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游志敏? 環境與資源學院通訊員:張晨茜
有許多事雖然發生過,卻會隨著時間慢慢被遺忘,有些人雖名揚一時,卻終究被歷史浪潮淘去,然而烈士應當被載入史冊永垂不朽。2021年7月15日,19級環境工程歷史調研團為緬懷革命先烈前往湘潭烈士陵園。陵園始建于1953年,前身為湘潭烈士墓,是為紀念衡寶戰役犧牲的烈士而修建,1983年市人民政府將“烈士墓”更名為“湘潭烈士陵園”,是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市革命烈士紅色建筑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國務院授予第六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建園60多年以來,湘潭市烈士陵園將“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作為主題思想,進行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已成為人們瞻仰、祭掃和開活動展愛國主義的主要場所。英烈墻上鐫刻了1840名為國捐軀的英雄兒女,調研團成員都懷著崇高的敬意向先烈們敬禮,名字刻在英烈墻上,是革命烈士英雄的一生,光輝的一生,每一個英雄的名字都值得世人銘記于心。隨后,在英雄陳列館中,調研團成員認真聆聽講解員的解說,烈士們犧牲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年齡最大的47歲,最小的僅僅16歲,對烈士們面對殘酷刑罰依然堅定信念、不懼生死的氣概有著深深的震撼。參觀最后,調研團成員在紀念碑下合影,浩氣長存四字永存心底。
(圖為三下鄉團隊參觀烈士陵園)
今日吾輩的幸福生活是由千千萬萬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付出的艱辛是眾人無法感同身受的,在如今和平年代,沒有戰爭的紛擾,人人不必為性命而擔憂,但作為華夏兒女,應弘揚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