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無戒第二期90天訓練營的小伙伴們各顯神通,美文紛紛而來。。
本期周刊的主題是:“生活、教育、自由、懷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992年為界,王小波的人生可以分作兩截來看。在1992年以前,他曾是插隊知青、回城工人,后來考上大學、出國留學、回國任教,這是那個時代許多知識分子都走過的人生軌跡;1992年以后,他辭職(但不是下海)專事寫作,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度過生命的最后5年時間,這是那個時代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所不曾有過的了。
貫穿他一生的是對自由、理性的追求。他的寫作,以“有趣”“自由”“常識”為宗旨。他的生活更是體現(xiàn)了對枯燥的反抗。當他最終脫離體制成為自食其力的自由撰稿人的時候,他證明并維護了思想的價值與尊嚴。
編者按:提起王小波,很多人都會想到他的“時代三部曲”、《似水流年》、《沉默的大多數(shù)》等著作。可是有多少人知道王小波的人生經歷,知道他為什么會寫出這么有生活氣息的作品?作者以此文,紀念“那只特立獨行的豬”。
依依病了,整整兩個星期沒來上學。原以為只是簡單的感冒,沒想到引發(fā)了心臟問題,需要住院治療。這兩個星期,孩子們似乎并沒有意識到班級里缺了一個小伙伴。或許他們意識到了,但卻沒有人想過依依為什么沒來上學。
望著空空的座位,看著學生無憂無慮的笑臉,我在想:孩子們是否意識到身邊缺了一個小伙伴?這群一直被照顧、被呵護的孩子是否懂得關心身邊的人?也許我應該抓住這次契機,教他們學會關心他人。
編者按:班里的一位小同學生病了,作為老師的我想讓其他同學能表達一下對生病同學的關心。于是,很多小巧可愛的禮物做出來了。那是每個小孩子最真誠的祝福,也是最純的愛。多一份愛,少一份冷漠,這個世界需要溫暖。
隨著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先輩們的輝煌。以張藝謀為代表的第五代電影的敘事風格有著強烈的色彩、大量構圖。
在這一基礎上,社會人文歷史的轉變,就有了新的價值觀、美學觀。于是,第六代電影悄然誕生,強烈的紀實風格與真實的訴求展現(xiàn)使它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迅速蔓延,這便是——《三峽好人》。
編者按:一部紀實電影,通過展示夾縫里生存的人們的現(xiàn)狀,引出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社會的發(fā)展受益者到底是誰?”離開了生存幾代的家鄉(xiāng),新的地方帶來的不僅僅是地域間的差異,也有文化上的不同,這一切終究導致小人物的生存悲劇。
童年里最美好的回憶,就是村莊的屋頂上裊裊升起的炊煙,一見炊煙,饑腸轆轆,加快了回家的腳步。炊煙成了媽媽喊我回家吃飯的暗號了。
小時候最討厭夏天燒柴火做飯菜了,火大熱氣大,把人熱個半死。冬天里那就最喜歡燒柴火做飯了,可以一邊取暖一邊烤紅薯,等飯菜做好了,香噴噴的紅薯也烤熟了。
小時候好羨慕城里人,做飯菜好方便,不用煙熏火燎的,衣服干干凈凈的。而現(xiàn)在的身邊朋友們,周末曬的朋友圈,大多窯雞,柴火雞,去鄉(xiāng)下吃飯成了一種時尚了!久違的煙火味再次被重溫。
編者按:童年的我很不喜歡農村里燒火的味道,總想著城里人不用燒火,不會嗆到自己。直到我當上了“廚官”,才明白做飯是多么得講究。功夫不負有心人,現(xiàn)在的我也能做出幾份好菜,煲出幾鍋好湯,招待家里的客人啦。
三千里八十萬桃林,酒館建在廟的旁邊。
君道沿著桃林走來,走了無數(shù)個日夜,采了無數(shù)朵桃花,又盡數(shù)埋葬。
他打算去小酒館喝一杯,無論是水還是酒,他都打算喝一杯。
至于酒館為何要和廟建在一起,他并不關心,自走出家門之后,他已見識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好奇心害死貓,他還不想過早死去。
編者按:君道想喝酒了,走進那片桃林,遇到了樹妖小桃紅,她要請他喝酒。在酒館里,老樹妖小桃人對君道講了一番話,使君道意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君道離開以后,桃林里暗藏的人,決定繼續(xù)宣揚公平。
《踏莎行》——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華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薛荔依墻,莓苔滿地。青樓幾處歌聲麗。驀然舊事上心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雨過天睛,春天的空氣中浮動著若有若無的暗香,春風在輕浮地撫弄,那些深紅淺綠的各種花卉,擁擠著,活潑潑地似乎有仙子從中窈窕升起。
編者按: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游。貪婪的人們用籠子禁錮飛翔的鳥兒,自以為可以把美麗留住。殊不知,人們內心的那個籠子早已把自己栓在欲望的柱子上。金錢、美色、名譽、地位,組成了一個無法撕開的網(wǎng),罩在人們的頭上。何時才能真正的自由呢?
知曉張愛玲源于她和胡蘭成的傾城之戀,不僅在上海轟動一時,更在每個女孩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原來,愛情可以讓一個女子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然后開出一朵花。
那時,我在百度上找了張愛玲的照片。她身穿一件旗袍,因為是黑白照片看不出旗袍的顏色,但明顯有些褶皺,想必是她常穿的一件。她一手背過去,一手插腰,揚著頭,抬起下巴,嘴唇緊閉,孤傲的不可一世。我那時不明白,這樣的女子怎會為了愛情甘愿低到塵埃里去。
編者按:她是一位美麗,且富有才華的女子,為了愛情可以赴湯蹈火。然而,也是為了愛情,她可以毅然離開,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別人。身居異鄉(xiāng)的她,依舊體會著人生的孤獨與寂寞。愿她如曾經的婚書上寫的那樣:“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
“奶奶你看花開了”。
小外孫伸出稚嫩的小手指著一朵嫩黃色的迎春花遠遠的朝我跑了過來 。
“奶奶,你寫一首小詩送給小花好嗎”?
是啊花開了。又是一年春來早,我在花甲之年想起十年前的那個自己。
編者按:十年前,步入中年的我開始了寫作之旅,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讀書、學習,讓我的心更加寂靜。漫漫人生路,我從中尋找內心的那朵花。退休后的我,每天陪著孫子,享受天倫之樂。那朵花,終于開了。
9.熱忱丸子:《〈皮囊〉: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
“寫作就是再過一遍,過一遍自己,也試著過一遍他人。”
不知道為什么,這本書不論是從書名到內容都帶給我一種沉重的感覺。
用網(wǎng)易讀書每天一個小時免費時間幾天才讀完,感覺有點壓抑想要放棄,但是它還有吸引我的點讓我不忍心放下。
父親母親、厚樸、文展……他們的故事都與“我”有過交集,“我”邊寫邊回憶當初的點滴,在寫作中徹底的解剖自我,給予其足夠的尊敬和理解來書寫其他的每個肉體。
編者按:生活總是那么艱難,就像電影里所說:“成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這兩個字。”到底什么才是成熟?是看淡一切,不惹塵埃?還是用所謂的阿Q精神來自欺欺人?這個問題不會有標準答案,人性的迥異,造就了這個世界的繽紛多彩。
天空下著傾盆大雨,電閃雷鳴,路上的行人都低頭趕路,每個人都忙著回家。在東吳巷里,一個黑影閃現(xiàn)。他帶著黑色的鴨舌帽,穿著藍色的牛仔褲,腳穿黑色的帆布鞋。一個挺拔的男人從里面走出來,他雙手插在口袋里,低頭躬著身子快速走過去。
一大早就有兩輛警車停在了東吳巷口,警戒線外圍滿了人。一個大眼睛雙眼皮,鷹鉤鼻,身材勻稱的斯文男人,走過來。他拿出證件,隨即走進了現(xiàn)場,里面的法醫(yī)向他介紹情況,死者是一名年輕女性,死忙時間是昨天晚上的10點到11點之間,脖子上有明顯勒痕,初步判定是被勒窒息而死,具體要等解剖結果出來才能判定。
編者按:劉桐是一名警察,在調查一件雨夜發(fā)生的命案,可是一直沒有頭緒。在此期間,又發(fā)生了一起命案,他發(fā)現(xiàn)兩個案件有相似之處。同事陳木來了以后,兩起案件居然都破了,這讓劉桐松了一口氣。當劉桐準備離開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結語:
本期共計篩選優(yōu)秀文章十篇,其中散文隨筆七篇,故事小說三篇。排名不分先后。
寫作的路上貴在堅持,愿我們永遠相伴而行!
編輯:枯葉草迷圖
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