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打著愛的名義在利用喬,構建著我們理想中的喬。作者奧爾科特希望她是自己理想的代言人,做一個“每個大家庭中都會有的老姑娘”,或是做一個不同于傳統道德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數讀者希望她嫁給勞里;出版商為經濟利益出發要求喬必須嫁人……
在作者理想和讀者期待的對決中,喬是一個妥協的產物,被作者安排了一個“有趣的配對”。小說的四分之三后,喬似乎死去了,無論是為了貝思的遺愿而活,還是為了作者和讀者的期望而活……
在小說中,喬是做出犧牲最大的人,她可以犧牲掉自己僅有的美麗(one beauty)使母親不至于為錢而低三下四地求人,為父親盡一份自己的責任。
在喬與艾米的事上,讀者感同身受喬的委屈。艾米燒毀了喬苦心寫了很久的書稿,較之喬的損失,她“破壞了家里昔日的和睦”似乎更受到指摘。艾米比喬更沖動,但是被貼上脾氣不好的標簽,需要克制自己的則是喬,盡管艾米也嘗到了教訓。
喬只是性子直,不夠委婉地拒絕了本就不在邀請之列的艾米的請求。艾米則是懷有怨念地報復,直接燒毀了喬很長一段時間的心血。
這十幾年來,我很難喜歡艾米,盡管喜歡艾米的讀者常以“她還只是個孩子”為由為其開脫。
可以理解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可能會生氣地把她姐姐的房間弄亂,或是把姐姐的書稿撒一地……但她燒毀后還若無其事,毫無愧疚的樣子,讓人很難說她只是淘氣、生氣。喬只比艾米大三歲,如果艾米是個孩子,那么同為孩子的喬又憑什么成為受害者?
喬早期在馬奇嬸婆家工作,除了嬸婆家的書房,喬從來不曾覬覦過嬸婆的財富和珍寶,甚至這些東西從未出現在她的腦海里。她更看重的是自尊,而非艾米住在嬸婆家后便各種小心思,甚至愿意因為那個松石戒指而變得順從。顯而易見,外表順從的人留了下來,享受著馬奇嬸婆為其請名師學繪畫的待遇。
喬與艾米的拜訪之行,更是極為諷刺。在途中艾米便向喬宣揚了自己的處事原則——迎合規則,哪怕心里是截然相反的態度。喬則堅持表里如一,不刻意迎合。在拜訪馬奇嬸婆上,艾米順利贏得了去歐洲的機會,喬則被淘汰。
喬并非是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小說結尾她教育梅園的孩子們“要永遠記住這位老太太(馬奇嬸婆)的慷慨”,只是她不擅長在當事人面前直接表達而已,以喬的性格,會覺得太矯情。喬是個作家,艾米是個社交皇后,顯而易見,嘴甜的那個更容易獲得世俗的認可。
“玩樂都是艾米的,活兒都是我的?!碑攩唐谕丫玫臍W洲之行由艾米取而代之后,我們讀者亦可感受到這種失望。而可憐的喬還要在艾米面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只有在艾米離開后,她才偷偷地發泄了自己的眼淚和委屈。
喬與艾米都是有才華的女孩,較之艾米把才藝當作婚姻的敲門磚,“認為一個貴婦人比貧窮的繪畫教師更適合自己”,喬是真正熱愛寫作,渴望實現經濟獨立的。她的放棄不像艾米有更好的選擇,即嫁給有錢人,成為社交皇后和貴婦人;喬是答應了貝思臨終的托付,要頂替貝思的位置,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家務上。
后期對于勞里的轉變很難理解,他明明與喬更像是一類人,明明偏愛喬這樣樸實的女孩,明明對喬的感情很深……卻選擇了世俗、拜金的艾米。
大概是男人都逃不過對年輕貌美的迷戀,大概是情傷、異國他鄉的相互慰藉拉近了他與艾米的距離,大概較之做喬的男孩和特迪,成為艾米的主人(lord)和國王讓他更有男人的尊嚴和在感情中的主導地位……他不再是男孩特迪了,最終成為了他一度逃離和厭惡的西奧多.勞倫斯先生。
《小婦人》的故事經歷了150多年,依舊沒有過時,除了愛的教育,家的溫暖……我們亦可以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看到喬和艾米的影子。不可否認,現實中像艾米那樣的女孩要受歡迎和幸運很多,反觀喬則需要苦苦掙扎,方可收獲屬于自己的幸福。但我還是那樣偏愛著喬,那個熱愛寫作的喬,真誠直率的喬,“糙漢子”一樣的喬……她用行動堅持自己的理想,守護著家人。
以2019版《小婦人》的一句臺詞結尾:沒人會忘記喬.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