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開心呀,今天是周五,還有4個小時就下班了,明天不僅是周末,還有國定假日,可以休好幾天假啦!
好慘呀,假期一眨眼又過去了,明天就要苦逼的上班了,節假日綜合癥又犯了。
也許,我們都會覺得,為了養家糊口,維持生計,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工作是必須要付出慘痛代價的。要么付出自己的健康,長皺紋,得職業病。要么,付出的自己的智力,頭發謝頂,眼睛酸痛。
工作無非就是挨罵,遭罪,將負能量帶回家里,要么忍著,要么換家公司。
但事實上,工作可以不是,不得不干的萬惡之源。工作可以讓你開心,可以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厚重,可以讓你的一言一行中透露出價值。
一、把工作當做一種修行
每個人都難得,來這世上一回,安靜的時候,問一下自己,你的生活過有價值嗎?
你的價值是體現在賬戶上有多少錢,游遍了多少大好河山嗎?
馬斯洛需求層次告訴我們:最高的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而工作就是,實現這種需求,達到這種目的的唯一途徑!難道不是么?輕而易舉獲得的,無法給你持續的快樂。
《干法》的作者,稻盛和夫,在年輕的時候,厭惡工作到,都想去做黑社會了。但是考慮到不能丟家里人的臉,就放棄了。
在當時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回到工作的地方,看英文雜志,做實驗。看英文雜志,做實驗。看英文雜志,做實驗。
有一次,公司的一個產品遇到一個問題,缺少一種好的粘合劑,稻盛和夫無意間踢翻了松香,當時就感覺到這是上帝冥冥之中在幫自己,結果真的被他攻克了這個難題。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愛工作。
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小時候學習特別差,整個人生搖擺不定。幸好大學偶遇一位白發蒼蒼的60歲老人家,竟然愿意和我們一起讀書,破除我20多年生活中的迷因,最終自己迷途知返,愛上了學習,在大學里認真做著學生工作,放假了就去兼職,后來不斷的工作,自己大三去了世界500強實習。
一心一意的工作,會磨練了心智,獲得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讓自己沉穩而不搖擺。
二、工作就是玩
把工作當成一種娛樂,說的不是,把工作真的當玩一樣,把工作隨心所欲的完成。例如:我大學里玩了2個月的攝影,我業余時間玩了1個月的PS。這樣去面試,極有可能是面試不上的。因為沒有對這個崗位有正確的審視。
把工作當成玩一樣,指的是工作中產生持續讓自己愉悅的心流。
有一次,稻盛和夫做實驗,做出了一個小小的成果,于是他就非常的高興,歡呼雀躍。他旁邊的同事,以為他瘋了,有什么好開心的。
但是,稻盛和夫正好覺得相反,現在資源,資金,技術實力都有限,只有為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感到高興,才能讓大家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把工作持續向前推進。
這就是把工作當成了玩。我想你也有過因為工作中取得了成績,而感到無比的高興吧?
若有一天,真的能遇到這樣的人,會讓我們重新思索工作的神圣性,尊重自己工作的人,都會獲得別人的尊重。
不要抱怨,認真工作,只有你認真敬業的對待你的工作的時候,才能讓你獲得持續的喜悅。
三、絕望時,最應該認真工作
在你最絕望,最無助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應該是去認真的工作。這聽上去非常的奇怪。我心情沮喪,都活不下去了,哪里還有動力工作?
是的,還記得《當幸福來敲門》電影里,劇情轉折點嗎?主角除了他的兒子,已經一無所有,到了人生最低谷,面試了無數次,依然努力找工作,找到工作后,人生開始轉變了。
在低谷的時候,唯有更努力才能讓自己走出低谷,不是喝酒,抱怨,怨天尤人。
在公司工作的人,可以分為這幾類人:
1.可燃型,給于激勵就會充滿動力。
2.自然型,不需要任何的激勵,就會自我燃燒。
3.阻燃型,你們只是想利用我,給我多少錢我干多少活。
第三類,最容易進入遇到瓶頸,走入低谷。不僅因為,混日子就能生存下去的日子越來越艱難了。也因為往往會受感性煩惱的牽連,領導對你態度不好,就想離職。從一個坑跳到另外一個坑。
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不斷設立目標,提出更高目標,讀更多的書,認真的工作可以扭轉自己的人生。
最后,
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幾率,恐怕不足幾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從這里開始。
認真的工作吧,和工作談戀愛,把興奮和感動注入到工作中,在努力工作的過程中,脆弱的心靈就能得到鍛煉,能為自己的家撐起一片天。
認真的工作吧,讓工作產生愉快的心流,讓自己在不經意間,付出不亞于別人的努力,這時候,上帝也會向你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