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與神
小規模協作的演習
媒介第一 ???(精神活力與意識形態)
所有這些,基于行動力,號召力,組織力
從天地吸精華
自然精神
人之靈魂
組織氣質
與天地靈魂發生關系,引流借力,空穴來風。
注意力、受眾、認同
世界是一個意識場,觀念、動機決定行為動作。
媒介第一,世界是一個意識場,
組織為之賦形,
能量為之運轉,
物質為之運動。
但是組織形態特征在發生變化,例如平臺,區塊鏈技術,正在慢慢取代公司制,進入廣域規模,未來組織形式如何變化,還是有待思考和想象。
思想也好,武力也好,利益也好,在于確認明確關系,這是征服力。
意識原點,需要無畏發起,與忠誠核心,與群體信仰。
所以,作為思想家,有獨一無二的特殊價值和至高力量。
這個世界,并非實相,而是意識引領,哪怕在極低物質生產力條件下,人類仍然被想象或者崇拜吸引。巫師與祭祀,源遠流長,不同時代有不同寄托表達,本質從未改變,這是人類的特殊性。
巫師,或者書記,掌握最高權力,就順理成章,他們負責解釋世界。祭祀,就是大規模的意識形態活動。
這種從自然意識到人類意識的轉換與表達,與語言形式密切相關。這是語言的最深功用,為整合而來。
靈魂有超越性,宏遠性,這在根本上反世俗價值的,真理和情緒無涉,真理有獨立的整合能力。 ???世俗化,只是流,而非源。
這正是現代性的迷惑與困局。世俗化,正是荒漠化。現代性,就是牲口化。
學習,并不是全部,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天啟。在校生學習的只是經驗,而沒有接受學校教育的一樣可以獲得經驗,貌似在校生獲得的是全體人類經驗,但是這不是真切的經驗,堆砌并不代表精神的活性。在這個意義上,學校教育并非代表權威,也不可能壟斷知識,深入的觀察和體用,才是知識得以活化的前提。
扔掉知識的手杖,獲得和自然直接對話的權力。闡釋者只是啟發力量的中間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獲得自然啟示的神龕。
我們要用信仰、藝術、感官對科學保持必要的警惕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