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現我已經在簡書上寫了10萬字了,特別開心,曾經以為寫十萬字,對我來講太遙遠,剛開始寫300字都覺得困難,經過三個多月的堅持書寫,每天的小文也能寫到1000字以上,就連看圖寫詩都可以200字以上,這就是我堅持日更,每天寫一點的收獲。
1.堅持有計劃的閱讀
今天整理以前的筆記本,無意之中發現了我16年的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著從2016年3月4號開始,我開始跟著“有書”平臺開始閱讀。
第一周讀的是《果殼里的宇宙》,讀完后感覺太深奧了,雖然很多物理知識不太懂,可也知道了黑洞和蟲洞以及引力波這些詞語的意思,看不懂就上網搜,還是堅持讀完了。因為只要堅持,“懂與不懂,都是一種收獲。”
第二周開始,讀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古人常說:“讀哲使人明理,讀史使人明智,”我喜歡看歷史類的小說,以前也讀過《明朝那些事》,現在這本書,感覺大有不同,當時隨筆記錄了自己的感想。
2.在簡書寫文讓我有了改變
雖然自己這些年也讀了很多書,可依然寫不出自己想要的文章,總覺得詞不達意,讀書的時候也會有意識的摘抄好詞、好句、甚至好的段落,可好的文章,并不是優美句子的簡單堆砌,而且要把它們安放在合適的位置,使人讀起來順暢,品起來有味。
每個人并不是生下來就會寫文章,就能寫出好文章。寫文章,就像河流的源頭,你要胸中有墨才能有涓涓細流,而最關鍵的就是“源頭”,或者說,我們如何讓涓涓細流不斷產生。這個“源頭”就需要我們不斷積累。可以說,積累對寫好文章至關重要。
經過在簡書上寫文這三個多月來,我發現自己好像開竅了,突然找到了寫作的方法,雖然現在寫的還不好,可知道該怎樣去寫了。不會再害怕寫不出來,前幾天寫了一篇《在峽江的轉彎處》,也有2900多字,今天上榜了,這也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讓我更有信心寫下去。
還要感謝簡書,因為我每天也會看其他朋友寫的好文章,學習他們的寫作方法,看他們如何表達情感,怎樣遣詞造句,這些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我也在不知不覺的改變著。
特別是我們小隊,在師父褐瞳淺言的帶領下,群里氛圍很活躍,大家每天都很熱情,一起堅持寫詩,一起堅持日更。
寫文也是一種生活狀態,如果一個人再保持寫文的同時,再保持有計劃的閱讀,說明他還有學習的動力,還在有意識的提升自己,還有自我進化的可能,一個持續寫文的人,一定是不斷向上提升的人。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講到了一萬小時定律,只要你堅持不斷的學習,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他強調了時間積累對學習的重要性。寫文章也是如此,要先通過不斷的積累素材、詞語、句子等等。這些就好比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呀。
想寫出好文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積累,堅持閱讀和寫作,有量變到質變,相信一年后的自己比現在寫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