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這些年我的生活算得上跌宕起伏,陽光燦爛的歡樂日子有之,困苦糾結的至暗時刻有之,高峰處得意洋洋有之,低谷郁郁不得志有之……,但好在,繁(忙)華(亂)之后,能夠歸于平靜,不喜不悲,也算是幸事一樁。
回看過往,我經常會想,人活一世,或者快樂、或者痛苦,是什么因素在其中起著更大的作用呢?!
苦難總是更容易被牢記,這點對我同樣適用,所以記憶深處,最鮮活的還是“抑郁”的那段時間,每次想到,總還有劫后余生的感覺。
最低落的那段時間,每天,整日賴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動,不是懶,而是真實地不知道該干什么。常常想咬牙起床,但也常常爬起一半,就再次無力地倒下。如此時間稍長,以至于“你能干什么?!”都成了拷問心靈的痛點。曾經全力以赴的方向一夜倒塌,沒有想象中的輕松,反倒是如山的壓力撲面而來。
缺少了“目標”牽引的人生,突然變得有些不知所措。那段時間,腦袋的轉動好似失去了控制,有些時候它會飛速空轉,沒有負載但開足馬力;有些時候它又一團漿糊,就像失去張力的履帶擠在一起,不能相互支持,反倒作繭自縛。一切都亂了套!人生觀、價值觀在那個時刻全被摧毀,不好的想法時有發生,想想除了后怕還是后怕。
在這種情緒中,在朋友、家人的幫助下,新的點在其中慢慢醞釀、誕生。先是慢慢走出家門,在過度中找回自我,又是從零起步,在工作中認清自己,再到后來尋找到曾經的自信,有了越來越清晰的目標和方向,生活才重新慢慢重回正途。
我很慶幸,那段路雖然痛苦,但我走過來了。再后來的許多年,就在我身邊,幾位親朋好友硬是沒能挺住,每次想起他們,我都好生難過!
“有方向,有值得全力以赴的目標!”,所以,當我思考上面的問題時,這個想法第一個就進入了我的腦海。
30多年的旅途,喜樂大過折磨,這是很難得的事情。大學之前,一心向學,只為了能考上心儀的大學,寒窗12載,雖然辛苦,但充實、開心。
及待工作,從一介白丁到后來的總監,雖然也有猶豫糾結的時候,但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我還是很清楚的。一心為公,不能說成就多高,但一點點成長積累還是幸福的。
當然,現在更是如此。工作也好,家庭也好,有所努力,有所取舍,我心里是清楚的,只是對比以前,會看的更深入,想的更簡單一些。
回憶美好往昔,那份祥和和充實,就像在駕駛著舒適的汽車,沿著湖水晶瑩剔透的普卡基湖,奔向夢想之地。不慌、不亂,那份篤定的幸福,令人陶醉。
“你通常都在思考些什么?”,博恩.崔西(高效人生的12個關鍵點)曾采訪過很多人,他表示,所有成功人士的回答基本上是一樣的,那就是“我想要什么以及我如何去實現它”。
“當你思考未來并考慮如何將其實現的時候,你就會對眼前的一切變得更加樂觀和積極”,伯恩的觀點中,我再次確認了開篇問題的答案——清晰的目標感!
1952 年7 月4 日,43歲的費羅倫絲?查德威克由卡塔林納島向加州海岸游去,15個鐘頭后,凍得瑟瑟發抖的她被迫放棄,在距離海岸只有半英里的地方!后來她說,真正讓她放棄的原因不是疲勞、不是寒冷,而是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海岸。缺少清晰的目標,有些時候,一根“稻草”就能成為擊潰你心靈防線的“匕首”。
目標分兩種,“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決定了在余生、或者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我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短期目標”則牽引我們為了成為我們心中的自己去克服一個個困難、去完成一件件具體的任務。
清晰的目標給了我們堅持的勇氣,讓我們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不僅如此,清晰的目標還讓我們懂得取舍,在關鍵的選擇上投入最大的努力,從而變得更高效,更易成功。
所以,你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嘛?你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希望5年后的自己是什么狀態?為了這些,你準備做哪些事情?最后,你開始動了嗎?!
尋找目標感,尋找人生的燈塔,持續并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