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什么都不想做。
為了打卡,就敷衍一篇文章。所以接下來的內容會很無聊。
1.
我最討厭放長假,意味著我要安排這個假期怎么度過——要學什么、要去哪玩、要完成哪些事情。這堪比公司的一個項目了,搞得人很疲倦。
所以我最討厭放長假,再來個春節這樣的假期,非得瘋掉不可。
2.
這個五一節,我想了很多玩法:去拍重慶的教堂、去大學城騎單車、學final cut 、做PPT、寫小說、去書店刷完一本藝術史......
今天天氣很好,帶著相機去拍教堂,但很快覺得這樣做沒勁兒、又堵車。
后來還是去喝咖啡了。
3.
下午坐在書店,刷完了一本《感知藝術》。
這本書范圍很廣,包括文學、繪畫、音樂、建筑等領域,作者用非常淺顯的語言,對這些領域做了簡短的描述。但又不同于百度百科那么官方,而是帶著自己的觀點。
讀完之后,會給你形成一個整體印象。
總的來說,這本書沒什么可讀性。
4.
發現了一種碎片化的快速閱讀方法:
想好你的問題,然后去書店找相關領域的書,不要從頭看,而是直接找到你關心的問題,看看作者是怎么解答的;盡量多看幾本。
這樣你會得到很多不同側面的觀點,花點時間去融會貫通就好。
這下不僅閱讀的時間省了,書也不用買了。
但這只是碎片化的方法。
5.
也許我今天應該寫點兒積極的文章。
標題和內容都想好了:
《看完<速8>,你就知道如何寫一篇好故事》;
《你可以用三天假期,發現自己的才干》;
《做運營要讀王陽明的三大理由》;
《如果覺得迷茫,不妨來點兒理工思維》;
《為什么心靈雞湯聽上去很有道理?因為它們的源頭是哲學》;
......
這些文章早已醞釀過了,現在我閉著眼都能寫出來。
但我還是想寫點兒無聊的東西,因為這樣很輕松、還不費腦子。
6.
如果我開個公眾號還每天這樣寫東西,估計早就掉粉掉光了。
就像如果我是一個虛偽、撒謊、玩弄感情的人,會比現在更加幸運。
都是個人的選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