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自琢磨先生《終有一天你會懂》
叔本華在他的《美學隨筆》中說:
在閱讀的時候,別人的思考代替了我們自己的思考,因為我們只是重復著作者的思維過程?!陂喿x的時候,我們的腦袋也就成了別人思想的游樂場。……如果一個人幾乎整天大量閱讀,空閑的時候則只稍做不動腦筋的消遣,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會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樣。這些人其實是把自己讀蠢了。
更何況現在很多人幾乎連書也懶得讀,他們讀書的方式就是聽別人講書。這樣只會讓自己更加愚蠢,久而久之自己就完全被洗腦。其結果就是,他們覺得自己什么都略知一二,但又一無所知。因為對于每個學科,他們都站在門口看了一下熱鬧,而后又被下一家吸引了過去。
因為都是聽來的觀點,很多人也逐漸失去了基本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我看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是進入每一個學科前自己應該做的功課。那么,該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呢?
所謂知識體系,就是一個學科的宏觀結構,包括三個重要問題:知識體系是什么樣子的,是如何構建的,構建它的每個知識點的邏輯是怎樣的。只有把這個三個問題搞清楚,在學習閱讀過程中才不會迷失自己。
我們先來解釋知識體系是什么樣子的。人類知識最大的結構,我認為分為六層,從下到上分別是:通俗知識層,應用知識層,通用知識層,哲學層,藝術層和神學層。
通俗知識層
通俗知識一般是比較碎片化的知識,比如《知音》《讀者》《故事會》《青年文摘》這“四大名著”。這類知識的特點是獲取方便,理解難度低,隨時可以進入閱讀的狀態,在公交車上、馬桶上皆可。其關鍵是“界面”比較友好,意思就是你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儲備就能讀得懂。
應用知識層
應用知識是比較系統化的知識,有自己的學科體系,比如心理學、會計學、法學、管理學等。應用知識是一個人就業的基礎,所以大學里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應用知識教育。這類知識的方向是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流程化,流程問題標準化。
通用知識層
通用知識是所有應用知識的根源,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提供規律化的指導,比如數學和幾何。這類知識的特點是探求形而上的規律,越具抽象性和歸納性越好。柏拉圖當年就在自己的學院門口立了一塊牌子:不懂幾何者禁入。意思就是要了解其他學科,沒有幾何做基礎是不現實的。
哲學層
如果說數學和幾何是所有學科的父親,那么哲學層知識就是所有學科的母親。只要別的學科不研究的,哲學都研究。但只要一形成方法論,哲學就退出去。這么說起來,哲學很容易出軌。哲學的基本精神就是質疑,所以亞里士多德就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在其他學科未曾抵達的領域,哲學都愿意進行思辨,并且提供豐富的思考源泉。
藝術層
藝術層知識通常包括建筑、雕塑和繪畫,當然也應該包括音樂、攝影和文學等。這類知識我們通常無法去分析,只能去欣賞,就如同貢布里希在他的《藝術的故事》里講的:沒有藝術這回事兒,只有藝術家。言外之意就是,藝術很難說清楚,只能靠感性去把握,只要你能從中暫時脫離現實,將精神完全客化在對面的藝術品上,就可以得到靈魂的慰藉。
神學層
神學層知識主要是宗教,宗教跟藝術往往很難分開,特別是在西方,優秀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是宗教作品,比如大量的建筑、雕塑和繪畫都是宗教題材的。在人類無法明晰的領域,神學依然有它的領地,并源源不斷地給信徒們提供著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