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消息:
8月31日,證監會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場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試行)》公開征求意見,意在給“滬倫通”存托憑證業務涉及的發行上市、交易、跨境轉換等行為提供具體法律依據和行為規范,標志著“滬倫通”的推進進入實質性的階段。
什么滬倫通:
“滬倫通”主要以兩地市場互發存托憑證(DR)的方式實現互聯互通。“滬倫通”存托憑證業務,是指符合條件的在雙方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基礎證券發行人發行存托憑證,并在對方交易所上市。同時,通過基礎股票和存托憑證之間的相互轉換機制,打通兩地市場的交易。相比滬深港通,在“滬倫通”下,產品跨境發行,投資者本地交易。
不同于滬港通是兩地的投資者相互之間可以到對方的證券市場上直接交易股票,產品仍處于原證券市場,而滬倫通是將對方市場的股票轉換成存托憑證到本地市場掛牌交易。滬倫通包括東向業務和西向業務。東向業務指的是倫交所的上市公司可在上交所掛牌中國存托憑證(CDR),而西向業務則是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可在倫交所掛牌全球存托憑證(GDR)。
對市場有什么影響:
滬倫通實際發行股份和數量要視企業需求而定,但基本前提是市值排前的滬市A股公司,例如內地銀行、石油、保險等權重板塊公司。而英方發行GDR將主要以富時100 指數成分公司為主,建議投資者關注富時100 指數內市值較大的行業龍頭公司,相關公司包括荷蘭皇家殼牌、匯豐控股、英美煙草、帝亞吉歐、阿斯利康、VODAFONE、GLENCORE、聯合利華、巴克萊等。
根據申萬宏源測算,假設富時100成分股全部在A股市場實現CDR的發行,5年總體融資規模為8800億左右,年均融資規模為1760億左右。而假設上證180成分股全部在倫交所實現GDR的發行,5年總體融資規模為8900億左右,年均融資規模為1780億左右。此一規模對照A股每日成交量比重偏低,但在兩方面具有指標性意義,首先是境內市場對外開放更進一步,其次是資金流向也可作為市場判斷參考,以滬深港通為例,自開通以來,滬股通與深股通每日成交量雖有逐步提高趨勢,但目前也只占A股不到兩成,但今年以來北上資金的逐步逢低買進,卻是長期價值型投資人很好的參考指標,滬倫通開放后,以機構投資人為主的外資資金流向,也可提供境內投資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