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學習,才能夠直面現實,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
寫到這里,其實自己依舊是一個停留在原地的初學者,時而慌張時而膽怯,生怕表述錯誤又會擔憂過去的自己,人不應該這樣啊,不是知恥而后勇嗎,不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嗎,或許還可以是正視問題再不斷檢驗自我的行為。
本章也是目前自己比較難懂的一部分,不好分析,"晦澀難懂",這就是說明平時的積累太少,用腦簡單,也不見得四肢就發達哦,看起來,就是不愛學習的人啊!自己也該要好好地反省了,不要錯過一個時代了,還在沾沾自喜當中。
一 找到一切學習的向導——好的學習者,首先要向自己提問
看到此標題,足以判斷出過去二十多年的書都白讀了。學習沒有學習的樣子,更不要說提問。采銅老師有何建議呢?
⒈主動構建知識
首先,成為一名好的學習者,需要向自己提問。采銅老師從反面舉例,那什么是不經提問的學習呢?以下三個方面:①訂立計劃②實施學習③回顧和整理。這不就是我在做的蠢事嗎,還覺得自己真的是做了對了事情 ,殊不知是在安然自得,晃悠悠地過著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以上三個方面,說白了就是照著別人的路走,哪里進步可言,抄著讀者寫著是否可以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呢?不會,絕對做不到,一件事情,你考慮不到出發點和意義性,就足以證明沒有用心,比如:思考為何閱讀教材和課程;大家在學,所以我也在學,根本沒考慮為什么;學完后的知識該如何運用?采銅老師告訴我們:"直接式傳遞模式"用靜態知識模式武裝腦袋,而"建構式模式"在于"學習者主動地建構知識,還要充分地調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在主動性目標之下,進行探索,把新與舊的知識糅合在一起,在頭腦中構建出新的知識體系。
⒉打開新舊知識之間的通道
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舊的,可以從以下四個點考慮:
①針對當前學習資料,我已具備了哪些相關知識?
②針對當前學習資料,又學到哪些新知識,是否對原有知識構成補充或挑戰?
③針對當前學習資料,是否有未知的內容可以通過簡單探索了解?
④針對當前學習資料,未知的知識是無法簡單習得,需要長期探索。
其實,這個可以適用于找工作或者是尋找興趣愛好,僅僅是個人的看法,與老師的想法有些不同。
二 不要只做知識的搬運工——通過解碼,深入事物的深層
在這里不得不提到拖延癥,下了很多東西,收藏一大堆文章,卻不去翻看,即使是做讀書比幾次或者是整理,也是搬運工,寫到這里 才明白說的就是自己啊!看來不要死讀書,而是要學會靈活運用。
⒈解碼的基本規律
看到一件事物,除了基本上,也就是表面上的理解外,還可以有哪幾個方面可以考慮,采銅老師提出三個:
①它說了什么?給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要傳達的信息和知識)
②它是什么?對我有什么價值?(對內容的反思,以審視的目光對內容進行評價和定性)
③它的內部是怎么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實現的?(對形式和構成的洞察,研究內容表達的手法)
我用這個方法把自己使用趁早效率手冊解碼了一下,后面會專門寫一篇關于這一次方法的文章。
⒉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系統
教育心理學家把某一個領域的專長人士分為"常規型專長"和"適應型專長",前者的作用在于他們具有一個基本固定的知識系統,高效率把信息資料按照已有的框架進行分析,后者則是把自己的能力不斷地"進化",通過,對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的擴展來適應問題解決的需要 。通常第一類是象牙塔的學者,第二類則是實踐型專家。
⒊深度學習:不止了解,還要知曉
學習的廣度讓人不閉塞,深度讓人不只是學皮毛。
⒋尋找解碼的入口
參考的3個結論:
①不止要去尋找結論,還要去尋找過程
知道結果,思考如何做到,比如電影作品,它的邏輯思維如何推動劇情發展;議論文,思考它的理論支撐,通過怎樣的推理讓論點成立以及把人說服。(邊做邊思考,開動腦筋)
②不只要做歸納,還要延展
讀書總結是大家的強項,可事實上,并非都懂,真正的懂在于隨便運用到某個情境上證明可以實施,那就說明讀懂了,活沒有瞎干。
③不只要去比較相似,還要去比較不同
相似意味著安全,不敢突破,無法達到知識上的擴展,而不同卻是大大地不一樣,新鮮,富有創意,新的源泉不斷產生。
三 技能,才是學習的終點——你能夠調用的知識有多少?
⒈ 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做中學
最好且最有用的學習方法,那就是做中學,比如辦公軟件、畫圖,或者游戲,采銅老師有一個基本的學習理念:你掌握了多少知識,并不取決于你記憶了多少知識及知識的關聯,而是你能調用多少知識及知識關聯。
⒉把知識當成一項技能操練
求知分為三個層級:信息、知識和技能。差的學習者只接收信息,好一點看重知識,高手磨練技能,只求日日精進。(我就記得最后一條,因為要成為一個精進主義者,默默地努力吧!)
⒊知識操練的三種方法
沒有方法練習,不如嘗試以下:
①寫作式操練
閱讀時,我們對于信息的理解和納入僅限于表面理解,而寫作是在進行輸出,需要調動知識的深層結構,否則無法自如組合文章。除了深層次的理解,另一個明顯的益處是獲得反饋。如今互聯網隨處可見,我們不僅可以把寫出來的文章分享給大眾,也可以與自己的好友或是多個朋友互相討論,評論加反饋。
②游戲式操練
把知識當做游戲對待,人生也會覺得有樂趣,具有相當高的參與性、互動性和投入性。例如思想實驗,虛擬一個假的情境,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設想事物在這個情境中的變化,往往思考者會得到比原先更為深刻洞見。
③設計式操練
顧名思義,就是調用已有的知識,設計某一種解決方案,來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這部分稍微有點難,暫不解釋過多)
簡而言之,知識的操練,既是一種調用和提取,也是一種主動的建構,更是一種創造性的綜合。(原來不是自己學不會知識,而是從未想過為何學習,不學會怎樣,學了以后該如何保持理解的記憶)
⒋分離的知識,難以解答真正的現實——讓不同的知識發生化學作用
學會有意識地去分析不同領域知識之間的潛在關聯,促而生成新的思想。
寫到這,才明白一點,無論是接觸工作還是學習,都要實踐,才會知道是否適合自己,并最終做出判斷,不斷操練和復盤,勝利的果實才有可能降臨到自己的碗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