著朋友只是開玩笑不會真的放進來,又期待趕快塞進來,好結束這短暫而難受的等待。
直到溫暖接觸到刺骨,渾身被冷到一哆嗦的時候,我們才舒了口氣。不是因為被雪冰到很開心,而是不管怎樣,總算有個結局,省的提心吊膽,煞費苦心。
這和我們之后的太多等待,如出一轍。
等不到的等待,還不如早點絕望讓人痛快。
自知等不來的人吶,就別等了。你在這感動上天感動自己,那個人可能身體倍棒,在笑你是不是傻逼。
自知等不到的機會啊,就別等了。你在這展望未來展望美好,說不定另一份機會也在等你等到辛酸,白白錯過了怪可惜。
清醒點吧。其實等待的結果你早就知道,非得等到水落石出才肯罷休,多浪費時間。大家這么忙,哪有空聽你故事,看你矯情。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如果你固執(zhí)的相信這句話,我建議你去買張彩票。起碼開獎結果不需要等太久。
早點清醒,早點上路,真的沒什么不好。
心知肚明卻依然要等的,其實你要等的不是結果,只是給自己內心的交代罷了。
既然如此,心安,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