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熟悉的街道漫無目的地走著,錯過了轉入自己家的路口幾百米才發覺已走遠,我只想繼續向前,不打算回頭。
我不是不想回家,只是不想面對那個只有我一個人知道的秘密,只屬于我自己的秘密。
1年前的一個晚上,我無故失眠,一股難以名狀的悲傷感在心中翻滾,而我隱約知道這是為什么。我奔向洗手間,坐在馬桶上深呼吸,平復之后,我洗了把臉,抬頭看向鏡子,濕漉漉的臉龐,迷糊的眼睛,我盯著自己看了許久。鏡子里的我有點異常,它眼睛瞇起來輕聲一句:“為什么?”
我嚇得不輕,我并沒有瞇眼也沒有說話,我看到的是幻覺?是失眠導致的?我的心跳得猛烈,昏暗的燈光寂靜的深夜,我能清晰聽見自己厚重的呼吸聲和撲通的心跳聲。我依舊站在那里,站在鏡子前,我努力平靜下來。鏡子里的我再次問:“為什么?”
我顫抖著回應:什么為什么?
鏡:為什么失眠?為什么悲傷?
我:……
鏡:你想要的將來是什么樣子的?
我猛然抬頭,鏡子里是目瞪口呆的我,“她”消失了。
“你想要的將來是什么樣子的?”……
我反復琢磨著。
我知道悲傷的來源。已經32歲的我依舊單身,雖然有大家艷羨的500強高管工作,姣好的容貌身段,看似無拘無束的生活,但看著身邊朋友一個個成家生小孩,擁有溫馨笑語的家庭,對比自己那豪華但毫無生氣的單身公寓,不禁哀嘆:難道我要一直孤寡下去嗎?我也希望有溫暖的懷抱,情緒的出口,甚至簡單到只要一頓有人等待的晚餐。
“你想要的將來是什么樣子的?”
那晚鏡子的提問,把我從虛無的悲傷中一把抓回現實,我老實問自己,這種所謂的溫馨家庭生活真的是我向往的嗎?我到底想要怎樣的將來?
一直以來我是工作狂,工作帶給我的滿足感沒有其他東西能替代,我確信自己是需要完全綻放的那類人,而工作是我很好的依托,以致于身邊出現條件不錯的追求者,我都無暇理會,實在不想費神。下班后我喜歡獨處,看書看電影畫畫,周末跑步、插花,煮一頓豐盛的、充滿儀式感的晚餐,非常享受。
某個周末,我刷起了朋友圈,才驚覺身邊的朋友都已組建了三口四口之家,我出神地看著他們笑容燦爛溫馨的照片,向往起來。我在想,選擇孑然一身是不是對的。
直到那天夜晚鏡子里的“她”的問題,我才靜下來追問自己想要的將來是什么樣子的?而真實的答案是,我腦海中并沒有家庭的畫面,那并不是我心之所向,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做自己熱愛的事,一個人。別人的選擇通常是干擾項,或許他們穿橙色的衣服好看,但不代表我也要穿橙色衣服并且喜歡上橙色,別忘了自己一直喜歡的是黃色,而且黃色才是最合適的。
我豁然開朗,我感謝鏡子里的“她”。
之后的1年里,“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都在深夜。我們對話的時間越來越長,我越來越欣賞鏡子里的“她”。每當我有疑慮,“她”都會不停地追問我,直到找出煩惱的根源,直到我茅塞頓開。很多時候,我竟感到一絲慰藉,幸得有這位與眾不同的朋友。
時間長了,我反倒越來越認清自己,更知道自己是誰。以前我會壓抑自己的負能量,掩藏自己的陰暗面,假裝無堅不摧但實際也有脆弱懦弱的時候。是“她”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去探索和塑造更好的自己。
前天晚上,我跟“她”說了我的感受和表示由衷的感謝,從一開始我覺得“她”恐怖,到后來的接受,到現在的敞開和感恩,“她”聽完以后很欣慰,有種釋然。
隨后“她”平靜地笑了笑說:我要離開了。我明白“離開”的意思。
今天,我漫無目的地獨自走著,不想回家,我怕自己走到鏡子前,期待“她”的出現,卻只能等來落寞。然而我還有什么需要對“她”傾吐的呢,所有的煩惱都可以自己排解了。
我感謝鏡子里的“她”,那個我。
后記:這是一篇無聊打發時間寫的小故事,靈感來自,一天夜晚,我看著鏡中的自己,情不自禁說了句:真好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