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看過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
沒有流量,沒有明星,沒有熱點,只有感慨。
主人公游天鳴的父親游本盛希望兒子能成為無雙鎮出名的嗩吶匠,于是帶著13歲的游天鳴拜師最出名的焦師傅。
父親因為緊張,在遞煙時不慎摔倒流血,天鳴趕忙過去扶他,卻被訓斥趕緊給師傅磕頭而不是扶他。天鳴看著父親額頭的血,不禁落淚。可焦師傅卻認為他不是吹嗩吶的料,為了展現兒子的肺活量,父親不顧一切把測試肺活量的水瓢砸向兒子。在天鳴哭天喊地的聲音中,焦師傅終于答應把他留下。后來焦師傅說,留下他的原因,不是天鳴撕心裂肺的喊聲,而是當他扶起父親時的眼淚。
過去的人認準了一件事,就全心全意的去追求,去爭取。就像很多從小習武的孩子,大多都有這樣的父親。在當時看或許是殘忍的,但過后卻不得不感激父親和師傅。
游天鳴天賦并不好,很快就被后來的師弟藍玉超過了。他也想過放棄,但當他回去面對父母的期望時,又打了退堂鼓,最終還是回到了焦家班。
經過幾年的艱苦訓練,焦師傅老了,準備將衣缽傳給后人。
在農村,無論紅白喜事,嗩吶都必不可少,有四臺和八臺之分,即4人和8人的演奏,而百鳥朝鳳,是獨奏。只有繼承人才有資格學到和演奏《百鳥朝鳳》,而能配得上吹百鳥朝鳳的逝者,也必須是德高望重的人。所以能聽到百鳥朝鳳的機會很少。
最后,焦師傅的繼承人選擇了憨厚老實的游天鳴而不是聰明伶俐的藍玉。
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于是藍玉走了。
從此,焦家班變成了游家班。
又過了幾年,嗩吶漸漸被城市樂隊取代,越來越多人更傾向邀請樂隊來駐唱紅白喜事,嗩吶班被擠到了角落,無人欣賞甚至嫌棄。而游家班的人為了糊口,也漸漸離開,去城市打工。游天鳴也漸漸失去了信心。
一天,師傅說服了藍玉和大師兄一起出活,為一位去過朝鮮,剿過匪的德高望重書記送終。原以為是4臺,結果師傅讓天鳴獨吹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上祖諸般授技之最,只傳次代掌事,乃大哀之樂,非德高者弗能受也。”念完這幾句樂譜扉頁上的話,焦師傅繼續說道:“大哀之樂,敬送賢者,起奏!”
天鳴把嗩吶放到嘴里,卻眼前一黑。睜開眼睛,他笑著說:“對不起,我忘記怎么吹了。”于是所有人都笑了,師傅也笑了。當所有人都在笑的時候,師傅哭了,蹲在地上放聲痛哭。
人群中提議,焦三爺吹一個不就行了。
焦師傅擺擺手,說我早就沒有這個資格了,這個班子不是焦家班,只有游家班的班主才有這個資格。說完轉身從天鳴手里搶過嗩吶,膝蓋一頂,雙手一壓,嗩吶斷了。之后焦師傅消失在黑夜里。自此游家班正式解散。
多年后,上級來人,想要尋找最純正的嗩吶作為文化遺產保護,天鳴才重新燃起激情,但當他來到城市找到游家班的人時,要么因工傷手指斷了吹不了,要么因太久沒吹早已忘記。
藍玉勸天鳴留在城里,天鳴知道,嗩吶已經徹底離他而去了,這個在他的生命里曾經如此崇高和詩意的東西,如同傷口里奔涌而出的熱血,現在,它終于流完了,淌干了。
在回老家的火車站,天鳴聽到了一曲純正的《百鳥朝鳳》,從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乞丐嗩吶中飄出,消失在燈紅酒綠的城市黑夜中。
有多少的傳統技藝,消失在不停往前進步的時代洪流中?匠人,這個詞被重新重視卻是由日本傳回中國。不得不說,在邊界效應下,用大部分的時間耗費在一點點的極致上,值不值得?從收益角度上來說,或許不值得,但從技藝角度上,能獲得舉世無雙的技能,是所有匠人追求的目標。只是如果能同時帶來收益,那最好不過,但大多數匠人并不能獲得相匹配的收益和尊重。
鄉村傳統文化是脆弱的,很容易被摧毀,在時代的變化面前,它無力抵抗這種潮流。事實上,歷史向前走,該消失的早晚是要消失的。或許這些精神層面的東西在未來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就存在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肖江虹
中華上下五千年,好東西太多太多,導致我們往往在消失了之后才領悟到其珍貴。而在日韓反倒因為文化匱乏,無論多小的事物都珍惜不已。就像馬伯庸《古董局中局》里的老朝奉,文物對他來說沒有國家之分,最重要的是能流傳下去。譬如當年八國聯軍侵華,如果那些文物不是被搶到其他國家,而是被當場燒毀,難道更好?這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誰也說服不了誰。
本書除了《百鳥朝鳳》描繪了民間藝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思考以外,《我們》講述了一個礦難的故事。《天堂口》通過火葬場工作的范成大展現小人物的善良本質。《喊魂》將城市中的“黑道人物”與鄉村風俗結合了起來,極具張力。《犯罪嫌疑人》寫三個嫌疑犯長期被歧視,三個人相互猜忌,而后又同病相憐的故事。
孤獨是肖江虹小說人物最大的生存困境。其小說背后的冰涼和堅硬,并不僅僅是對苦難的述說,也不再是弱者道德或人性與命運的對峙,而是與悲劇感或悲劇意識有關的一種更深廣,更凝重的心靈撞擊。